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一只滇金丝猴叫雪宁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诞生”的雪山精灵

2020-05-22     云南新闻广播

原标题:有一只滇金丝猴叫雪宁 ——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诞生”的雪山精灵

5月22日是国际生物多样性日,今年的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主题是“以自然之道,养万物之生”(Our solutions are in nature)。今天我们带您认识一只叫雪宁的 滇金丝猴、一只 “诞生”于5·22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的雪山精灵。

云南人

你确定自己了解滇金丝猴?

滇金丝猴生活在澜沧江与金沙江之间云岭山脉两侧,海拔3300-4300米的高山深谷地带,是灵长类动物中唯一能生活在高海拔且气候寒冷地区的物种。它是我国特有的濒危野生动物, 和国宝大熊猫一样,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

和人类不同,滇金丝猴是个秃鼻子,所以滇金丝猴又叫做黑白仰鼻猴。

滇金丝猴 (李福惠 摄)

虽然鼻子是秃的,可嘴唇确是出奇的厚,就像鼻子下面挂着两条肥肠一样,使得他的形象异常的憨态可掬。

成年的滇金丝猴毛色为黑白相接,而幼猴的毛色则为灰白色,随着年龄的增加,他们的背上会逐步长出黑色的毛。小家伙们虽然个头小,但个个都身手矫健,能在一棵棵参天大树之间来回游荡,不费力气,就能在山涧间来回穿梭。

滇金丝猴 (李福惠 摄)

滇金丝猴鼻子的独特解剖结构可以保护他们的呼吸系统,在冬季免受冻伤。它们有着独特的血液和血管,可以在高海拔的地区增加机体对氧气的吸收。

虽然大部分猴子都是以植物的嫩叶和水果为食,但是在高寒的山区,并不是随时都有这些食物。滇金丝猴进化出了独特的饮食结构,使它们可以消化冷杉类的叶芽等粗糙的食物,随着季节的不同,采食的植物种类也会有一定的变化。但有一种食物是无论何时何地都不会变的,那就是针叶树上的长松萝。

滇金丝猴 (李福惠 摄)

松萝看起来像植物,其实它却是藻类和真菌的共生体,冷杉林中的食物相对有限。在一片森林中的食物吃完以后,群猴就要定时迁徙到下一片新的栖息地。在长期的进化中滇金丝猴适应这种高寒山区的食物构成,使得它们能在其他猴类不能生存的环境中繁衍生息。

自上世纪80年代,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就开展了滇金丝猴的迁地保护和人工驯养繁殖的研究,并获得成功,经过20多年的人工驯养繁殖,在人工繁育方面取得重大突破,该种群正在不断扩大。近年我国对野生动物的保护力度不断加大,滇金丝猴的种群数量也有所增加。

滇金丝猴 (李福惠 摄)

2017年,两只可爱的滇金丝猴宝宝顺利诞生,这是昆明动物所人工繁殖的子三代滇金丝猴,目前健康状况良好。

当然公众想了解滇金丝猴也不用远行,昆明动物博物馆是收藏滇金丝猴标本最多的博物馆。在昆明动物博物馆里,大家除了可以看到滇金丝猴外,还可以看到来自贵州、四川等各地的其它金丝猴种类的标本。

2020年,昆明动物博物馆的吉祥物雪宁,通过网络和现场投票取名,现在和大家见面了,以后它将作为科学知识传播代言人带领观众朋友们探秘这座神秘、丰富的动物王国。

来源: 中国科学院昆明动物研究所、人民日报

编辑:曹译文 曹禹梦

注: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UdgPnIBd4Bm1__Y7PF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