习惯性甩锅?7个步骤拯救逃避责任的你我他

以下文章来源于华章管理 ,作者罗杰·马丁

华章管理


“要么别让我管,要么我来管,你就别插手!”

“咱们得把道儿先划清楚,要不出了问题算谁的?!”

生活和工作中,在你与老板、朋友、老师、孩子等等的关系里,是否存在甩锅的问题?而且你慢慢发现,这锅越甩越顺手......

这种逃避责任(甩锅)的行为,最终必将带来冲突的发生,而你要想真正克服这种状态,就需要采取循序渐进的办法去改变。

作者:罗杰·马丁

来源:华章管理(ID:hzbook_gl)

在与老板、朋友、老师甚至孩子之间的关系中,都可能发生逃避责任这种现象。你知道自己还能做很多别的事情,你也知道自己正在失去曾拥有的能力,你还知道自己的技能没有得到进一步的提高。你周围的人把你当作一个失败的典型。

承担更多的责任要求更多的主动性,但是你缺乏自信,又不敢毛遂自荐。你非常不喜欢这种感觉,但是心中又太过矛盾而没有采取任何行动,最后只能让自己慢慢地陷入一个恶性循环。

陷入这种逃避责任的状态可算是一个严重的问题,而且通常会成为意志消沉的一个诱因

心理学家们将这种累积性的、采取有目的行动的能力的丧失称为“习得性无助感”。这种心态以不断加强的自我否定来滋养自己,直到你觉得自己永远陷入了一种不快而令人不满的恒定状态。除非是极端地意志消沉,否则你可能不会落到这个地步。

最终,这将导致冲突。承担责任过多的一方将会在重压和失败之下举步维艰,而在全面失败的局面下,那些逃避责任的人也不可避免地受到牵连,即便他们确信自己没有任何过错。

这种冲突可能很快就会到来,也可能要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如果经过了很长的时间,那种长期陷在逃避责任的泥潭里的感觉会令人非常疲劳。冲突之前的时间越长,责任病毒造成的损失就越大,会表现为组织间缺乏合作、领导与追随者之间的关系更加疏远、更多的误解和不信任,以及更严重的工作技能萎缩

所以,学会下面的7个步骤,将拯救陷入逃避责任泥潭中的你。

-01- 设想你旅程的终点

逃避责任的状态可能是令人厌烦的,但它很少会让人觉得特别不舒服而去采取一些果断的行动。

最糟糕的是,那种不断向前、不断成长、不断给自己提出更高要求的感觉会被淡忘。你会觉得逃避责任不仅是无法避免的,而且是非常正常的。所以,如果不想清楚,就难免会慢慢放任自流。

所以,改善这种处境的第一步就是要设想未来的情况

设想你那些承担了过多责任的伙伴们日复一日地承担起越来越多的工作和义务,设想你自己随之不断地放弃这些工作和义务,设想你和你的伙伴互相怨恨和厌恶。渐渐地,你的伙伴将只能看到你真实能力的一小部分。

最终,承担过多责任的那一方会把你看作一块应该被砍掉的朽木。即便他们不这样看,在他们因为失败而遭到别人取代之后,他们的继任者们也一定会。

想象这种最糟糕的情景,应该可以帮助你鼓起勇气去采取行动。有哪一种合理的行动,不管多么不成功,能使你将来的处境更糟呢?有什么比被动茫然地陷落到自我厌恶和自暴自弃中更可怕呢?很显然,你需要采取行动了。

-02- 重新看待承担过多责任的一方

看过如果你不做任何改变,未来会是何等凄惨之后,再来看看承担了过多责任的那一方。目前,他们会对你表现出傲慢、霸道、冷嘲热讽。为了让他们变得更容易接近,你需要进行框架试验,使自己能够以一种更积极的眼光去看待他们

这种重建要尝试弄明白为什么你的伙伴们会这样。

如果认为他们就是那样的傲慢、霸道、喜欢冷嘲热讽,也未免把事情过于简单化了。很少有人真正会喜欢表现出这些负面的性格,更大的可能是,这些特征和举止其实是对你的行为举止的一种反应,是由责任的静态守恒带来的。你一直后退,他们就一直前进

他们试图填补你造成的真空,同时想弄明白你为什么要这样做。由于缺乏开诚布公的交流,他们就只好猜测,猜测你是不负责任,还是懒惰、缺乏主动性,又或者是包含了上述所有缺点。

你应该把其他人看作和你一样,仅仅是被责任的静态守恒迷惑住了。他们可能只是觉得没有人来帮自己一把。除非责任病毒被消灭,否则他们就会不断接管你的责任,对你的印象也会越来越差。他们有时可能就处在一个有利的位置上,但是却没有动力去独立地扭转这种局面。

你现在的框架可能是这样:

自我:陷入逃避责任的状态不能自拔。

他人:傲慢、霸道、大权在握。

任务:在不利的环境中求生存。

你的新框架应该是这样的:

自我:处在逃避责任的状态,但是仍然像其他人一样能干,能使双方都摆脱当前的状态。

他人:承担了过多的责任,一部分是我自己的原因;感觉没有能力去改变任何事情;对自己的行为/态度不满。

任务:尝试和其他人一起工作并分担责任。

记住这个修正后的框架,你现在也就准备好了和你那些承担了过多责任的伙伴进行一次有意义的对话。

-03- 挑选一个你急于解决的问题

回想一下,在你逃避责任的问题中,哪一点最让你苦恼。选一个确实让你觉得别扭的,但不要找最难克服的。例如,瑞克不应该要求重新承担起每月结算的责任,很明显,这是一个太大的飞跃。但是瑞克怎样才能判断责任适度呢?

一个关键的指标是,在他想象自己与承担过多责任的一方共同解决这个问题的时候,能不能维持一个积极的框架。如果他不能,那他就应该选一个简单一些的目标。

这一步的目的只是要止住那使你陷入逃避责任的境地的恶性循环,而不是就此一举消除逃避责任的状态。

-04- 进行一次责任阶梯谈话

有了新框架的准备之后,邀请你承担过多责任的伙伴进行一次谈话,目的是让双方对你所选择的目标达成一致,也就是在这一目标上让你承担更多的责任而让对方少承担一些。为此你需要用责任阶梯的形式来组织这一谈话。

首先,要说明你认为,你没有承担起所有你能承担或应该承担的工作,而且你很想纠正这一点。以一些实际情况为例来说明你能做得更多。

接下来,描述你对当前状况的理解。无论是你还是其他的人,都已经对你的能力持悲观态度。这并不是什么好现象,也没有任何的好处。而你此前的行为确实鼓励了那些负面的看法。由于这种看法是大家都可以觉察得到的,除非你们双方都选择去打破这种恶性循环,否则还会继续流传下去。

很重要的一点是,不要为当前的事态过分责备别人。第一,这种说法可能是非常错误的,毕竟一个巴掌拍不响。第二,如果你没有公平地分担责备,将会让承担过多责任的一方进一步确信你是个缺乏责任感的人。第三,那可能会激怒另一方,使他们采取消极的态度对待这场谈话以及你的努力。

下一步,你要表达出为了你们双方的利益,你渴望改变现状,并且请求他们的帮助,要说明当前的状况是怎样损害了你(你的工作技能在萎缩,你不再进步,你的自信心在消退),以及对方的过度负担和劳累。强调你非常想帮忙,而且也需要她的帮助。

谈话的下一个部分应该建议使用责任阶梯来重建你的职责范围。你选择的任务应该是一项你正在做,但是承担的责任低于你应有水平的任务,然后提出建议让自己对这项任务承担起更高一级的责任。

-05- 使用结构化决策工具来缓解压力

你可以利用结构化决策工具来试探是否双方都满意改进后的责任划分,或者会不会对它感到满意,并且对新的责任划分的实施状况进行评估。尤其是,双方可以由此来开拓思路。他们都可以提出这样的问题:从双方的角度来看,你在什么样的前提下才会认为新的责任划分是适当的?

如果一方或另一方对于某些条件持不同的保留态度,那么就对这些保留意见进行测试,从而新的责任分工可以得到确认或拒绝。

当他们得出的结论是他们双方都对各自的两个条件有把握,他们可能就会胸有成竹地采纳新的职责分工。但是,如果他们对某些条件仍有疑虑,他们可能会共同努力去克服这些疑虑。

相当重要的一点在于,这种尝试要被设计成能够在双方之间公开进行,而不是仅由一方私下里进行判断。如果这种尝试是私下的,另一方将永远都不会明白他们为什么失败了(或者通过了)。那将使他们无法从中学到东西。

-06- 行动与反省

这一阶段的重点是采取行动并反省自身的表现,然后从中学习

“行动”的意思是要开始履行更高级别的责任。一开始这可能会令人感到害怕,但是在整个过程中,前5个步骤很大程度上就是为了把这种恐惧减到最小。与什么都不做所导致的悲惨前途相比,采取行动的风险还是要小得多,关键是循序渐进。而且,那些承担过多责任的伙伴们也将为扭转这种恶性循环而通力合作,他们要为那些逃避责任的个人提供宽松的环境,使他们能更容易地开始采取行动,改变境遇。

同样重要的是,当你承担起新的责任的时候,你需要反省自身的表现。根据你之前设定的标准来评估你自己的表现,并和对方一起验证你对自身的评估。

开放的验证会让对方相信你愿意接纳他们的反馈。这会帮助他们认识到当错误出现的时候,他们不需要采用私下的检验和修正,他们可以和你及时沟通来做出合理的调整,而不必采取极端的、无意义的调整。

这种对话也会为双方的合作树立起信心。通过采取行动,逃避责任的一方开始让承担过多责任的一方相信,他并不需要这样不停地担负起过多的工作去弥补前者的不足。

此外,他们也相互发出了信号,表示他们愿意继续这种持续的、有助于彼此间合理划分责任的对话。这有利于培养出双方之间亲密合作的感觉,取代曾经的隔阂。这种合作性的方法将不断把他们推向一个能力和责任适当平衡的点,而不再对不合理的状态听之任之。

-07- 不断重复以上的6个步骤

最后一步是要一再重复前6个步骤,直到你觉得自己已经从逃避责任的状态中解脱出来了。这可能意味着对同一个人在难度更大的事情上重复这些步骤,或者在其他令你感到自己在逃避责任的事情上对不同的人重复。希望就在于这最初的迈出困境的一小步可以带给你足够的信心去迈出第2步、第3步。

对那些确实陷入逃避责任的泥潭的人来说,只面对一个人,就一件事情做出努力可能尚不足以消除那种感觉和根除问题。

但无论如何,要停止这种恶性循环,就必须拿出必要的勇气,重复上述过程,直到他能够更好地将他的能力和责任匹配起来

版权说明: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版权归原创者所有,图文源自网络,未能核实归属,不为商业用途。若侵权,请与我们联系。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IZMeYW4BMH2_cNUgRLzH.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