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中武松和宋江的情义纠葛

2019-07-13   风舞鹰翎

要论起《水浒传》中知名度最高的梁山好汉,武松绝对位居前列,这一部分得益于他自己的传奇经历,也有一部分得益于他的嫂嫂莲莲。平常人们最爱谈论的八卦便是男女之事,古今中外概某能外。武松也是有真本事的人,虽然小说中他的杀戮很重,但是总体说来比其他爱吃人肉、只知道滥杀的“好汉”要强上太多。他后来的转变,是腐朽的封建制度把他从一位“打虎英雄”变成了“天伤星”。

宋江其人就不用多说了,很多人读水浒,最恨的就是宋江,认为是他把梁山的大好前程亲手毁灭,导致一八零百位好汉死伤殆尽。要是换个角度来讲,梁山众人真的没有推翻赵宋王朝的能力,招安也许不是唯一,但是最好的出路。宋江令人诟病的地方是他思想上的矛盾和自私的德行,人品问题而已。

武松和宋江是在柴进庄上结拜的。相对于后来他们看到谁都要结拜的情节来说,二人之间的结拜更显情义,是真情的流露。虽然在后期,二人因为理念的不同有所矛盾,但是武松还是义气为重的陪伴宋江走完全程。我们今天就来说一说武松和宋江的情义纠葛。

两个失意人的结拜

宋江初识武松是在柴进的庄园中,也算是不打不相识。起因是宋江不慎踢了武松的火盆,武松暴起便要捶他,当然,在主角光环之下,二人又是纳头便拜,惺惺相惜。

适时武松和宋江都处于人生中最为失意的低谷期。武松打了人惹祸上身,避到柴进庄子里,因为没什么名气和性格问题并不受柴进如何待见,仅是安身而已,心中不忿之气自然要大些。宋江从一个有权势的地方吏变成了杀人重犯,遭到朝廷通缉,失去了稳定的生活,寄人篱下,心中自然也不好过。

柴进虽然乐善好施,但是待人接物也分三六九等,人性使然,无从怪罪。似武松这般无名小卒,没钱没势没地位,柴进能收留他已经实属不易。宋江虽然在之前靠着权力、金钱和宽阔的心胸在江湖上博得了“及时雨”的美名,但这时候他失去了能“及时雨”资本,从一个得名声的人变成了需要靠消费名声过活的人,必定惶恐不安,心有不平。

所以,宋江看到了武松的遭遇,就想起自己的遭遇,大有惺惺相惜之感。武松也没有朋友说些梯己的话,看到江湖上闻名遐迩、柴大官人待若上宾的宋公明哥哥能搭理自己,不用说也是感激涕零。由此二人结拜为兄,算得情真意切,情投意合。

二人的矛盾出自招安

武松和宋江最大的矛盾就是对待招安的态度。说来很有意思,最早是武松先和宋江提及招安一事的。在第三十二回《武行者醉打孔亮 锦毛虎义释宋江》中写道:

武松道“哥哥怕不是好情分,带携兄弟投那里去住几时。只是武松坐下的罪犯至重,遇赦不宥,因此发心只是投二龙山落草避难。亦且我又做了头陀,难以和哥哥同往,也须连累了花荣山寨不好。只由兄弟去投二龙山去了罢。天可怜见,异日不死,受了招安,那时却来寻访哥哥未迟。”宋江道:“兄弟既有心归顺朝廷,皇天必佑。若如此行,不敢苦劝,你只相陪我住几日了去。”

这时二人都已犯下重罪,但是都幻想着有朝一日能够得到朝廷的谅解,究其原因,是因为二人都尝过为官为吏的好处。宋江自不用说,武松在打虎之后也成为了一县都头,时日不短,自然感受到了有一定权力的好处。后来梁山聚义时要替天行道,惩治贪官污吏,不过了失去权势之人的忿忿不平,是对旧日好处的怀念罢了。武松和宋江在这个时候的意见还是统一的,那就是重回朝廷,继续享受封建体制的好处。

孔家庄一别之后,武松与鲁智深、杨志二龙山落草,宋江继续苟活,最后也扭扭捏捏的上了梁山。梁山大聚义后,在对待朝廷招安的态度上,武松变成了坚决的反对者,公然跳将出来反对宋江。

武松对待招安的态度有如此变化,表面是因为二龙山自鲁智深、杨志、武松入主后,算得上盗亦有道的好汉,相比较其他山头,二龙山落草的态度比较端正,也算得上劫富济贫。但是深究其原因,武松和宋江招安意见出现分歧,源自所属的阶级地位不同。武松是贫苦人家出身,靠着哥哥的帮扶成长,后来的功名是自己一拳一脚搏杀出来的,虽说有了小职务可以安身立命,总得说来还是处于平民视角看待问题。宋江出身富贵人家,他当吏员是为了融入封建统治阶层官僚体系中,保护发展自己的根基。

出身的不同,看待问题自不会相同。武松上山后是以对等的眼光来看待赵宋朝廷腐败无能,欺压百姓;宋江从始至终都没有放下身段,总是以居高临下之态来同情世人。这也是梁山众人为何对待招安的态度不一的原因。

梁山好汉从来不是表面那般相亲相爱,嘴上称兄道弟,如宋江一类人物是看不起武松一类的,同样,武松也是看不上宋江之流。

武松终归以情义为先,陪伴宋江始终

梁山众人被朝廷招安之后,进行了一系列消耗战:征战辽国,王庆田虎、方腊。仗是越打越多,兄弟们是越死越少。这时候的宋江已经完全不再遮掩对功名的渴望,拿着弟兄们的尸身一点点的累及自己的功劳。

梁山上的众位头领也分成了几派,有的想重回荣耀更进一步,有的想就此改变身份光宗耀祖,也有几位是纯属义气为先,武松就是其中一个。小说中并未描写那些不愿意受招安之人的情形,我们只能凭空想象他们内心的纠结。也许刚开始时候,武松一类的人物也有侥幸的心理,想着招安也不错,可以凭借自己的本领赢得一些地位。可惜的是,北宋朝廷并没有把他们当回事,想的就是一步步弄残梁山。战阵越打越多,心也是越打越凉。武松一直跟随宋江南征北战,靠的是心中的情义,哪怕这情义只是武松自己给自己坚持的一个理由。

打败方腊之后,梁山众人终于可以回朝受封。武松完成了所谓的情义心愿,不愿回朝廷,留在六和寺出家。书中写道:

当下宋江看视武松,虽然不死,已成废人。武松对宋江说道:“小弟今已残疾,不愿赴京朝觐。尽将身边金银赏赐,都纳此六和寺中,陪堂公用,已做清闲道人,十分好了。哥哥造册,休写小弟进京。”宋江见说:“任从你心。”

此时二人对话,已经好似公文对白,没有了初始时的兄弟情义,可怜武松如此这般重情重义,“爱哭”的宋江也只剩下了一句话“任从你心。”

留在六和寺的武松寿至八十而终,回去的宋江被奸人所害,毒发身亡。孰是孰非已成大江滔滔,逝水东流。


作品均为原创。图片来自网络。

请关注风舞鹰翎,欢迎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