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经历这件事的孩子,表面乖巧,内心却有一个“洞”,难幸福

2019-11-02     菜菜谈教儿育女

一个十七岁的少年跟我说:“老师,我没有理想,我就想一个人过一辈子。”

有一次上作文课,我给学生出了一个作文题目——《我的理想》。

大部分学生看到作文题目后,低头思索片刻,手敲键盘,开始写作。唯独班里的魏同学,迟迟没有行动。而他,却是班里写作水平不错的学生之一。

“怎么不写呢?”我走到他身边询问。

他腼腆的用手挠了挠头说:“老师,我的理想很简单,就是想一个人过一辈子。”

我内心惊讶于他佛系的想法,却告诉自己不能把这种惊讶表现在脸上。我知道他内心很敏感,也很脆弱。

“你们现在都是花季少年,就像窗外那轮刚刚穿透云层的太阳,咋会没理想呢?”我打趣说。

“老师,我也不知道为什么,就想自己过完这一生。”

最终,他的作文还是按照我出的题目写好了,但全篇内容并没有写自己真实的想法——想自己一个人过一辈子,而是在写理想与梦想之间的关系。

慢慢的与他熟悉了,才知道他小时候的经历,也理解了他十七岁的年龄为何有七十岁心境的原因。

从他记事开始,他和奶奶生活在一起。他的父母常年在外打工,与他一年见不了两次面。

奶奶出门时,为了他的安全考虑,就把他锁在家里,让他在家写作业。

这样的日子一过就是五年。

上初中的时候,他的父母掏了很多钱让他上县城最贵的私立中学,因不能适应,没上一年,他又回来了。

一个孩子,在最需要母爱和父爱的时候,父母却不在他身边。他很少感知到父母的爱,也很少感受到家的温暖,更不懂得什么是天伦之乐。

慢慢的,他适应了孤独,适应了父母的缺席,也适应了独自一人。

心理学家说:一个人之所以对某件事没有向往,是因为他从未体验过拥有它的幸福感和满足感。

就如同一个不会去爱的人,从来都没有见过爱的模样。

与班里其他调皮捣蛋的孩子相比,他很安静,甚至乖巧。

他从不在课堂上睡觉,和同学聊得来,对老师彬彬有礼,却很少主动和他人互动,总是一个人坐在墙角发呆。

每次看到这个学生,不由得想起一句话:

要培养一个心理健全的孩子,父母是最好的老师,亲情是最好的营养品,餐桌是最好的课桌,家是最出色的学校。

心理学大师阿阿德勒说:

幸运的人,一生都在被童年治愈;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愈童年。

作为父母,一定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去陪伴孩子。

父母存在的意义,不是给予孩子舒适和富足的生活,而是当他想起父母时,他的内心会充满力量,会感到温暖,从而拥有克服困难的勇气和能力,以此获得人生真正的乐趣和自由。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A2aAQ24BMH2_cNUgrQra.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