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茉莉妈咪育儿经(原创文章,欢迎转载分享)
有一次和妈妈聊天,说到我小时候脾气坏,总是和家里人顶嘴,总是有说不完的理由,还因为顶嘴被爸爸打过,我笑一笑说,怪不得我和爸爸现在关系不怎么好呢。
是因为什么顶嘴呢?妈妈说小学的时候学了新知识,和家里人显摆,爸爸教训我什么都不懂就瞎说,我顶了一句:你又没学过,怎么知道我说的不对?
此后的对话就一发不可收拾,和爸爸你来我往对呛了几句以后,终于把他给惹恼了,于是就动手打了我。
现在想想,自己小时候幼稚天真是一方面,爸爸脾气暴躁和小时候的我斤斤计较也是一方面,试问有几个小朋友小时候没和家里大人顶过嘴呢?
可是做父母的,要想教育出一个优秀懂事的孩子,就不能面对孩子顶嘴的问题就粗暴解决,那样不仅会伤害孩子,也会伤害孩子与父母之间的关系。
我们应该先来了解孩子为什么会顶嘴
孩子的顶嘴是反抗
不知道大家和孩子说话时有没有这样的习惯:
我是你妈妈,你要听我的;
你应该这样做,这样才是对的。
诸如此类,以自己的经验优势要求孩子要去做这个,不能去做那个,而随着孩子自我意识的觉醒,他们自己有了判断的能力,就不愿意被强制要求做某件事。
当父母强硬要求时,所谓的“顶嘴”就出现了。
孩子顶嘴是为了“面子”
有父母就会反驳我,那幺小的孩子怎么就知道什么面子不面子的。
实际上,孩子的这种“面子”式的自尊心往往比成年人来得更加强烈。
自三四岁孩子的自我意识萌芽后,他们会逐渐认识并强化“我”的存在。有意识把自己和父母分离开来,并且有强烈的表现欲和自尊心,他们会急于把自己学到的新知识新技能展示给家人看,也特别希望能够得到家人的认可。
而现实情况往往是父母一遍遍告诉他们:你这样不对,你不能这样,甚至当着家人以外的人批评孩子。
这会让孩子觉得很“没面子”,恼羞成怒的孩子只能用顶嘴、摔打这样粗暴的方式来缓解当前的局面。
想要让孩子放弃顶嘴的坏习惯,关键在于发挥父母的引导和认识作用
父母需要认识到孩子毕竟是孩子
孩子之所以被称为孩子,首先在于他是一个人,其次在于他是一个“不完全的人”,正如康德谈什么是启蒙时告诉我们:
一个人生来就是具有理性,可以自由思考的独立个体,但没有一个人是可以生来就可以合理运用自己的理性,他们需要被引导,被教育,才能成长为合格的、完全的人。
爱顶嘴是孩子可以独立思考的表现之一,但父母要对“顶嘴”这件事情加以正确引导,让孩子成长为一个善于思考的智者。
父母要教会孩子先听后说
父母教育孩子的前提,是把自己打造成榜样,因此在孩子出现顶嘴迹象之初,父母应该认真听完孩子的讲话,了解孩子的真实想法,明白孩子为什么要反驳自己,反驳的依据是什么,这样才可以让孩子冷静下来,有效沟通。
同时父母的倾听行为也是在为孩子做出正确示范,可以告诉孩子:我知道了你是怎么想的,那么你现在可以听听我的想法吗?
父母要 引导孩子“好好说话”
俗话说: 恶语伤人六月寒。
因此当孩子顶嘴时,父母一定不要以相同的方式反击。而是应该冷静下来,告诉正在顶嘴的孩子:你这样的话让我有些不开心,你可以冷静下来,再告诉我你的想法吗?
引导孩子有理有据的争辩,而不是毫无意义的恶语伤人,不仅可以锻炼孩子的思辨能力,也可以让他们感觉自己是受尊重的。
父母应该放下自己的控制欲
父母为什么不爱孩子的顶嘴行为呢,因为在这个过程中,父母感到自己的权威被冒犯,感到自己的孩子不再受控制。
但其实在孩子刚开始顶嘴的时候,是在寻找一种获得尊重、表达自我的方式。所以在孩子顶嘴时,试试先让彼此冷静下来,给予对方足够的尊重,把孩子当成一个独立的人来对待,然后一起“好好说话”。
ps:本文图片均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rQBxXMBURTf-Dn5Y9eD.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