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学了餐桌礼仪,感受到了满满的阶级差距

2019-07-05     另维

table arts,餐桌艺术

瑞士游学,去格里昂高等教育学院学习。

校园。通往便装食堂的电梯。右手边的食堂不穿西装不能进。


学校食堂窗外的风景,湖是日内瓦湖,山是阿尔卑斯山

餐桌艺术在这所学校,是每一个学生大一入校的必修课。

我们说table manner ,是餐桌礼仪。而他们学的是餐桌艺术。

游学格里昂,这堂课我上了一下午,上得惊呆了。

我出国近10年,西餐的餐桌礼仪,从吃个饭服务员都看不下去,要时不时过来帮我上前摆一摆餐具,到自觉丢脸偷偷学,再到一晃十年后的现在,以为自己知道得不少,够用了。

我知道入座后第一件事是把餐布/餐巾纸打开放在膝盖上;

我知道普通的西餐有三道菜。

从餐前面包之后开始,有前菜appetizer,主食main course,和甜点desert。

贵族们越贵吃得道道越多,著名出货路易十四吃就很多很多道;

  • 我知道每一道菜都有一套属于自己的刀叉。

从餐前面包开始,前菜、主食,刀叉越来越大,由外向里摆放。

吃餐前面包有面包刀,很小,另放在旁边,甜点有甜点餐具,个头也相对小;

  • 我知道每一道菜都有配有专属的酒,每一种酒都有自己的酒杯。

一般红酒杯肚子大,香槟杯肚子窄,喝水杯没有脚,是个圆柱体;

  • 我知道吃饭的时候,服务员不会根据你餐盘里是否还剩食物上来收走盘子,他们的依据是我刀叉摆放的位置。

刀在4点方向,齿朝里;叉在8点方向,齿向下。刀叉尖头相对或者略微交叉。这叫resting position。意思是我还没吃完。

如果不想吃了,刀和叉并排,很近的摆成两条平行线。这样放刀叉的意思是“我吃完了”。服务员就会上前收走盘子和餐具,上下一道菜。


学校的学生食堂

我以为知道这些就差不多了。

然后我来到瑞士格里昂,在日内瓦湖和阿尔卑斯山边上上了一节格里昂的餐桌艺术课,才发现我原来一直站在门外。

我甚至发现,原来网络上的信息看似多,其实杂乱且浅薄,我居然下课之后想查查细节,都查不到。

同学说,知识细到这种程度,应该要去找专业书籍吧。网络上的信息除了数据库和极少数专业网站,相对浮躁。

这导致我接下来说的课堂内容,没办法很细致。

我下课后记不大清了,不过好在都录在了vlog里,只等剪辑。


上学路上,茜茜公主曾经喜爱的散步小径

老师就是图片上这位老师,意大利人。胸前的名牌上画着意大利国旗,我在格里昂见过的每个人胸前都有名牌,名字旁边有国旗。

老师是意大利人,却说一口略微法语口音的英语,张口闭口,都是Voilà voilà。

她自我介绍,她是serve过英国伊丽莎白女王的人。她说伊丽莎白女王很懂她现在教我们的餐桌艺术。

老师是MOF工匠奖获得者,据说全法国只有两位女性获奖

我们从摆餐具学起。

她讲了很多。

她讲,餐盘要放在离桌沿1厘米的位置,只能放一次。因为如果重新拿起来放,桌布上会有印记。

餐盘的摆放不能随便,有正反,好的餐厅都知道怎么摆正。

正面就是你打开盘子,盘底的盘子品牌、设计师名字都是正的。方便阅读。


她教我们辨认餐盘是否是好瓷。

她把餐盘放在窗户上,阳光之中餐盘通透光亮,仿若透明,就是好瓷。

老师展示教授什么叫好瓷

我学这一段的时候又土包子了一次,那个餐盘,她从盘子的品牌,讲到设计者(一个著名法国设计师),讲到设计理念——蓝色是代表浪花,白色选用磨砂质感,代表白色沙。餐盘画的是白色沙滩上的浪。浪花全是设计师手绘,因此每一个都独一无二。再到如此设计感的盘子适合与哪些菜肴设计结合。

我听得眼花缭乱,以为我看到了我这辈子看过的最牛逼的盘子。狂摸不止。

结果下课一出门,发现整个学校餐厅餐桌上都摆着这个盘子。而我进教室之前,根本没看到、也不知道这是个好东西。

她讲餐布,不讲餐布要放在膝盖上,讲为什么要放在膝盖上,这其中有怎样的历史文化,经历过怎样的变迁。什么时代餐布是放在领口的,什么时代餐布是人自己带在身上的,又是怎么一步一步变化成了今天的习惯。

她讲每一个酒杯该放在哪里,讲面包刀也分正反。

英国面包刀和法国面包刀的正面刚好相反。一个齿朝左,一个齿朝右。

我没记住具体哪个是哪个,但我记住了有品牌和设计师名字的那一面是正。英法两国刻得刚好相反。

她讲,喝水杯永远是在所有的酒杯之后,最右边。喝水杯的正面,就是你从正上方往下看,品牌和设计师名字是正面的那一面。喝水杯的字不刻在杯底背面。因为水一开始就会倒上,人们没办法翻水杯看字。

她讲,餐具不是越多越好。菜色再丰富再奢侈,餐具的数目也有上限。太多了会影响人吃饭。

餐具摆放上限

啊啊我上图拿了面包刀起来拍照忘记放回去了,

面包刀应该在左边的小盘子上

就是餐具摆放的上限。

就算是女王国宴,抑或世界上最好餐厅的最奢餐品,餐具的准备,也不应多过这些。

我课间和同行博主们聊天。

我:你说21世纪还有人日常吃得这么讲究吗?

我默默想,这得是有多装逼。

法国博主:她不是一开始就说了自己serve谁吗,英国女王。

哦。

我突然想到,我觉得这样吃饭装逼,和有人觉得用苹果手机是装逼是一样的。

都是别人的日常。

而这日常在自己的视线之外。


此次游学入住的酒店房间阳台,瑞士蒙特勒费尔蒙酒店

一家黄金年代深受欧洲贵族喜爱,逃过两次世界大战的酒店,大堂里的椅子各种已经在那放了近100年。保留了20年代的各种特点。窗外的水是日内瓦湖,山是阿尔卑斯山。学校就在头顶山上面。

我上完这节课,才明白为什么他们说“三天能出一个暴发户,三年培养不出一个贵族。”

贵和奢,原来都是文化底蕴。

而文化脆弱,战争轻易就能将它敲得粉碎。

而文化需要漫长的时光来学习,来传承。

我这些年也去过一些好酒店,好餐厅。

上了这节课才明白,因为不具备知识底蕴,我从来没有真正看懂过它们为什么好。

格里昂培养世界上最好酒店和餐厅里的人。上海环球金融中心90来层有个餐厅(我只去过一次不记得在几楼了,应该是在柏悦酒店上面),是格里昂的毕业生在管理。

我今天才知道,一家好餐厅、好酒店开出来,需要多少对细节的极致追求,它里面的人,需要经历多少学习和训练。

我都长这么大了,才渐渐终于理解,那些贵的东西,都贵在哪里。

贵在细节里给人的方便,对人的关怀,和给予人的尊重。

贵在艺术。

一起游学的七位博主

从左至右分别来自意大利、意大利、希腊、希腊、法国、印度、中国。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tS3MWwB8g2yegNDS0jj.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