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孩子,父母不小心就会踩这个“坑”,害了孩子,苦了自己

2019-08-04     菜菜谈教儿育女

卢梭说:“你知道用什么方法可以使你的孩子成为不幸的人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

对孩子百依百顺,就是对孩子过度溺爱。

一次家庭指导师课堂上,老师问:“被过度溺爱的孩子有什么特点?”

有人说,任性霸道,自以为是;

有人说,好吃懒做,不负责任;

有人说,冷酷无情,不懂得感恩;

还有人说,自私自利,没有移情能力;

……

最后,老师说:“还有内心深处的孤独感和无价值感。“

当一个人过度被溺爱、凡事由别人包办,自己不付出一点辛苦就可以得到一切,这样的人内心往往没有价值感。”

心理学中有个词,叫“福流”,它是一种感觉、状态和体验,是指一个人在自觉自发的前提下,对某一活动或事物表现出浓厚而强烈的兴趣,并能推动自己完全投入进去,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进入一种完全沉浸其中的状态。

觉得自己有用,有价值感,有成就感的人,才能经常体会到幸福的感觉。

而过度受到溺爱的孩子,很少通过自己的艰苦奋斗获取真正的劳动成果,依靠别人的施舍,轻而易举得来的东西,会常常让他陷入一种空虚无望的情结中。

杨绛先生说:“要锻炼一个能做大事的人,必定要叫他吃苦受累,百不称心,才能养成坚韧的性格。

被过度溺爱的孩子往往会得“溺爱综合症”,父母对孩子的事情包办、满足、迁就,事事以孩子为中心。孩子长大后不能在社会独立生存,并把跟父母耍赖当作理所当然的事,没有感恩,没有同理心,严重影响了亲子关系。

父母对孩子过于溺爱,严重影响亲子关系,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1】孩子控制父母

父母过度溺爱孩子,孩子要什么买什么,闹什么满足什么,就会把孩子养成一个要求无节制,生活无度的人。

如果父母不能满足孩子的要求,孩子就会一边耍性子,闹脾气,一遍偷偷的用眼瞄父母,观察父母的变化。如果父母不答应,会把动静闹得更大,这个时候父母往往心软,妥协,孩子就得逞了。

孩子是最懂得察言观色的一个群体,他会很快到捕捉到父母的情绪变化,掌控父母的心理,把父母牢牢的控制住,任由自己指使。

【2】成为父母累赘

这些孩子到了成年还会动不动找父母要钱,三天两头找父母帮忙,工作两天就喊累,花着父母的养老钱怡然自得。

父母呢,还像小时候一样宠着这个永远长不大的孩子。看到孩子累了,就让孩子把工作辞掉,心甘情愿的用自己的养老金养育孩子,让孩子成为“啃老族”。

与其说孩子依赖父母,倒不如说父母依赖孩子。可悲的是,这种一手把孩子养成“残废”的父母,从来没有发现自己的教育方法是错误的。

直到有一天,自己没有满足孩子的一个小要求,孩子就会对自己拳打脚踢的时候,才幡然醒悟,追悔莫及。

【3】亲子关系扭曲

健康和谐的亲子关系应该是亲密不依赖,独立不疏离。

对孩子过度溺爱反而破坏了亲子关系的和谐,孩子过度从父母那里索取,父母有求必应,势必让孩子觉得一切都来得那么容易,不费吹灰之力就可以满足自己一个又一个的愿望,懒散,自私在所难免。

孩子在这种放任型的看护中,产生任性,幼稚,不体谅别人的想法,并且随心所欲,不会主动奋斗。

有人说,废掉一个孩子,只需要无条件的满足他就可以了。

不劳动就有收获,不努力就能不愁吃穿,每天睡大觉饭菜有人端到身旁,这样逍遥自在的日子,足足会把一个孩子废掉。

过度溺爱就如同温水煮青蛙一样,让孩子在最舒适的环境中慢慢的丧失自理的功能,以至于自己的一辈子需要父母打理,成了一个“废人”。

心灵感悟:

当我们发现孩子出现问题的时候,就要意识到,是自己的教育方式出现了问题。

教育孩子,从改变自己开始。总用成人的方式要求孩子或者是无节制的宠孩子,都是教育孩子路上的绊脚石。

不把这些绊脚石挪走,父母和孩子都会磕的头破血流。

有父母说,孩子大了,现在改变教育方式是不是晚了?只要意识到错误,并且决心改正错误,什么时候都不晚。

毕竟,迟来总比不来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g9vYGwBUcHTFCnfS1tF.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