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秦琼
武功高强,一代战神,大唐开国功臣。既勇,又不失智谋,大败右门神尉(YU)迟恭。秦琼秦叔宝是绝对主角,以“秦琼卖马”为引线,牵出全书情节。殊不料二十四功臣中,秦叔宝竟排名倒数第一。虽然演义作者当初有心,非有本事把你最末一名变成正数第一。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巨大的,二十四功臣中,以秦叔宝最为广大群众所熟悉,过年贴年画,说门神是神荼、郁垒没几个人知道,但都晓得一个是秦叔宝,一个是尉迟敬德。
玄武门之变,从李世民诛太子建成和齐王元吉。太宗即位,拜左武卫大将军。此后,秦叔宝就一直患病在家,他常对人说:“我自少所经二百多战阵,屡中重创。大概前后受伤流出的鲜血有数斛之多,又怎么不生病呢。”贞观十二年,卒,赠徐州都督,陪葬昭陵。太宗特令在他坟莹内立石人马,以旌其战阵之功。贞观十三年,改封胡国公。
2、薛仁贵
薛仁贵是唐朝的爱国名将民族英雄,官至左威卫大将军、安东都护。终生喜穿白袍,因之,白袍即薛仁贵,薛仁贵即白袍。他为了保卫大唐社稷巩固和百姓安居乐业,戎马一生,出生入死,大战40年,功勋卓越。在朝鲜和象州的政绩也非常突出,他创造了“三箭定天山”、“神勇收辽东”、“一貌退万敌”、“良策息干戈”、“仁政高丽国”、“爱民象州城”等等赫赫功勋。其子薛讷,官至大元帅、宰相;孙薛嵩,官至六州节度使、高平郡王;重孙薛平,官至太子太保、韩国公;玄孙薛从,官至上将军、河东县子。
所有薛仁贵衍传的十二世裔孙四十七人和其它河东薛氏裔孙三百三十余位文武官员,为唐朝立国的二百八十九年,相继的二十一位皇帝尽忠报国,为中国历史的著名的“大唐盛世”建功立业。因此,“薛家将”是中国古代“爱国为民”的光辉典范。整个显示了以白袍薛仁贵为代表的爱国主义精神,闪跃着“白袍文化”的光辉.薛仁贵,一个让华夏民族骄傲的子孙,一个必须让人尊重的英雄,“白袍精神”也永远不会过时!
3、李靖
李靖的军事才能归纳
擅长各种环境下的战争。平定江南是在南方水泽地区,击溃东突厥是在漠北草原,打败吐谷浑则是在青海高原。三者的环境差异很大,但是,李靖在每一种环境下都没有受到制约,都能克敌制胜。
擅长多种形式的战争。平定江南是水陆军协同作战,击溃东突厥和打败吐谷浑是骑步兵协同作战,李靖都能娴熟地指挥,并取得胜利。 擅长洞悉对手的意图,出奇制胜。对文士弘的持重,对冯惠亮部、陈正通部的强攻,对东突厥的突袭,对吐谷浑的长驱直入,无不是深入地洞悉了对手的意图后所作出的出乎对手、甚至是自己部下的决策。
4、李勣
李勣一生经历战阵无数,早在瓦岗寨时,他从李密征战,就为瓦岗军立下了汗马功劳;归唐后,又屡从唐太宗征讨,平王世充、灭窦建德、伐刘黑闼,为唐朝的建立立下了不朽功勋;后来在攻亡东突厥、平定薛延陀、击灭高句丽等重大军事战役中,都做出了重大贡献。
李勣每次指挥行军作战时,都筹划有度。临敌应变时,举止合乎机宜。与人一起谋划计策,能辨别它的好坏,听到别人一点好的计谋,便高兴地听从。他所得的赏物,大都分赐手下将士。作战取得胜利的时候,大多把功劳推让给部下,因此人都愿意为他效死力。他麾军所到之处,大都能破敌取胜。李勣去世后,众人没有不悲痛伤感的。
5、郭子仪
在平定安史之乱的战争中,郭子仪指挥或参与指挥了攻克河北诸郡之战、收复两京之战、邺城之战等重大作战;安史之乱后,他计退吐蕃,二复长安;说服回纥,再败吐蕃;威服叛将,平定河东。
看起来一帆风顺的郭子仪,也难逃人生的道路上出现“小人”!一次战斗中,有个叫鱼朝恩的宦官,深得皇帝宠信,获得了战争的指挥权,结果战斗失败,宦官却把责任推到郭子仪身上,于是,郭子仪被解除兵权。
无独有偶!后来太原、绛州兵变,郭子仪被起用,结果因一宦官离间,兵权又被解除。
但是战乱年代,真英雄岂会没有出路。郭子仪再次被解除兵权的第二年,吐蕃、回纥入侵,长安失陷,唐代宗没有办法,又起用了郭子仪,长安得以收复。
6、李愬
李愬有谋略,善骑射。因门荫任协律郎,历官卫尉少卿、太子右庶子、太子詹事及坊、晋二州刺史等职。元和十二年(816年),出任唐邓节度使,参与讨伐割据淮西的吴元济叛乱,于次年(817年)雪夜袭蔡州,生擒吴元济,平定淮西。战后以功拜山南东道节度使、上柱国,封凉国公。后任武宁节度使,大败平卢李师道,连战皆胜。元和十五年(820年),改任同平章事、昭义节度使,旋即改任魏博节度使。
长庆元年(821年),新任成德节度使田弘正遇害,李愬欲派兵为其报仇,因病重未果,只得返回洛阳养病,拜太子少保。同年病逝,年四十九。获赠太尉,谥号“武”。会昌六年(846年),配享宪宗庭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