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11月18日,25岁的北京自闭症青年徐邦杰,在一份劳动合同上签下了名字,合同上的岗位是网络管理兼行政、宣传助理,从此他每个月能拿到3000元的工资,且五险一金齐全。
这份合同的甲方百行宜众,是北京一家专注于为残障人群及助残社会组织提供法律咨询、援助、培训等服务的公益社会组织。邦杰是其第一位自闭症员工。
在合同的背后,邦杰和百行宜众历经了7个月的磨合,这对双方来说都是一次前所未有的挑战。
邦杰展示他的劳动合同
行政、翻译都精通
自闭症青年每天这样工作
11月27日上午8点50分,北京二环边一栋写字楼里,一位留着短发,穿着黑色羽绒服,身型高大的男生正在电梯处观看小屏幕上的广告,丝毫不在意周围坐电梯的人,有同事招手说“Hi”,他也没有回应。
小屏幕上的时间跳到8点59分,他收回目光,坐上电梯来到3楼的办公室,也不看办公室中已经就坐的4位同事,径直走向了右手边的第二个工位,打开了桌上的笔记本电脑,并抬头看了看贴在墙壁上的工作日程。
这是徐邦杰正式签署劳动合同后的第9天。
邦杰的工作日程表
9点30分,办公室中的行政专员魏海霞找到邦杰,说有一些文件需要重新分类整理,俩人很快开始了工作。魏海霞找出对应文件,邦杰则把回形针拆下,从其中抽出几张,分类摆放,再重新扣上回形针。
在这期间邦杰不知道看到了什么资料,用软糯的声音问魏海霞:“我是自闭症员工么?”
得到魏海霞肯定的答复后,邦杰陷入了长久的沉默,但手上的动作始终没停。
文件整理结束后,魏海霞又传输了一份PPT给邦杰,指出要从PPT中挑选内容排版打印,并建议6张整合成一张,但是邦杰却始终没有办法对齐排版成功。
魏海霞很快发现了这个问题,她建议邦杰用4张PPT的模板重新做,邦杰接受了,但还是向魏海霞反复确认“是用6张,还是4张?”
邦杰正在排版
工作了近两小时后,邦杰似乎累了,他把椅子稍稍推离工位,右腿叠到了左腿上,还打开了一包薯条,但他的一只手和视线始终没离开电脑。
11点30分,邦杰突然站了起来,一句话不说地跑出办公室,同事们习以为常,他们知道这个点邦杰必须去吃饭,而且从来都是独自一人。
下午的工作从13点开始,邦杰眼神有些迷离,他打开了一个Word文档,长时间无动作地盯着电脑屏幕,然后在Word上尝试不同的字体以及颜色。15点左右,邦杰似乎想起了啥,打开了一些英文网站,翻阅截图并翻译,这也是邦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是邦杰日常工作的一部分。
邦杰正在写每日总结
16点左右邦杰打开了一个新文档,写下了今日工作总结,紧接着17点整,邦杰背上背包,一言不发地快步走出办公室,在寒风中汇入了晚高峰的人流,没了踪影。
人群中,他和北京千千万万自食其力的劳动者并无区别,而这一切开始半年前的一天。
希望有个自闭症员工“看家护院”
2019年4月初的一个下午,百行宜众的创始人范晓红推开了办公室的门,看着空无一人的房间,刚出差回来的她突然想起,因业务调整等原因,所有员工都已离职。
做公益法律援助近10年,范晓红经历过无数艰难的瞬间,但这个下午,她觉得好疲惫。
范晓红迅速做了决定:找一个稳定的员工。没有什么别的要求,保证早上9点到下午5点守在办公室,在她出差的时候能看家护院,就足够了。
因为长期与家长们交流,范晓红觉得自闭症员工稳定忠诚,所以她把招聘的目标放在了自闭症青年身上,
恰好,北京一家专注心智障碍群体的社会组织——融爱融乐心智障碍者家庭支持中心的就业辅导员推荐了邦杰。(注:就业辅导员是企业和心智障碍者之间的桥梁,不仅要支持指导心智障碍者如何工作,还要为企业提供相应的策略,感化企业工作氛围)
简历上显示邦杰是北京本地人,在国外读过书,还上过大学,学的是UI设计,无严重情绪问题。范晓红有了兴趣,马上安排了一场面试。
邦杰和同事
“你每个月想要多少工资?”
“不是5000就是10000。”范晓红看着对面这位25岁青年认真的神态,有些哭笑不得,从百行宜众目前的情况来看,没有办法承担这样的工资要求。
不过在邦杰的表情中,范晓红捕捉到了一种不服输的心气,那个样子仿佛在说:你不识货,我就值这个钱!
这份心气深深打动了范晓红,她立刻做了决定,招募邦杰成为百行宜众的第一名自闭症员工,不过工资还是先按照北京基本工资标准来发放。
2019年4月11日,邦杰正式来到百行宜众上班。当天下午,范晓红安排邦杰跟着车去残联送资料,结果邦杰把资料和工具箱放进车里后,觉得自己的工作完成了,就准备下班。范晓红和在场的就业辅导员解释了半天,才让邦杰明白了还没到下班的时间以及自己要做什么。
这一切被写字楼的保安看在了眼里,事后范晓红见状赶紧给保安打招呼,说明了邦杰的情况,隔天又找到了写字楼的物业经理,得到了两者的理解。
可还没等范晓红舒一口气,各种问题自己找上了门来,这不仅有邦杰工作效率和沟通理解方面的问题,还有意外的发生。
邦杰开始的岗位是设计,但是邦杰制作海报或者宣传页所需的时间很长,一个普通设计半天能做完的设计,他可能需要三天甚至更久。而且对于一些需求的理解不到位,有时候范晓红说了半天要求,但邦杰却依然按照自己的想法来。
邦杰设计的工牌
也是上班后不久,邦杰和另一名刚来的新同事待在在办公室里的时候,突然爆发了严重的情绪问题,动静很大,一张电脑椅因此被压得松动,范晓红赶回来后多次询问那位同事缘由,但具体原因始终不明。
这次意外发生后,范晓红心情很复杂,她甚至怀疑自己是不是做了一个错误的决定,心中有了让邦杰回家的想法。
可第二天上班,邦杰一幅乖乖的模样,残联那边也有好消息传来,邦杰的情况可以签署6个月的三方实习协议,这意味着百行宜众不用再按工资标准支付报酬,残联会给予补贴。范晓红心一软,决定还是让邦杰留下。
范晓红也开始调整心态:尽管邦杰在国外读过书,也上过大学,但是这并不能说明他的工作能力多强。
在范晓红的引导下,邦杰开始尝试一些行政、翻译、信息收集等工作,慢慢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并依靠自己创造的价值,赢得了这份正式劳动合同。
在同事眼里,邦杰的工作能力可能够不上“优秀”,但绝对是一名团队中最可靠的成员,他身上迸发出的细致与专注也一直影响着每一个人。
从不迟到的员工
能为办公室带来什么改变?
对于邦杰的表现,范晓红很开心,首先是她的目的达到了,在职大半年,邦杰从未迟到过,每天早上9点都会准时出现在办公室,也很少早退,“看家护院”的职责邦杰很完美地做到了。
而且邦杰不仅自己不迟到,还会教育别人。范晓红就说,作为老板的她有天迟了些到办公室,邦杰见了她, 毫不留情地说了句:“工作要认真!”而范晓红不知道该如何解释,气氛一度很尴尬。
有这样一个活生生的榜样,迟到的现象基本消失。
因为出勤稳定,作息规律,跑得快等优势,办公室的快递被邦杰全包了,经常出差的范晓红再也不用在旅途中想着快递的问题。后来,同事们的快递也都喜欢写上邦杰的电话号码,邦杰也成为了办公室里的移动快递柜。
自从邦杰来了后,百行宜众的办公室成为了植物的幸福家园,大量的植物得到了邦杰的细心地照看,长势喜人,其中大部分也成为了招待客人时的伴手礼。邦杰自己制作的包装盒以及员工牌,也深受同事们喜爱。
浇花
最重要的是,邦杰的出现,让百行宜众整个团队对特殊群体有了更深入地认识。
行政专员魏彩霞说,她对邦杰的态度从一开始的害怕,到接纳,再到现在的信赖,邦杰专注细致的工作方法对她影响很大,她做事也更细心了。
志愿律师杨律师也表示,曾经以为自闭症都是电影里的那种天才,但是真正接触到自闭症后才发现了原来并不是那样,与邦杰的相处让她明白了心智障碍家庭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让她为这类家庭提供援助时能更心手相应。
如今,邦杰就仿佛百行宜众里的一个小团宠,大家都轮番夸奖他,给他零食吃,都和谐有爱地在一起。办公室中最有成就感的事就是能得到邦杰分享的零食,杨律师就因为一块薯片成为所有人羡慕的对象。
一场天时地利人和的融合
自从邦杰在百行宜众成功就业后,前来找范晓红咨询的自闭症家庭就络绎不绝,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也可以像邦杰一样工作。这个现象在邦杰正式签订劳动合同后,更为热烈。
面对越来越多意愿强烈家长,范晓红只有苦笑,在她看来邦杰的成功就业除了他自己努力,还充满了巧合性,是一场天时地利的融合——
1.招聘意愿精准。范晓红希望招聘一名稳定的自闭症员工,而其他公司或企业的招聘中,心智障碍者往往不是首要选择。
2.邦杰是一号员工。在范晓红如今的团队中,邦杰是资历最老的。办公室里的两个员工以及两个实习生,刚来时都得喊邦杰一声“杰哥”,这无形中提高了大家对邦杰的尊重和包容,杜绝了老员工抱团抵制的情况出现。
3.邦杰找到了自己独有的价值。很多自闭症员工就业困难是因为,工作效率和沟通理解能力偏低。但是邦杰目前的工作没人能替代,他包办了日常规律性的浇花、打扫卫生,拿快递,翻译,收集信息等,创造了独特的价值。
4. 环境的支持。邦杰存在着些不好的习惯,比如在电梯口看广告、上洗手间不关门、在洗手间走廊上发出奇怪的声音、拍手大笑等等。但是大半年来范晓红从未收到一起投诉,甚至写字楼里的保洁阿姨和保安还会给邦杰提供帮助。
5. 不计成本的投入及接纳。范晓红回忆起之前磨合期的种种“事故”,她认为接纳一个自闭症员工是需要大量投入的,这种投入不仅是金钱精力上的,还有一种整体思想价值观上的投入。而这些恰恰是很多用人单位不会优先考虑的。
范晓红正指导邦杰工作
这些因素的存在让范晓红不敢再轻易招收自闭症员工,因为她觉得没有完全把邦杰摸透,整个百行宜众也并没有完全“消化”邦杰,谁也没有把握复制这样的成功例子。
一旦做得不好,很容易对自闭症患者及家庭造成不可逆的伤害。
范晓红越来也深刻地认识到,融合是一件很专业的事情,未来她和百行宜众至少要做到这三点:规模的扩大,融合环境的铺垫,以及科学的岗位匹配机制之后,才敢招收第二名自闭症员工。
PS:
邦杰是如何从一个特殊孩子成长到都市白领,这25年他的成长经历是怎么样的?
大米和小米很快会为大家带来邦杰就业背后的故事!请持续关注!
-End-
采写 | 羲铮 编辑 | 当当
图片 | 羲铮 内容顾问 | 孙旭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