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日本出现了一个租赁家庭的服务。
你花费一定的金钱,就可以到租赁公司,租赁一个家庭陪伴你。
其中有一个日本人西田,老婆已经在两年前过世了,与此同时他22岁的女儿也因为跟他吵架,自此离家出走,再也没有音讯。
60多岁的西田白天是一家公司的销售,晚上回到家面对的就是独自一人,空荡荡的房间,倍感缺失。
于是西田就去了日本一家专门做租赁公司的企业,为自己租了一个老婆和女儿陪自己吃饭。
但是这样的幸福并不是天天都能拥有,当然这样做的代价是,每次西田需要为此支付约4万日元(约2500元人民币),而这样子维持的时间也仅仅只有数个小时。
但是因此能体会到久违的温暖,在西田看来一切都是值得的。
而这样进行租赁家庭服务的在日本还有很多。出租妻子、出租子女,这其中大多数人都是失去亲人的老年人,他们中有些人可能是需要家庭温暖,有些人可能是。
我们每每质疑难道说现在亲情都可以用来衡量都可以被用来买卖了?日本真是把能把所有能想到的一切都商品化了,哪怕是我们的私人感情也不放过。
但是这其中折射的是日本社会的一种悲哀。
日本现在人口大概在1.24亿左右,但是在这其中,有超过20%多的年纪都在65岁以上。
人口老龄化,日本社会的人口结构发生迅速变化,“共享家庭”生意模式便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孕育而生。
而共享家庭的出现,让独居的老年人能够通过租赁的形式,找到亲人朋友的陪伴,在孤独的老年生活中填补自己内心情感的缺失。
与这相近的中国也面临着同样的问题。
中国目前老年人口在2.5亿,人口老龄化速度加快,与此同时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传统社会中那种几世同堂的大家庭模式正在向小家庭模式转变。
年轻子女陪伴父母的时间在逐渐变少,传统的依靠子女陪伴在身边的养老模式正在弱化,
据最新调查显示,预计到2020年,独居老人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 1.18 亿人左右,独居老人和空巢老人将成为老年人中的“主力军”。
子女不在身边,自己独居,中国老人同样面临着孤独危机,这相当一部分的老年人生活该如何度过?
就像我们之前的邻居就是独居的老人。
老人退休前是一家学校的教师。
丈夫在十几年前已经过世了,一双儿女都在外地成家立业,没有陪伴在身边,因此退休之后,自己一个人独居。
但是好在老人退休之后,并没有闲着,平时在一家培训机构兼职讲讲课,也担任着社区的业余普法专员,假期也偶尔会和其他的爷爷奶奶一起出门进行短途的旅行。
我们总是羡慕老人把自己的生活安排的满满当当。
老人却告诉我们:只有把自己安排好了,才不会感觉到太孤独。小区经常会出现老年人购买保健品上当的事情,其实大家傻吗?大家不傻,甚至有些人心里门儿清,只不过有个人突然对自己那么好,老人舍不得那点温暖,心甘情愿花钱罢了。
而对她来说,在这满满当当的生活背后,是她和其他老人约定了,如果有哪一位老人有好几天没有出现,一定要过去看看是不是需要处理身后事。
这就是现在过得比较好的独居老人的日常,平时有我们帮衬,有老友照应,时不时的也会有社区的工作人员登门拜访。
但就是这样,老人仍然存在着深深的不安感。
我们经常抱怨父母年纪大了以后,不通情理,跟不上时代的步伐,所以下意识的会和他们减少交流。
而父母子女之间缺失的那部分交流使得很多老年人很孤独,一旦自己的内心需求没办法得到满足,就会将自己的感情外化。
这个时候只要有人对老人释放出善意,他们就会愿意相信,甚至会心甘情愿花钱。
目前全世界可能都面临同样的养老困境。我们只希望,亲情不需要通过购买这种模式来呈现,能陪伴在父母身边就多一点陪伴,也让他们的老年生活多一点温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