鑫瑞祥里看三宝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貂皮)、乌拉草。来到关外古城吉林市的第一站就是从寻访东北三宝开始,夜色里沿着吉林市松江路漫步,艳丽的灯火将这座城市点缀的分外炫目,第一次这样安静的沿江欣赏灯火中的吉林市,虽然此刻正值秋意渐浓的时节,但江边的吉林却流露着江南水乡的特有的温婉气息。
图文/金属魔力
鑫瑞祥位于松江路边,走进店内,爱新觉罗恒绍的皇族体题字高高的悬挂在店堂最显眼的位置,人参,鹿茸是这里的主打产品。先说说人参吧,都说东北的人参有仙气,旧时那些钻林子挖人参流传下来的传说,让人参成了灵性难寻“人参娃娃”,一根红绳系在头顶,小心的扒开泥土,唯恐惊着“人参娃娃”的仙气,大到镇店之宝的千年野山参,小到拇指大小的红参,都可以在柜台里找到身影。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除了人参,最惹眼的就是鹿产品了,据说吉林市周边分布着众多的养鹿场,鹿肉的价格在吉林市比牛肉还要便宜,吉林人民好口福啊!记忆里,鹿身上全是宝,鹿血,不用多说了吧,电影里最常见到的景象就是满清皇帝身体一虚,就来上一碗。鹿筋,满汉全席里必不可少的一道主菜。鹿鞭,吃哪儿补哪儿,你懂的。
旧时只有帝王将相才可以享用的美味,如今也成为普通百姓餐桌上的菜点。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三宝中的乌拉草最终也没有看到真容,店里的服务员大姐说,现在城里很少能够找到乌拉草的影子,在偏远山林里的居民可能还在用这种草做传统的靰鞡 (wù la) 鞋,传统的靰鞡鞋在厚实的牛皮中间加入乌拉草,保温效果非常的出色,比棉鞋可是暖和得多。
图文/金属魔力
满汉全席的诱惑来到二楼的餐厅,一桌“简约”的满汉全席已经闪亮登场,四干果,四蜜饯绝对是席间色彩最为艳丽的“头牌”,一定要说这其中印象最深的那就是满族小点心“萨琪玛”了。这种源自满族关外祭祀时的小点使用蛋液包裹油炸的胚条,外面裹上麦芽糖和细砂糖,随着满族的入关,这种传统的点心逐渐成为百姓年节时餐桌上的一款甜食,在香港被称作“马仔”
图文/金属魔力
满汉全席菜点品种繁多,最著名的莫过乾隆皇帝在宫中宴请的“千叟宴”,一百零八道融汇满汉烹饪精华的菜肴,要三天三夜的轮番品尝,想想也是件令人垂涎的幸事。当然眼前的这一桌菜“满汉全席”虽然没有如此繁多的菜肴,但也足够让人眼花缭乱。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满汉全席”兼具扒、炸、炒、熘、烧,融汇了东北、山东、北京、江浙菜的精华,可以说是中国宫廷烹饪技艺的集大成之作。
烤鹿肉,入口劲道。拔丝,外酥里软。鹿肉冷拼,汁香肉嫩......
沉醉在松江路的夜色中饭后走出餐厅,此刻夜已深,但江边的灯火依旧璀璨,带着秋意微寒的夜风扑面而来。有水的城市总是惹人喜爱,松花江在吉林市蜿蜒而过,一个大大的S形,在地图上构成了一副有趣的太极阴阳图,随着满族势力的崛起,松花江边的造船业逐渐兴盛,清王朝在这里兴建水师,抵御北方俄罗斯人的入侵。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夜色笼罩吉林天主教堂沿着松江路向前,在灯火的指引下来到吉林大桥北侧的天主教堂前,夜色中哥特式尖顶和巨大的十字架依旧十分醒目,坐落在高台之上的教堂,目睹了吉林市百年的风云变幻,也见证了身边这条松花江的奔腾不息。教堂在1917年由巴黎外方传道会主持修建,院子整体占地6449平方米,全部建筑为砖石拱形结构,无木梁或木柱,砖用的是当地特殊烧制的长31厘米、宽25厘米的青砖,石料全是用自吉林城区东南10公里的阿什哈达采集的上等花岗岩,而后精雕细磨成各种规格的花纹石柱、石门楣、石窗台。
图文/金属魔力
教堂主体由大厅和钟楼组成,平面略呈“十”字形。前部有3座尖塔形建筑,两侧塔高24米,中间钟楼高45米,塔尖上立有2米高的铁十字架,楼内悬挂铜铸大钟一鼎,每逢礼拜日或天主教节日,教堂钟声传数里之外。
图文/金属魔力
图文/金属魔力
教堂的24扇玻璃窗是从遥远的法国运来的用铅条镶嵌的彩色图案玻璃,上面绘有花卉和圣经的故事。教堂正面开东、中、西3扇券门,从东门进去沿石质螺旋状楼梯可达二楼,再往上是木质阶梯,曲折通往钟楼。
只可惜,教堂内不允许拍照,倒是换来清净福音的弥漫,好在夜色依旧迷离,灯光下的百年教堂并不孤独的陪伴着吉林市这座山水环抱的一方宁静。
推荐景点:
吉林西站 北山公园 临江门大桥 头道码头 吉林市博物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