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奇迹男孩》并不是“奇迹”,善良才是奇迹的航天帽

2020-05-11     我为人民看电影

原标题:《奇迹男孩》并不是“奇迹”,善良才是奇迹的航天帽

2017年11月17日,由 斯蒂芬·卓博斯基执导、 朱莉娅·罗伯茨雅各布·特伦布莱主演的电影 《奇迹男孩》在美国上映。

影片根据同名小说改编而来,讲述了一个 天生脸部畸形的男孩第一次去学校上学的故事。

故事的开头是一个带着航天帽的孩子挥舞着双手在床上蹦跳。

他的房间被布置成宇宙星空的世界,墙上的机器人模型、桌上的小熊玩偶、床边的小猴子。

这些细节都能让我们想象出这是一个天真、可爱、享受这个空间的孩子。

然而在他摘下头套的那一刻,才让我们从幻想中回到现实。

是的,这就是我们电影的主人公奥吉

奥吉出生时,因为面部的畸形和身体的虚弱,使他经历了27次手术。

父母和姐姐十分疼爱他,表示“奥吉就是家里的太阳”

整部电影的中心人物就是这样一个身体上有残缺的孩子,所以它也非常容易拍成十分励志、博人同情的影片。

《奇迹男孩》与其他类似影片最大的不同之处就是,它不只是讲了 奥吉的故事和心路历程,它也以 薇娅杰克米兰达的视角讲述了他们的经历和心理。

我觉得这是明智的叙述方式,如果电影只讲述 奥吉的故事,其他人的角色性格就会被忽略。

只是因为这一个“太阳”而忽略了他周围那些围绕着他旋转的“行星”,那电影未免有些乏味。

同时, 奥吉这样一个在常人看来特别的存在,能够像我们普通人一样平平淡淡的生活,是需要更多的努力和关爱。

米兰达的故事中,她模仿奥吉的姐姐 薇娅并且希望自己的家庭中父母都很通情达理,住在高档街区,接受良好的教育。

从此我们可以知道 奥吉的家庭氛围是十分友好温馨的,这也是为什么奥吉在一次次的受挫后都可以重新站起来。

电影中心情节其实可以概括为三个部分: 一是奥吉和杰克成为了好朋友,二是奥吉和杰克冷战,三是他们又和好了。

不难看出杰克这个朋友对 奥吉十分重要,这也是奥吉在学校里交到的第一个朋友。

在以 杰克为第一视角的片段中,他最初也不是主动靠近 奥吉,但后来他是真的想和 奥吉成为朋友。

在万圣节时因为一句话而伤害了 奥吉,这也让他十分自责。

因为是孩子,所以很容易发生争执,但也正因为孩子这个身份,让很多事情都更明了简单,两人最终和好如初。

在刚才说到三个部分时,中心人物都是 奥吉杰克,但在这背后其实也隐藏了三次温情的开导和鼓励。

奥吉上学第一天,他备受排挤——

从进校门开始就要忍受所有人异样的目光,上课时被朱利安嘲笑他的长相和辫子,中午吃午饭孤零零没有人陪,下午体育课玩躲避球所有人都把球砸向他。

这一系列恶意的举动都让 奥吉疲惫和心碎,回到家他剪断了自己的辫子。

和父母争吵完后又戴着航天帽,将自己一个人关在屋子里。

这一次是母亲去安慰他,母亲讲述了自己的皱纹都是如何得来的,并且告诉奥吉无需自卑,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

然后是第二次,在万圣节那天, 奥吉杰克的话伤了心,姐姐 薇娅主动来到 奥吉房间安慰他,并且告诉他自己也失去了最好的朋友 米兰达

这让 奥吉觉得姐姐和自己的境遇相同,愿意和姐姐敞开心扉地交流,并且最后和她一起去参加了万圣节巡游。

最后一次,也是最顺其自然的一次。

电影发展到高潮时, 奥吉一直找不到自己的航天帽,这也帮助了他走出自己的小小世界,不再去惧怕别人的眼光。

但在影片的尾声,父亲向奥吉坦白是他把帽子藏了起来,如果奥吉需要的话,他随时都可以还给他。

但奥吉摇头了,他不再惧怕没有帽子隐蔽自己的生活了。

温馨的家庭使 奥吉生活在爱中,而学校这个让 奥吉成长的地方却给了他更多不同的体验。

友善的老师、慈爱的校长,还有各种各样的同学,都是电影中不可缺少的人物。

让我印象最深刻的是卷毛女孩萨莫布朗老师,他们看起来很像一对父女。

当然,不仅外貌有相似之处,他们也一样的善良,并且 布朗老师的每日箴言 萨莫都理解得很好。

也正是因为这样, 萨莫奥吉所有同学中唯一从始至终对他没有一点恶意的一位。

她在 奥吉最低谷时陪伴他,和他结为好友,并且间接化解了 奥吉杰克之间的矛盾。

布朗老师更像是 奥吉的哥哥,他明白 奥吉小小年纪要面对这样的现实是一个艰辛的过程,他也希望自己的每日箴言能够让学生们不再对奥吉有偏见。

在杰克因为朱利安羞辱奥吉而动手打了他时, 布朗先生拉住了 杰克,杰克随之明白自己冲动地违反了校规,却因为不知道如何诉说而抱住布朗先生痛哭。

布朗先生抚摸了 杰克的头,他明白为什么杰克会如此冲动,他也明白杰克的家庭条件不允他犯下这样的错误,所以他才会无措地躲进老师怀里。

电影中有很多金句,我感触最深的一句是布朗先生的第一句每日箴言:当要在正确和善良中做出选择时,请选择善良。

“善良”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通的概念,我们每个人不管生出过多少恶意,善良总是在关键时刻指导我们做出重要的决定。

这也许是一种本能,有同情心的人类不会希望消极的事件在自己眼前发生。

“正确”这个词只能在无法改变的客观事实上做出定义,而在生活中的一件件琐事我们是无法用“正确”和“不正确”来定义一个人的主观行为。

我们每个人对“正确”的理解都是不同的,所以我们可以做的并不是要别人认为自己是正确的,或者强行让别人依照自己的观点去做“正确”的举动,我们能做的是遵从自己内心的善良。

在电影的最后, 奥吉站上了领奖台,那一刻他感谢母亲鼓励他去学校上学,也感谢帮助过他的那些朋 友们,但最该感谢的人是他自己。

为什么电影叫做《奇迹男孩》,不只是因为他的外表独特,经过二十几次手术最终奇迹般地活下来并长大,也因为他身上有种不气馁的精神支撑他渡过一次又一次挫折。

更重要的是,他感染了身边的人,使他们也相信“奇迹”会发生。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eClCHIBnkjnB-0zmJgY.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