撕毁中导条约因俄罗斯?美国露出真面目:中程导弹堵到中国家门口

2019-07-30   大国前沿

当地时间7月25日,美国国务卿蓬佩奥在接受福克斯新闻采访时表示,他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性,即美国会在亚太地区部署新型中程导弹,为本就紧张的中导问题再添一把火。

美国国务卿蓬佩奥

此言论的背景是特朗普自上台后就多次指责俄国政府违反中导条约规定,并以此为由从2019年2月2日起暂停履行条约相关义务,并将在2019年8月2日正式退出该条约。而距离美国正式退约的时间只剩下一周不到,外界显然很想知道美国政府此时有没有改变主意的打算,但蓬佩奥的回答彻底终结了这种幻想。

除了斩钉截铁的表示美国将在8月2日如期退约外,蓬佩奥还进一步表示,目前已经在研究在亚太部署中导武器的问题,大有要将美俄之间的这场中导之争扩散到欧洲以外的地区之势。

中导条约全称《美苏消除两国中程和中短程导弹条约》,是美苏两个超级大国在1987年签署的,旨在规定两国不再保有、生产或试验射程在500公里至5500公里的陆基巡航导弹和弹道导弹的军控条约。

之所以在射程上会有如此奇怪的限定,是因为在冷战的漩涡中心欧洲地区,北约与华约均部署了数以百万计的军队相互对峙,而当时处于攻势的苏联人为了能更有效的突破北约的防御线,就想出了给射程在500到5500公里之间的中程导弹上安装核弹头,开打后先用这些导弹对北约防线洗地,然后再投入装甲部队突击的办法(射程太近没意义,太远直接飞大西洋)。

1987年《中导条约》签约现场

于是美国就以牺牲自己的中导能力为代价,要求苏联也销毁自己的这种能力,从而为欧洲换回了一定的安全保障。但时过境迁,苏联早已解体,欧洲已不需要美国靠这种方式来保护,并且由于《中导条约》没有区域限制,导致美国的这种牺牲是全球范围的。

在苏联刚解体的90年代,由于没有任何国家能再次挑战美国,美国对自己的这种牺牲也不太在意,但近十年来世界地缘格局已经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中国正在逐渐崛起,俄国在欧洲和中亚地区正在展开反击,美国人猛然间发现,自己为遵守这个古老条约付出的代价,可能要比它自己想象的要大得多。

美国之前不太在意这个条约的技术上的原因,是因为条约限制的只是陆基发射的中导武器,而美国的中远程进攻能力主要依靠的是空基和海基力量投射的巡航导弹,所以禁不禁也无所谓。但在近年来随着中国A2/AD(反介入/区域据止)能力的迅速提高,美国赫然发现自己的空基和海基投送平台已经无法安然靠近到足够发射巡航导弹的距离,并且只靠巡航导弹也导致美军在进攻上缺乏多样性,从而导致整体进攻效率的日益降低。

东风-26等我国新中导是美国退出中导条约的契机之一

所以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武器,尤其是陆基弹道导弹武器,是美军在好几年前就已经在琢磨的事情,这次则是首次被政府方面承认,在政治上的意义非常重大。

那么在技术上,美国具备部署陆基中程弹道导弹的能力么?答案当然是肯定的。

美国现在不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只是没有需求,但在技术上并不缺乏相关储备。比如“潘兴”Ⅱ导弹,这种在1985年就服役的射程1800公里的弹道导弹已经用上了毫米波雷达末端制导技术,制导精度高达30米级,并且弹头具备机动能力,突防能力极强。

我国现在的主力中短程弹道导弹东风-15B就被视为中国版的“潘兴”Ⅱ。考虑到我国在反导方面还存在较大欠缺,所以只要美国愿意,哪怕只是把“潘兴”Ⅱ原样搬出来,都能在亚太地区构成重大威胁。

“潘兴”Ⅱ中程弹道导弹

在地缘政治上,美国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武器,除了威慑我国,也能对俄国的远东部分和中亚腹地进行威慑,达到“在一个地区部署一种武器同时威慑两个主要竞争对手”的目的,不可不谓用心险恶。

但不管怎样,美国退约并将在亚太部署陆基中导已经是不争的事实,而提早对这种新威胁进行研究和防范,就是我国应该抓紧要做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