低效玉米,再见

2019-09-06     毕节晚报

农村产业的兴旺发达,不仅关系到贫困群众的脱贫大计,更关系到七星关新旧动能转换、实现高质量发展的长远大计。

如今的七星关,一些地方“农村祖祖辈辈种玉米的传统、样样都有样样都不成规模”的历史正在加快改变,充满希望的特色产业正在加快成长。

生机镇镰刀湾村蔬菜种植基地

为深入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开展农业产业革命的相关要求,从8月31日起,七星关积极组织5个督查组,分赴5个片区对低效玉米调减情况进行调查核实,对全区开展夏秋决战、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再安排、再部署,全力推进全区农村产业革命向纵深发展。

野角乡白龙村辣椒大棚育苗基地

大新桥街道

8月31日,第四督查组赴大新桥街道开展夏秋决战产业规划落实督导工作并召开座谈会。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严琪对大新桥街道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进行督导

督查组一行来到大新桥街道魏家屯社区,通过实地查看、听取汇报等方式详细了解该社区玉米削减后产业发展具体规划,并就大新桥街道脱贫攻坚产业发展提出意见。

“在魏家屯社区,我们将把坝区连片的玉米种植地调减下来,计划发展蔬菜、大白萝卜、香葱产业,通过合作社的发展,与贫困户搭建利益联结机制,确保带动全社区150余名贫困户增收致富。”大新桥街道党工委书记史记介绍。

区委常委、区人民政府常务副区长严琪要求,大新桥街道要立足本地农业资源优势,因地制宜,大力发展白萝卜、白菜、莲花白等短平快产业,以弥补青脆李、脆红李等产业发展周期长、见效慢的不足,使每个社区都有适度规模的农业产业覆盖,每户有劳动能力的建档立卡贫困户都能参与到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中来。

“下一步,我们将把情况摸准,精确到户到人到地块,做好产业规划,争取取得更大的新突破。”史记表示。

杨家湾镇

8月31日,第一督查组来到杨家湾镇,对该镇三合村玉米连片种植面积大的地块进行督查,询问该镇主要负责人该地块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推进缓慢的原因,并详细了解新的调整方案。

“三合村这一片玉米地,今年10月玉米秋收完后,我们将调减低效高杆作物,通过党支部引领的合作社,引进贵州完美三合农业有限公司,共同发展种植1000亩猕猴桃,目前,猕猴桃基地的土地流转协议已经签订,种子也已经落实。”杨家湾镇镇长雷洋表示。

第一督查组来到杨家湾镇开展督导工作

据了解,杨家湾镇紧紧围绕调减玉米等低效高杆作物的目标,突出蔬菜、茶叶、中药材、特色经果等产业,扎实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目前,全镇共有耕地5.3万亩,已完成调减3.7万亩。

督查中,区委常委、宣传部部长叶荣要求,杨家湾镇要充分发挥“短、平、快”的产业优势,因地制宜发展见效快的农业产业,联系企业或创业成功的人士,帮助规划,拓宽销路,带动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同时,要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拿出合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规划,并成立工作专班,督促各村完成相关规划,加大农产品宣传力度,确保农户种得下去卖得出去。“产业革命首先需要来一场破除陈旧观念、敢于解放思想的革命。改变农民想法,既要讲道理,更要做给农民看,带着农民干。”叶荣说。

林口镇、大银镇

8月31号,第三督查组到燕林清片区开展督导工作。

当天,第三督查组首先来到林口镇进行督查,实地了解夏秋决战工作开展情况。据悉,林口镇现有耕地面积4.7万亩,其中玉米面积1.5万亩。今年计划在主要公路沿线干道调减玉米,种植蔬菜4400亩,其中萝卜1200亩,青菜2000亩,白菜1000亩,香葱200亩。在冬季,计划种植刺梨2000亩,花椒1000亩。

第三督查组来到林口镇开展督导工作

区委常委、区委主任张万泽作为林口镇包靠领导,对该镇夏秋决战产业发展总体思路作了介绍。他指出,林口镇夏秋决战产业结构调整总任务是4100亩,目前,根据林口镇现有的土地资源,结合原来已实施的刺梨、花椒等长期产业来谋划以短养长项目。同时制定了详细的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方案,对坪坝社区和川山村进行整合,打造一个700亩左右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其余的14个村根据各村的实际情况打造一个100亩以上集中连片种植示范点。

第三督查组在大银镇督查中了解到,由于烤烟地轮作的要求,今年,大银镇烤烟地主要在背离公路沿线,因此,公路沿线还有大量的玉米种植。“大银镇确定实施4150亩蔬菜种植,主要布局在沿线烤烟地和沿线的玉米地,对以玉米为主的传统低效作物进行调减。”大银镇镇长聂开龙介绍,目前,种子已在采购中,化肥基本采购到位,在产销对接方面,该镇正在与相关企业进行积极沟通。

阴底乡

七星关山高谷深,沟壑纵横。受限于地形地势,玉米曾长期是这里的“主角”,人的口粮、畜禽的饲料都来源于此。由于土地贫瘠,水利灌溉条件差,七星关区各乡镇玉米种植产量低而不稳,投入产出率低,对农民脱贫增收的贡献极为有限。

艰巨的脱贫任务倒逼七星关在农业产业发展上有所突破。近年来,我区积极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取得了一定成效。从阴底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来看,2018年调整种植脆红李、板栗等12000亩;2019年调整种植白茶2036亩,种植刺梨2032亩。喜人的成绩背后,是老百姓思想的慢慢转变。

督导阴底乡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工作

但这远远不够,从近期督导低效玉米调减工作来看,阴底乡还有9600亩左右玉米种植。

如何把这9600亩左右玉米也调减了,这是阴底乡的一大难题,为此,区政协主席、鸭朱阴片区脱贫攻坚指挥部指挥长燕金祥通过走访调研,结合该乡实际,计划在传统农作物采收后,成立合作社,计划种植蔬菜6000亩,大白萝卜1700亩,青菜2200亩,大白菜1000亩,大蒜1100亩。

“我们与毕节农商联动发展有限公司签订了销售合同。只要种出来,就不愁销路。”阴底乡党委副书记、乡长清成松介绍。

把低效玉米种植面积调减下去,把高经济附加值作物种起来,既是是农业产业结构调整落地、落细、落实的具体举措,也是助农增收的有效手段。对乡镇街道“夏秋决战”成效进行督导,重点在督,关键在导,通过督导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只要牢牢把握农村产业革命“八要素”,充分解决好“调什么、怎么调”的一系列问题,抢抓时节做好低效玉米种植地块秋收后高效经济接茬作物种植、管理、销售,必将会为农村、农业、农民增收致富带来直接的效益。

村民正在辣椒种植基地劳作

七星关区“扫黄打非”工作举报渠道

总监制 | 叶荣

监制 | 黎秀禹 终审 | 向昆鹏

主编 | 穆立坤 编辑 | 张诚

区融媒体中心记者 | 徐文礼 邱梦如 张静 吉祥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YTACW0BJleJMoPMhSw_.html


















七星关!红色

2019-10-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