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古镇里走一走
远离生活的烦躁和喧嚣
只管漫步在旧时光里
而那些沉淀了千年的古镇
更是藏了不少旧时的故事
时间越久,魅力也越大
新梅互联 摄
一天时间对了解大多数的小镇或许可以
对松口却远远不够
松口是岭南四大古镇之一
客家先民南迁的始居地,昔日粤东商贸重镇
有着“自古不认州”的盛名
曾是广东内河港第二大港口
是明末以后客家人出南洋的第一站
也是孙中山发动辛亥革命的策源地之一
新梅互联 摄
这座“活着”的古城
不仅联系着那华侨漂洋过海的故乡
古今中外文明的交融
经历风雨后的市井烟火生活
都值得我们探访与感悟
松口 ,一座千年古镇
它的历史和文化从来不在博物馆内
而在寻常生活的呼吸之中
新梅互联 摄
从中国移民纪念广场出发
眼前的纪念碑
是对梅州作为客家人
移居海外原乡的纪念和印证
更是海外华人寻根溯源的象征
将世界各地客家人的心
更紧密地聚集在一起
新梅互联 摄
来到梅县松口古街
两边中西合璧的骑楼林立
尽管墙体斑驳
依然无法掩盖当年的繁华和气派
新梅互联 摄
骑楼楼面上雕刻
充满南洋风情的灰塑几何图案
仍然清晰可见
诉说着这个古镇与海外千丝万缕的联系
新梅互联 摄
松口镇的松口港
曾是广东内河第二大港
以前水上交通十分发达
商贸物流活跃
明末清初期间,江西、福建以及
广东梅州地区的客家人出南洋
都要到这里来搭乘电轮至汕头
然后转乘大轮船到南洋国家
新梅互联 摄
火船码头
就是当年客家人登船出南洋的地方
在松口的鼎盛时期
每天多达300多条来往船只停泊于此
来源:网络
而身后的松江大酒店
为上世纪初梅县地区最大的旅店
也是当年众多华侨曾落脚的地方
历经近百年风雨
松口大酒店依然屹立挺拔
它不但见证了古镇街区的兴衰
同时也见证了客家地区
广大华侨离乡背井、远涉重洋的悲欢离合
新梅互联 摄
沿着老街走到尽头,我们来到梅东桥
梅东桥是梅县区20世纪80年代以前
梅江的三座大桥之一
它像一条长虹把松口地区南北联接起来
站在梅东桥桥面桥栏上
可饱览松口镇沿河店铺和沿江两岸风光
新梅互联 摄
在梅江与松江交汇处默默伫立的元魁塔
在岁月风雨中走过380多年
元魁塔除成为松口的标志外
也是背井离乡创业客家人的望乡塔
来源:网络
当年远离家乡的人儿乘船经过松口
当元魁塔渐渐消隐在青山之后的时候
燃起的是思念亲人的游子乡愁
当从汕头 、三河 、蓬辣滩逆流而上
透过莽莽竹林的梢尾
瞥见那塔尖的那一刻
番客燃起的是奋斗成功
衣锦还乡与家人重逢的憧憬
新梅互联 摄
时过境迁,当年的美味至今还保留着
企炉饼的味道,很清甜
企炉饼的口味,外形
制作方法大致与北方大饼相似
因为他是客家的祖先南迁时带来的手艺
由于其便于携带、保存
企炉饼在上个世纪
客家祖先们下南洋时必带的食品之一
新梅互联 摄
“鱼散粉”是梅县区松口镇的
特色美食闻名遐迩
“鱼散粉”因烹饪需要加入
鲮鱼、酒糟
风味独特,深得食客的喜爱
松口的“鱼散粉”将鲮鱼
酒糟两种极少搭配的食材
碰撞在一起
大胆的尝试和创新
造就了经久不衰的古镇美食
新梅互联 摄
“羊雌汤”是松口家家户户的家常菜
将羊肉、羊肚切成小块后
将酒糟、姜丝、酸醋、盐味等
食材加入开水中煮熟后即可食用
来源:网络
油炸食品是大家比较喜爱的一种食物
炸肉丸是一道美食
既好吃又营养,经过反复的油炸
外酥里嫩,肉香四溢
来源:网络
客家人认为冬天是进补身体的
最佳时节
几乎每家每户都购买羊肉
配上中药生姜和娘酒
盛装在瓮中封好
然后放在露天用谷壳为燃料
慢火炙半天成浓醇的酒肉
有“冬节到时羊酒香,进补身体最合时”的俗说
新梅互联 摄
到旧时光里走一走
远离大都市
静享古镇里慵懒的时光
内容综合整理自旅行少女酱、网络
图片来源于:新梅互联、网络
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