地面传控将丰富球队进攻套路,想达到成熟需补齐此短板

2019-07-19   飞猫视角

上半年,我曾发过一篇文章,专门分析鲁能进攻推进中对佩莱的依赖,以及格德斯尚未融入鲁能的进攻体系,随着魔鬼赛程的结束,李霄鹏已经着手解决这两个问题。与天津天海的比赛,鲁能的地面配合让人眼前一亮,进攻套路也丰富了许多。如果能尽快将中后卫短板补上,那么整个球队的战术体系将会实现稳步升级。

进攻宽度拉开,鲁能打出地面传控

面对天津天海,鲁能的后防压力小了许多,因为天海的攻击线并不是北京人和、河南建业那样的外援三叉戟,这就让李霄鹏有了在进攻中投入更多兵力的底气。从whoscored网站给出的平均站位分布来看,鲁能这套首发阵容,实际上是个433的站位,至少在进攻中是这样,刘彬彬的站位非常靠前,完全就是一名边锋。

3前锋站位,在此前的比赛中非常少见,只有鲁能与恒大的亚冠淘汰赛次回合才有类似安排。不过当时的鲁能是背水一战,为了给恒大的后卫线制造杀伤,才让张弛顶到右边锋的位置。而这一次,李霄鹏则是为了打地面传控。

想打传控,必须拉开进攻宽度,只有拉开阵型宽度,前场球员才有接球空间,传球才能顺畅起来。上一场对阵河南建业时,佩莱和格德斯获得机会很少就与此有很大关系。本场比赛,李霄鹏对此做出了针对性调整。

上图是鲁能开场后的进攻站位,刘彬彬、段刘愚拉边,右边后卫张弛则前插到肋部,与格德斯、佩莱共同压住天海的后卫线,王彤拖后策应,同时保护张弛插上后留出的空当。进攻顶端有5个人,成功将天海防线的宽度拉开,再加上蒿俊闵在中路的牵制,正面拿球的王彤有不少出球选择,鲁能在开场后连续制造出不错的机会。

天津天海开场后被鲁能打了个措手不及,他们也没想到鲁能突然变了个风格,由于防线被鲁能拉宽,天海对蒿俊闵和段刘愚这两个前场接球点几乎没有任何办法,鲁能的进攻推进相当顺畅,如果鲁能在前20分钟取得进球,那么李霄鹏这个变阵堪称完美。

三大关键因素,让球队夺回主动

不过鲁能这个变阵,实际也就坚持到20分钟,因为天海抓住了鲁能体系里的漏洞,迫使张弛回到右后卫的位置,无法再向肋部穿插。至于漏洞具体在哪儿,我们在下一单元讨论,先来说鲁能的进攻。在被天海压制了几分钟后,鲁能又夺回了场上主动,并取得领先优势。在这个过程中,有三个因素起到了关键作用。

第一是进攻模式的切换。在张弛被压回右边后卫后,鲁能迅速开启了之前的模式,以快速反击来攻击对手防线,比如第一个进球,刘彬彬的摆脱、传中非常关键,而之前鲁能的快速反击推进也同样关键。

如果鲁能的地面传控更加成熟,那么球队可以根据场上局势随时切换打法,那么未来鲁能的进攻套路无疑会更加丰富。当然,想要达到这一状态,还需一定的时间来磨合。

第二是格德斯的接应。在与建业的比赛中,格德斯的活动空间被限制,很大程度上影响了鲁能的进攻质量。本场比赛,格德斯的活动范围再次扩大,无论是中前场的衔接、反击推进还是对边路球员的策应,都完成得非常到位。比赛中,巴西人触球次数达到51次,位列全队第四,本赛季首次超过了佩莱。

由于格德斯的活跃表现,佩莱在禁区外的肉搏次数大幅减少,有效缓解了之前球队对佩莱的依赖,减轻了佩莱的压力。如果格德斯能继续这样的表现,对于佩莱的状态和健康保持会有极大的帮助。

第三是刘彬彬和段刘愚的发挥。刘彬彬的表现让大家很满意,除了自身状态良好,回到熟悉的左边锋位置也是重要原因。从曼诺开始,刘彬彬就经常打右路,很少出现在左路。今年李霄鹏还多次把刘彬彬派到佩莱的身后,利用他的跑动能力完成中前场的逼抢。

对于他这样一个右脚球员来说,回归左路后视野一下就开阔起来。比赛中刘彬彬成功突破2次,被侵犯2次;传中3次,成功2次;长传3次,成功3次,其中3次长传全部来自于横向转移。他一个人进攻手段的丰富,也带动了整个球队进攻套路的丰富。

本场比赛,whoscored网站给段刘愚打出了7.4分的评价,仅次于格德斯、佩莱和刘彬彬。其实段刘愚的大部分数据并不如蒿俊闵,但评分却能超过鲁能队长,最大的原因是段刘愚在场上表现出的杀伤力。

鲁能全队的射门次数是18次,而段刘愚一人就为队友创造出4次射门机会,为全队最高。除此之外,段刘愚还有几次传球虽然没能让队友完成射门,但传球的威胁性也非常大。

正是这种杀伤力,让whosocred网站为其打出了7.4分。如今段刘愚的表现一场好过一场,离人们的期望也越来越近。在刘彬彬和段刘愚的出色发挥下,鲁能的进攻没受太大影响,在控球率五五开的情况下,球队的射门次数比对手多出7次。对于段刘愚,我还会发表专门的文章,有兴趣的朋友请点击关注。

难以坚持地面传控,原因仍是后防核心缺失

经历了开场的被动后,朴忠均把反击方向放到了鲁能的右路,也就是张弛前插后所留下的空当。在这一路,天海打出了好几次有威胁的进攻,迫使张弛回撤到右后卫位置,地面传控也随之终止。

从李霄鹏的布阵来看,这似乎是在右路拖后的王彤的问题。但实际上,该背锅的不是王彤一个人。比如上图中这次进攻,姚均晟的斜长传地点已经进入中场范围,廖力生和刘逸也曾在附近的位置完成长传,这说明,鲁能并没有采用前场逼抢。不管是出于天气闷热还是其他原因,没有高位逼抢,地面传控肯定是坚持不下去的。

不过,根本原因,还是之前文章里说的后防核心的缺失。高位逼抢的时候,需要一个人站出来指挥队友盯人,做到全队步调一致,而鲁能的后防线恰恰就缺这么个人。即使是半场防守,防线上没有一个高水平的指挥者也是风险极大,送给天海的那个点球就是如此。

这一次防守的问题在于右路漏掉了插上的张诚,张诚在把球交给莱昂纳多后,立即前插,此时对位的段刘愚因为廖力生的阻挡无法跟防,而张诚身边的王彤应该立即跟防完成换位,可王彤一直盯着球看,另一侧的刘军帅只能补到禁区外。即便如此,张诚还是拿到球,并快速回敲给廖力生。

张诚接球的时候,段刘愚应该跟防廖力生卡住位置,但小段此时也是只顾看球,而且鲁能两个中后卫都已经扑到禁区外,防线处于非常危险的境地。不管戴琳那个手球该不该判点球,反正鲁能的这次防守是比较混乱的。

其实看球不看人的问题,不仅中国球员有这个毛病,欧美球员也有,这算是一个通病,关键是得有一个防守意识出众、洞察力强的后防核心招呼队友移动到正确的位置。在张诚的前插过程中,没有一个队员提醒队友要注意,结果漏掉了关键的一环。归根结底,还是缺乏一个有指挥能力的后防核心造成的。

而且在进攻端,两名中后卫所能发挥的作用有限,刘军帅的传球成功率有80%,但戴琳却只有60%,而且两人送出了13次长传,只有2次能找到队友,这种出球质量,让两名边后卫不敢大胆前压,也影响到了鲁能地面传控打法的坚持。

虽然天津天海的实力有限,但从比赛过程看,鲁能整个体系的改善还是非常明显的,只不过后防核心角色的缺失让整个体系还存在缺陷,如果球队能够尽快引进一名具备出球能力的后防核心,将短板补齐,那么整个战术体系将会更加成熟有序。所以,鲁能的引援脚步得加快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