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您用非常满意等评价”,政府工作满意度测评,答案早早来了

2019-11-27   南方周末

只有让群众作出发自内心的评价,测评结果才有价值。如果我们得到的测评结果数据虽然“漂亮”,但却是虚假的,就会被假象蒙住双眼,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

(新华社/图)

近日,笔者手机收到某部门短信通知,要求接到12340来电“对群众安全感和高质量发展满意度进行测评”时,“积极配合,用非常满意等评价”。接到此短信,我颇有点吃惊和惶恐。这个通知带有一股蛮不讲理的、命令式的霸气,言下之意,若不用“非常满意”来评价,那就是不“积极配合”。这真让人担心在信息溯源技术发达的今天,会不会顺藤摸瓜找上门来算账呢?想到这里不由得心里发怵,哪里还有安全感啊?!

(作者供图/图)

初时,以为是有人开玩笑恶搞,但显然不是。因为,这是通过移动公司平台向社会不特定对象发送的,而且许多人都收到了这条短信。

临近年终,地方党委政府有关部门往往会委托第三方机构,对党政机关工作作风或某项工作成效通过电话随机抽取人员进行满意度测评,测评结果往往是党委政府考核评价某一部门或某一项工作,甚至进行决策的重要依据,有些测评结果还与部门年度绩效奖励挂钩。

客观地说,辛苦了一年,无论哪一级党政机关、无论哪个部门都想得到群众的好评,这一想法无可非议。为此,有些部门围绕得到一个满意的测评结果下足了功夫。如,有的在开展测评前加强对本部门工作成效的宣传展示,这无可厚非;有的进行暗示、引导,这还似乎可以“理解”,勉强接受;但有的竟然施以小恩小惠拉票,更有的直接“规定”接受测评人员作出“非常满意”的评价,这就有些匪益所思了。如此得来的满意度测评结果,可信度如何,可想而知。岂止是有“水分”,实则是公开作假。只想得到自己“理想的”测评结果,而不想得到公众真实评价的测评,干脆直接编一个测评结果,代替公众答复算了,何必大费周章呢?!这也难怪一些满意度测评饱受群众诟病,甚至遭到群众抵制。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时代是出卷人,我们是答卷人,人民是阅卷人。”组织满意度测评,本来目的是为了改变党政机关工作考核自说自话的状况,让人民群众为我们的“答卷”进行“阅卷”,以人民群众的评价为镜子衡量我们的工作,提高考核工作的科学性。本是一项好政策,却被一些地方念成了歪经,让群众满意度测评走样变形。

一些党政机关之所以煞费苦心地在满意度测评中“做工作”,甚至不惜把“阅卷人”的活也干了,根本原因在于平时工作做得不实,对能否得到群众认可心中没底。要想获得人民群众真正的满意,就要真正把人民群众放在心中,把平时的工作做扎实,创造经得起实践检验的业绩。

“照镜子、正衣冠”,群众的意见就是我们的镜子。听取群众意见,是我们查找工作不足,改进工作作风的重要契机。只有让群众作出发自内心的评价,测评结果才有价值。如果我们得到的测评结果数据虽然“漂亮”,但却是虚假的,就会被假象蒙住双眼,作出错误的判断和决策。这就犹如我们对着变形的哈哈镜整理仪容着装,是无法“正衣冠”的。

此类短信也提醒有关部门要加强对满意度测评的监督,以有效的监督保证测评结果的真实性。对假装听取人民群众的声音,弄虚作假、欺上瞒下的,应从严惩治。只有坚决刹住满意度测评中的不良风气,才能让满意度测评本身令人满意。

(作者为东南大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研究院(智库)特邀研究员)

(南方周末App“hi,南周”栏目期待您的来稿。投稿邮箱:nfzmreaders@163.com)

贺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