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荡的原油市场搅动着国内油市的风云。在国际油价大幅下跌的影响之下,国内汽柴油价格迎来了大幅下调,创下七年以来的最大降幅,汽柴油价格重回5元时代。油价下调将对哪些行业产生影响?同时,从国际方面来看,石油价格战还没有休止的趋势,油价的前景也变得悲观起来,国内油价还会继续降价吗?
资料图。中国商网 付颢琬/摄
航空运输业直接受益
3月17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消息表示,近日国际市场油价持续下跌,按照现行成品油价格形成机制,自2020年3月17日24时起,国内汽、柴油价格每吨分别降低1015元和975元。据了解,本轮调价后,全国大多数地区柴油价格为5.5元/升左右,92号汽油零售限价在5.4-5.5元/升。
业内人士指出,油价下跌利好航空、运输、汽车、物流等行业。尤其是对物流业来说,燃油是其成本的重要组成部分,油价下跌有利于物流企业降低运输成本,物流业将直接受益。民生证券指出,疫情期间被压制的物流需求未来将出现恢复性反弹,专注国内物流、市场占有率高、拥有自有运输飞机的龙头企业有望优先受益。
目前,国内物流企业复工复产进展情况良好。国家邮政局市场监管司副司长侯延波日前表示,目前邮政快递行业复工人数近300万人,复工率达到92.5%,日处理邮件快件稳定在1.6亿件以上,复产率超过80%。
同时,油价大跌对于石油产业链的下游,尤其是需要大量石油消耗的航空、航运企业来说也有积极的影响。中信证券3月10日发布的研报预计,航油价格下调对航空运输企业带来的成本减少或达15亿-20亿元,这可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疫情给这些企业带来的冲击。
另据油运行业研报,近期国际油价持续暴跌,低油价背景下将推动国内石油需求复苏,并对油运行业带来利好影响。而且,近期石油价格暴跌引发了汽车消费等需求增加,需求面利好国内原油消费复苏。
有研究分析,国际原油价格的意外下降,将使得中国进口石油的成本随之下降。作为目前全球最大的油气进口国、第二大油气消费国以及第一大油气增量消费国,我国未来一段时间预计将加大原油进口,提高油气储备。在此背景下,油气进口产业链繁荣度预计上升。
石油开采业前景不容乐观
值得关注的是,油价下跌会大幅减少石油开采、炼油行业的利润,甚至可能导致亏损。
油价下跌虽然会降低烯烃、芳烃等化工产品尤其精细化学品的原料和运销成本,提升其盈利能力,但由于我国为了保证原料供应,大多原油合同都是约定的长期协定价格。在这种情况下,即便近期国际油价下跌,但相关企业依然只能执行价格较高的长协价,不仅无法从油价下跌中受益,反而会经营压力陡增,缩小账表利润。
此外,油价下跌会在一定程度上挤出新能源消费,从而不利于新能源行业。同时,油价下跌也会挤出其他能源的消费,不利于煤电、水电等能源企业。对于油服行业(以油田为主要业务场所,主要为石油天然气勘探与生产提供工程技术支持和解决方案的生产性服务行业)而言,上游开采企业资本性支出减少,无疑将使行业收入锐减。
尤其对于煤制烯烃行业而言,虽因国内烯烃产能不足成为全球价格高地,让其在近几年的油价下跌过程中依然实现盈利,但利润空间正在缩小。而且这样的盈利,还是在国际油价维持在50-70美元/桶的情况下实现的。若今后国际油价长期在40-50美元/桶附近运行,现代煤化工行业恐怕会全面亏损。
成品油价格不会再降
厦门大学中国能源政策研究院院长林伯强认为,从目前来看,国际油价的走势仍然充满不确定性,一方面疫情的影响究竟会持续到何时尚不得而知,另一方面俄罗斯与沙特之间的价格战接下来会如何发展也仍待观察。国家发改委价格监测中心预计,综合多方面因素,国际油价在40美元/桶或40美元/桶以下的低位还将持续一段时间。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我国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虽然与国际油价挂钩,但并不简单取决于国际油价的高低。因此,即便今后国际油价进一步下行,国内油价也不会再继续下调。
根据2016年1月13日国家发改委提出的“地板价”机制,国内成品油价格调控设“天花板价”和“地板价”。其中,调控上限(天花板价)为130美元/桶,下限(地板价)为40美元/桶。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13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提或少提;低于40美元/桶时,汽柴油最高零售价格不再降低;在40美元-130美元/桶之间运行时,国内成品油价格按机制正常调整。
对于本次国际油价低于“地板价”的部分,国家发改委价格司副司长彭绍宗表示,国内成品油价格未调价的金额将根据《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征收管理办法》规定,全额上缴中央国库,纳入一般公共预算管理,统筹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保障石油供应安全,以及用于应对国际油价大幅波动而采取的保障措施的资金来源。
为何会设置“40美元/桶”为下限?此前,国家发改委曾解释为,“这是综合考虑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市场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确定的。据相关机构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平均原油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等原因,我国原油生产成本更高。生产成本是决定国际油价长期走势的主要因素。目前看,将每桶40美元设定为调控下限是合适的”。
彭绍宗表示,设定上下限主要是考虑中国既是石油进口和消费大国,同时也是石油生产大国,油价过高过低都会带来不利影响。过高将加大用油行业和消费者负担,影响国民经济平稳运行;过低则会影响国内原油开采行业的正常发展,削弱自给能力,不利于保障国内的能源安全。
按照国内现行成品油定价机制调节周期测算,新一轮汽柴油调价窗口将于3月31日24时开启。业内人士认为,在无重大利好刺激下,短期内国际原油依然表现疲软,下周期国内成品油零售限价遇地板价而不作调整的可能性较大,国内多数地区汽油价格仍将继续处于5元时代。(依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