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因为猪肉价格上涨,很多人大呼吃不起猪肉了,有人说,吃不起猪肉,那吃牛肉吧,这其实有点古代晋惠帝“何不食肉糜”的意味,然而,跟以往比较,牛肉的性价比猪肉的性价比确实高了很多,自从猪肉价格上涨之后,我们家吃牛肉的次数明显增多,三口之家随便买一顿排骨需要20元,而比较之下,购买20元左右的牛肉就不会觉得贵了。
跟美国人比起来,中国人较少吃牛肉,这是因为中国古代需要耕牛,牛是古代人民赖以生存的农业工具,所以中国人很少吃牛肉,长期以来就形成了这样的习惯。
牛肉的营养其实非常丰富,有很多猪肉没有的营养,最适合秋冬滋养身体,一起来看看!
牛肉:“强筋骨,养脾胃,补气养血”
秋季天气变化,不管大人还是小孩,抵抗力会明显下降,而中医认为“牛肉可以强筋骨、养脾胃”,还可以“补气养血”,最适合秋冬滋补。
跟猪肉比较,牛肉的蛋白质含量更高,同时,它还含有丰富的铁元素,这是人体造血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元素,贫血的人可适量多吃,而且牛肉脂肪含量更少,也不易被人体直接吸收,吃肉却不长肉,可以增强我们的肌肉力量。
营养学表明,想要获得身体所需的营养,幼儿一日饮食应该多样化,力求做到“5蔬2肉2奶1果”,从这个标准,我们可以看到,蔬菜的种类需求最多,要达到要求,很多人可能会说“臣妾做不到啊”,其实不然,我们一日三餐,只要每餐有2种蔬菜就可以达到这个要求,比如今天分享给大家的这道土豆胡萝卜焖牛腩,一道菜就含有两种蔬菜,已经完成了2/5的量,是不是感觉简单多了?
秋季营养跟得上,孩子个子窜一窜
一年四季,孩子长个子的速度也不一样,其中,春季是万物复苏的季节,也是孩子长个子的黄金时期,那秋季是不是就可以忽视呢?
民间有一种说法叫“转骨趁秋天”,可见,秋季对孩子骨骼发育也很重要,孩子在春季长个子的速度最快,秋天次之,所以,在秋季,不要忽视孩子饮食的营养搭配,除了运动和规律作息,秋季营养跟得上,孩子个子还可以窜一窜!
在我之前发表的文章中提到过幼儿早餐原则,必须含有主食、高蛋白、蔬菜和水果,高蛋白的食物除了大豆制品、牛奶还有就是肉类,在禽肉中,牛肉的蛋白质含量最高,是秋季孩子长个不可错过的一道美食,可以每周吃一两次。
下面分享土豆胡萝卜焖牛腩的做法,牛肉软烂,好吃又下饭!
土豆胡萝卜焖牛腩
【所需食材】:
牛腩300克、土豆半个、胡萝卜半个、料酒、姜片、大葱、食用油、白糖、八角、桂皮、香叶、干红辣椒、生抽、老抽、蚝油、热水、食盐、鸡精、香菜。
【制作过程】:
第一步:牛腩洗净后,逆着牛肉的纹路,切成比大拇指稍微大一点的小块,土豆和胡萝卜都去皮,切成滚刀块备用。
第二步:锅中放入冷水,放入切好的牛肉,加2勺料酒和几块生姜片帮助去除腥味,开大火烧开,期间翻动牛肉,让牛肉受热均匀,水开后,捞掉浮沫,捞出牛肉备用。
第三步:另外起锅,锅中热油,可以多放一点食用油,加半勺白糖,用小火炒至白糖融化,成焦糖色,这时把焯过水的牛肉倒进去,用大火翻炒,让牛肉上色。
第四步:加入几段大葱、4块姜片、1八角、1块桂皮、3片香叶和几个干红辣椒进去,翻炒均匀后,加入切好的土豆和胡萝卜块。
第五步:加3勺生抽、1勺老抽、2勺蚝油调味,把所有食材翻炒均匀让其上色,加入刚好可以没过牛肉的热水,盖上锅盖用中小火焖煮。
第六步:等锅里汤汁变少,加入食盐和鸡精调味即可,出锅的时候挑出八角桂皮和香叶再摆盘,然后放上一些香菜。
用细火慢慢焖煮的牛肉,软烂酥香,肉香四溢,土豆又糯又软,就连胡萝卜也非常美味,跟炒的胡萝卜味道完全不一样,摆上一碗米饭,浇上一点汤汁,一口肉,一口饭,还真有古代“来壶好酒,切两斤牛肉”的土豪气。
牛肉如何炖烂?
牛肉好吃又营养,但是有一个普遍的问题就是牛肉不容易炖烂,其实,想要把牛肉炖得酥烂好消化,需要一些小诀窍:
1、牛肉选择:牛肉的不同部位,适合不同的烹饪方法,如果做土豆炖牛肉,最好选择牛腩,牛腩肉肥瘦相间,适合炖;如果做酱牛肉,则最好选择牛腱子肉;如果做炒牛肉吃,则最好选择牛里脊肉,这个部位的牛肉最嫩,适合快炒出锅却不适合久炖。
2、泡水:在烹饪之前,牛肉最好放在清水中泡2小时左右,泡出里面的血水,这样不会影响牛肉的口感,虽然牛肉煮熟时也会有一部分血水流出来,但是因为受热凝固,煮出来的血水并不多,所以会影响口感,吃起来感觉很柴。
3、加点小料:在炖牛肉的时候,加几片山楂或者适量茶叶进去,可以软化肉质,让牛肉更容易炖烂。
4、锅的选择很重要:普通的锅短时间没法把牛肉煮烂,赶时间的可以选择用高压锅,但高压锅炖的牛肉肉香大打折扣,可以选择砂锅慢慢炖,这样肉香味更浓。
5、炖肉的水:其实牛肉可以焯水,重要的是焯水之后不要用冷水冲洗,而应该用热水冲洗,然后迅速放入锅中翻炒,加水炖的时候,也要加入热水,切忌加冷水。
以上是我分享的土豆胡萝卜焖牛腩的做法,荤素搭配,适合全家大小吃,秋季容易感冒生病,注重饮食搭配,可以在秋冬少生病,这也是民间“贴秋膘”的初衷,大家喜欢的可以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