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为核心的“汽车行业新四化”正重塑汽车产业新格局。全球各大汽车企业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巨头。
2019年奔驰汽车母公司戴姆勒集团提出“2039愿景”,到2030年,电动车型包括纯电动和插电混合式动力的车型,将占据乘用车新车销量份额的50%以上;到2039年,奔驰将停止销售传统内燃机乘用车,届时其旗下所有乘用车将实现碳中和。
作为“电动为先”(Electric First)战略的一部分,奔驰正在推进全系车型的电动化。其中重要一步是对中国动力电池电芯制造商孚能科技的战略投资。
戴姆勒集团作为五家战略投资者之一,将参与孚能科技科创板IPO战略配售,投资数千万欧元(9.045亿元人民币),持有约3%股份。这不仅是戴姆勒实现碳中和出行“2039愿景”的重要一步,也使孚能科技走出了巩固全球领先动力电池企业地位的关键一步。
承载奔驰电动化愿景的孚能科技,究竟有什么独特的竞争优势?
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
孚能科技自成立以来一直专注于新能源车用锂离子动力电池及整车电池系统的研发、生产和销售,并为新能源汽车整车企业提供动力电池整体解决方案,目前已成为全球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领军企业之一。
在软包动力电池领域,孚能科技产品出货量和装机量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排名均为全球第三,全国第一;装机量2019年继续排名全国第一。
2018 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市场份额
孚能科技创始人王瑀博士、Keith博士及团队自1997年开始从事动力电池产品的技术研发工作,是业内最早确立以三元化学体系及软包动力电池结构为动力电池研发和产业化方向的企业之一。也是中国第一批实现三元软包动力电池量产的企业。
截至2019年末,孚能科技研发人员为767人,占员工总数比例为23.93%。核心技术人员自进入锂离子电池行业以来,发表核心学术期刊SCI论文100余篇。公司取得55项境内专利、14项境外专利,正在申请的境内外专利合计114项。
目前,孚能科技主要产品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电芯、模组和电池包,涵盖纯电动车用电池系统、混合动力车及插电混合动力车用电池系统和48V微混电池系统。
主要产品
孚能科技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产品性能优异,有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好、循环寿命长、充电速度快、温度适应性强等优势,目前已经量产能量密度285Wh/kg的电芯产品,产品性能在全球范围内处于行业领先水平。截至2019年末,孚能科技已为超过2.5万辆新能源汽车提供产品和服务。
2016年,孚能科技与北汽新能源正式达成战略合作,开始批量供货。2018年末,公司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了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其他客户还包括广汽、长城、吉利、一汽、江铃、长安等国内知名整车企业,同时正在拓展大众、奥迪、保时捷、通用、雷诺、日产、本田、奇瑞、东风等国内外一线整车企业客户。
2017~2019年,孚能科技动力电池销量分别为0.95GWh、1.92GWh和2.27GWh,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为13.04亿元、21.86亿元和23.16亿元。
营业收入构成
孚能科技每年投入大量资金进行研发,2017~2019年,研发投入逐年递增,分别为4744.84万元、12729.15万元、31808.93万元,占营收比例分别为3.54%、5.59%、12.99%。
2017~2019年,孚能科技共承担国家、省、市级重大科研项目共计11项,获得重要奖项18项。工信部颁发的“国家智能制造示范项目”“国家技术创新示范企业”;财政部颁发的“工业转型升级(中国制造2025)智能制造专项奖励”;江西省科技厅颁发的“江西省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及其他多项国家、省、市级重要荣誉奖项。
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获海外车企青睐
动力电池作为新能源汽车最为关键的核心组件,会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的性能,包括新能源汽车的续航里程、安全性、使用寿命、充电时间和高低温适应性等;同时,直接影响新能源汽车成本,其成本占整车成本的40%左右。
动力电池根据正极材料不同,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锰酸锂电池、钴酸锂电池等;根据封装方式和形状不同,分为方形电池、软包电池和圆柱电池。
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具备高能量密度、高安全性能、长寿命等重要优势,是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重要发展方向之一。尤其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终端消费者和各国政府对汽车的性能要求以及安全性要求极高,采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未来将成为主流趋势之一。
三元材料是指含镍钴锰三种元素或镍钴铝三种元素组成的正极材料,即镍钴锰酸锂或镍钴铝酸锂,能量密度更高。受限于磷酸铁锂电池的能量密度瓶颈(尤其是体积能量密度低,导致较难应用于空间狭小的乘用车),三元材料已成为动力电池行业的技术发展主流路线之一。
目前应用于新能源汽车的主流动力电池包括:三元软包、三元方形、三元圆柱以及磷酸铁锂方形。根据GGII数据,上述四种动力电池2019年装机量合计占比达到91.1%。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与其他新能源动力电池相比,具有更高的能量密度和更好的安全性。
在能量密度上,由于三元软包结构上采用铝塑膜封装,材质轻于铝壳和钢壳;同时,生产工艺上主要采用叠片工艺,使得电池结构更为紧密,空间利用率大大提高,从而使得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具有更高的单体电芯能量密度。
根据GGII数据,当前动力电池行业内量产的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电芯能量密度已达240-250Wh/kg,同材料体系的三元方形动力电池能量密度为210-230Wh/kg。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比三元方形动力电池平均高10%-15%。
在安全性上,由于采用软包封装工艺,一旦电池发生热失控,一般会优先胀气冲破铝塑膜封装,带走大量的热量,使得电池不发生爆炸,从而安全性能远优于其他类型动力电池。同时,叠片工艺生产的软包电池,内部变形、弯曲或断裂的概率低,能够提升电池安全性。
高能量密度、安全性能优异的动力电池,正是各国政府、领先电池生产企业竞相布局、重点研发的方向。比如,日本提出“2020年,纯电动汽车用动力电池电芯能量密度达到250Wh/kg,2030年达到500Wh/kg”的目标;美国提出“2020年电芯能量密度由原来的220Wh/kg提升至350Wh/kg,系统能量密度达到 235Wh/kg”。
根据我国2017年发布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到2020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单体电芯能量密度达到300Wh/kg以上,力争实现350Wh/kg,系统能量密度力争达到260Wh/kg;到2025年,动力电池系统能量密度达到 350Wh/kg。
由于软包动力电池也有成组效率不佳、成本提升、一致性较差等问题,因而对生产工艺要求较高。但是近年来在各大动力电池厂商以及设备厂商的推动下,智能制造、自动化生产使得动力电池生产效率、产品一致性等大大提高,加速其应用于新能源汽车市场。
凭借技术和产品性能优势,以及新能源乘用车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核心增长驱动力,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自2016年以来逐步成为车用电池市场的主流产品之一。
2019年,中国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4.08GWh,占新能源乘用车装机量的比例 9.70%,是除三元方形外的占比排名第二的技术路线。从配套车型来看,2019年中国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型中采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车型占3款。
从全球市场看,全球其他动力电池参与者主要为松下、LGC、SDI、AESC和 SKI。其中LGC、AESC和SKI主要采用三元软包路线,全球市场三元软包动力电池在新能源乘用车领域的占比高于中国市场。
海外主流车企一直将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作为主流电池产品之一。LGC、SKI、AESC等已为大众、奥迪、日产、现代起亚、通用、雷诺等车企配置了多款主流车型,其中,日产Leaf(参数|图片)车型使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该车型自2010年12月上市至2020年初,总销量已经突破45万辆,是全球首款总销量突破40万辆的纯电动新能源汽车。戴姆勒和奔驰选择孚能科技作为战略合作伙伴也证明了这一点。
国内外当前主要采用软包动力电池的车企和车型(来源:GGII)
根据Marklines数据,2018年海外销量排名前十的新能源乘用车型中,采用三元软包动力电池的车型占3款,2019年上升至4款。
最近几年,随着孚能科技等软包动力电池企业在技术和工艺上的突破和进步,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全球市场占有率不断提高。根据GGII数据,2018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为23.1GWh,较2017年增长73.7%,高于全球动力电池出货量增速。
随着软包动力电池成组效率的不断提升、成本的不断降低,能量密度高、安全性优异的软包动力电池预计将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的主流选择之一。预计到2025年,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将达到 222.4GWh,较2018年的年均复合增长率为38%。
全球软包动力电池出货量及预测(来源:GGII)
中国市场是新能源汽车的重要支柱
当前,在中国、美国、德国、日本等主要新能源汽车促进国的带动下,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进入高速成长期,新能源乘用车销量自2015~2018年连续四年增速超过50%。同时,全球各大汽车企业也陆续发布新能源汽车战略,尤其是传统燃油汽车巨头。
根据Marklines数据,2019年全球主流传统车企的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平均接近2%,相比2017年提升1个百分点。
为了实现各整车企业的新能源汽车战略,即2025年新能源汽车平均渗透率达到10%-15%左右,近年来,海外主流车企比如戴姆勒、大众、宝马等纷纷开始在电动化方向下展开战略布局和投入。未来全球主流车企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发力将成为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的重要驱动因素之一。
海外主流车企新能源汽车渗透率及预测
而各大车企在新能源领域的主要竞争市场当属中国,为了实现零件供应本土化,特斯拉已在上海建厂,宝马与宁德时代开展合作,大众成为国轩高科第一大股东。奔驰母公司戴姆勒也先后与比亚迪、韩国LGC、韩国SKI、亿纬锂能、宁德时代合作,最终选择了走三元(参数|图片)软包动力电池技术路线的孚能科技。
2018年末,孚能科技与戴姆勒、北京奔驰分别签署了合作协议,确定长期合作关系,成为其动力电池供应商。产品经历一系列严格测试,体现出优异的综合性能和安全可靠性,最终成功通过了戴姆勒的产品认证。
2019年9月,戴姆勒与孚能科技进一步建立了可持续伙伴关系。双方交出的第一张成绩单是利用水能、风能和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生产动力电池电芯,包括奔驰EQS纯电动豪华轿车在内的下一代EQ(参数|图片)车型将部分配备碳中和生产的动力电池电芯。
2020年7月,戴姆勒战略投资孚能科技时表示:“中国市场不仅在销售方面,而且在产品开发和生产领域都是我们现在及未来成功至关重要的支柱。”
2014 年以来,我国新能源汽车市场出现爆发式增长,我国已成为全球新能源汽车的第一大销售市场。
根据中汽协数据,2018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27万辆和125.6万辆,较2017年增长60.0%和61.7%。其中,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07万辆和105.3万辆,较2017年同期分别增长80.4%和82.2%。2019年,新能源乘用车产量和销量分别为109.1万辆和106万辆,较2018年仍保持正向增长。
根据工信部等制定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2020年我国新能源汽车年产销将达到200万辆,2025年将达到700万辆,新车销量占比达到25%左右。
根据GGII预计,到2025年,中国新能源汽车产量将达到625.1万辆,销量将达到623万辆,产销量相较于2019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均为31%左右。
中国新能源汽车市场产销量及预测(来源:GGII)
随着订单的增加,孚能科技启动了产能扩张计划。2018年以来陆续启动了镇江一期和镇江二期项目,在上市募资到位后启动三期项目,合计产能24GWh。此前,孚能科技在江西赣州的三期项目产能为15GWh,预计到2022年国内规划产能将达39GWh。
募投项目
本次募集资金投资项目孚能镇江投建的产能有助于公司将核心技术产业化,提升公司产品的供应能力,加强与国内外整车企业的合作关系,增强公司服务下游客户的能力,改善国内高端三元软包动力电池产能严重不足的现状。
与此同时,孚能科技还计划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完善产业布局。目前,孚能科技正计划在德国的比特菲尔德-沃尔芬建造一处生产基地,预计将于2022年末完工,初始产能为6GWh,以后逐年提升至10GWh,可配套6-8万辆电动汽车。随后还将在美国设立另一家工厂,以此依循梅赛德斯-奔驰“本土生产、本土采购”的策略。
孚能科技将秉承“做世界一流企业,创人类美好生活”的愿景,把握全球动力电池市场快速增长的机遇,在技术研发、供应链管理、产能规划、市场开发、人才等方面持续提升,发展成为全球领先的动力电池企业。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h3tcHMBnkjnB-0z3j9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