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北京市生活垃圾管理条例》正式修改啦,北京明年5月1日起,也要开始进行垃圾分类啦!小兵兵以后吃完暗黑料理,也得要对自己进行灵魂拷问:“你是什么垃圾?”
垃圾分类虽然会增加一点小负担,但的确好处多多,比如可以废物利用、减少污染、改善环境。但如果说起不做垃圾分类会有什么坏处,那可就太多了!
当我们把垃圾丢进垃圾桶的那一刻,你有没有想过它们会去往哪里?
早在2010年,导演王久良的一部纪录片《垃圾围城》,就将北京市垃圾处理的困境赤裸裸地展示在了人们面前,让我们不得不直面残酷的现实。有些数字,真是不看不知道,一看吓一跳。北京是一个拥有2100多万人口的超大城市。全市生活垃圾清运量从2012年的648万吨增长到2018年的929万吨,6年间增长了43.4%。全市生活垃圾填埋场每日填埋垃圾1.09万吨,库容接近饱和,垃圾焚烧处理设施也在长期超负荷运行。
不仅是北京在面临这样的困境,杭州3年的垃圾就能填满整个西湖,成都已再无土地做大型垃圾填埋场。位于都江堰城郊的垃圾填埋场原本是一条天然的峡谷,现在45米深的峡谷却已被几百万吨垃圾完全填满。
这些真的不是耸人听闻,中国600多座大中城市中,1/4的城市已经没有堆放垃圾的合适场所,很多城市都在面临垃圾无处安放的难题。所以不止是北京,目前全国已经有46个城市开始进行垃圾分类的试点工作了。
想象一下吧!我们再不进行垃圾分类,很可能以后就要生活在垃圾堆里啦!
我们常说爱国要从身边小事做起,如果我们从自身做起,做好垃圾分类工作,“聚沙成塔、汇流成海”。长此以往,又何尝不是利在当下、功在千秋的一项爱国伟业呢?何况现在国际上都在高度重视环保问题,我们不仅要在经济军事文化科技等领域赶超国际,环境保护方面也不能落后!
话说回来,北京的垃圾分类管理办法还是非常人性化的。考虑到一旦标准过多,公众极易对各类垃圾概念产生混淆,所以修改后的《条例》进一步简化了垃圾分类标准,将厨余垃圾、餐厨垃圾两类整合为厨余垃圾一类,明确生活垃圾分为厨余垃圾、可回收物、有害垃圾、其他垃圾四大基本品类。
不过这四类垃圾具体到底怎么分,不专门学习一下,还真是有点难度呢!所以小兵兵和小伙伴蒋兔咂一拍即合,脑洞大开地策划导演了一部《小兵兵和蒋兔咂的一天》,用漫画的形式,让蒋兔咂和小兵兵带你了解一下,在北京如何进行垃圾分类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