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升改造怀昌路昌平段存在的安全隐患;推出街头演艺专用认证,通过“自愿报名、政府筛选”方式规范街头演艺项目,促进北京“夜经济”;搭建网络互助平台,实施独居孤寡老人养老全覆盖……1月12日,北京市第十一届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评选活动揭晓,16人提交的10个项目获得科学建议奖,15人提交的10项获得提名奖。
“怀昌路本是京密引水渠的河堤,是一条行人、非机动车和机动车的混行公路。伴随城市发展,这条连接怀柔和昌平的公路不堪重负,安全隐患日渐显露。”顺义牛栏山第一中学高二学生赵玙璠从安全和环保角度对怀昌路(S307)昌平段的公路现状进行了调查分析,针对其存在的安全隐患提出升级和改造建议。
赵玙璠在2018年就对怀昌路昌平段的问题产生思考,2019年暑假她开始做项目,尽管每周都走这条公路,但她还是去查了很多资料,同时实地调查了这条公路上众多公交车站,了解以往发生的交通事故,并结合站台等方面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的报告,建议把京密引水渠北侧现有道路向北拓宽,完善道路设施,实现非机动车和机动车分离;京密引水渠两侧设单行线,拓宽南侧道路,实现东西方向机动车分道行驶。
对她的建议,评委点评道“通过社会实践,认真观察身边关乎一方百姓生活的重要民生问题,并通过认真调查研究给出切实的解决方案”。看到公路随后的部分改造与自己的想法不谋而合,赵玙璠特别开心,说未来会继续为社会发展建言献策。
本届科学建议奖活动共征集到4000多名中小学生提出的3701项建议,包括城市建设与管理、生态环境保护、京津冀区域协同发展、民生保障与改善、乡村振兴发展等方面,体现了本市中小学生关心社会的责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科学精神。据市教委体卫艺处杨志强处长介绍,与以往相比,今年的建议更加联系实际、贴近生活、富有创意。
2008年,本市设立中小学生科学建议奖,引导、鼓励广大中小学生积极为北京城市建设献计献策,迄今已连续举办十一届,吸引2万名学生参与,收到参评报告上万份。活动共评选科学建议奖和科学建议提名奖218项,其中《关于阶梯水价改革的建议》《野草绿化屋顶的建议》被有关部门采纳,部分经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北京市两会,变成北京市政策,有效激发了中小学生的科学精神、创新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本报记者 任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