贾母心中哀愁的时候,能陪伴她的,不是贾宝玉,也不是黛玉

2020-07-01   卫星说娱乐

原标题:贾母心中哀愁的时候,能陪伴她的,不是贾宝玉,也不是黛玉

贾母心中哀愁的时候,能陪伴她的,不是贾宝玉,也不是黛玉。

一贯以来,在《红楼梦》里,贾母心中最疼爱的两个人,一个是命根子贾宝玉,还有一个是外孙女黛玉。贾母也从不掩饰对这两个“玉儿”的宠爱。

按照惯性思维,既然黛玉和宝玉两人是贾母最疼爱的人。那么,礼尚往来,当贾母有什么不快的时候,宝黛两人是否会是最担心老人家的人呢?

《红楼梦》第76回,贾府那场中秋之夜之后,就在悲悲喜喜之间,贾母一不小心就熬到了四更天。

这期间,宝玉黛玉、迎春惜春还有史湘云早就熬不住,偷偷溜了。只有探春,一直陪着贾母。原著是这么说的:

贾母听说,细看了一看,果然都散了,只有探春在此。

其实,有贾赦贾政等人陪着。贾母身边,这些孙子辈,尤其是像探春这样的庶出女儿,自然也可以偷偷地地走开的。并不叫失礼,她没有义务和责任要一直陪着贾母。

但和探春不同,邢夫人王夫人和尤氏是必须陪着贾母的。她们是儿媳妇。

那么,事实上是探春一直陪着贾母到深夜,这是为什么呢?

在我看来,这里面也是很有深意的,也让探春、贾母、王夫人三人之间的远近亲疏,令旁人一目了然。

黛玉初进荣国府,就和宝玉一起成为贾母的心头肉,贾府自家的三春倒是靠后了,改由王夫人教养。

探春作为贾政庶出的女儿,在贾母那里,恩宠自然不及宝玉和黛玉,只好退后一步求得王夫人的恩宠了。

不知道大家有没有注意到,贾赦强纳鸳鸯为妾,贾母盛怒之下怒斥王夫人。王夫人自己大气都不敢出一声,反倒是探春为她出面叫屈。

投桃报李,从此,探春也确实得到了王夫人的另眼相待。王熙凤生病期间,让探春协理荣国府。这其中的道理,三姑娘自己是非常清楚的:

“太太满心疼我,因姨娘每每生事,几次寒心……太太满心里都知道。如今因看重我,才叫我照管家务。”

可见,即使是敢作敢当,作风鲜明的探春,也会因为现实而折腰。

但这样的“折腰”并不损她侠义的本性。在后来的情节里,探春会事不关己、高高挂起吗?

等到抄检大观园一事发生,邢王二夫人勾心斗角之时,探春看到了这种行为对贾家严重深远的影响,而按耐不住内心的悲愤。

先是顶撞王夫人,又掌掴邢夫人的心腹王善保家的,算是把两人都得罪了。

当探春忿而出手的时候,相信大多数人都会和我一样大呼痛快。但对庶出的探春、还有一个不争气的母亲与弟弟的探春来说,真的不是什么好事。

所有这一切,探春能向谁说?还有谁能注意到探春心中的悲愤和无奈?

这一切,唯有贾母皆默默看在心里。

或许,贾母怒斥王夫人的时候,贾母心中对这个孙女也会有所看法,但这一切都无损于贾母的疼爱孙女之心。

在协理荣国府时,探春所表现出来的才华和气魄,不但王夫人满意,更是得到了贾母的认同的。

所以,第71回贾母过生日,南安太妃来到贾府,贾母安排人觐见,在宝黛之外,唯有探春有此殊荣。或许,在贾母心里对探春的安排,日后是不是嫁给南安郡王?

或许对探春来说,她能看出“这么大一个家族,唯有内部先乱才会倒的”。邢王二夫人看不透这一点,还有谁能看透?

而贾母一贯以来在贾府的行事方式,或许就深得“和”字的精髓。

贾母的这一切,同样也而在探春这个孙女的注视之中。

所以,即便中秋之夜,探春也“因近日家事着恼,无暇游玩。”

此时的探春和贾母、祖孙两人心情是一样的,都充满了对贾府未来的忧虑和感伤。

因此,甄家在中秋之夜被抄,让贾母有了兔死狐悲之感。贾赦的混账、贾政的平庸,想要大杯喝酒、做末世狂欢的贾母,还有谁懂她的良苦用心?

孙儿一辈,惟有探春懂她。

所以,贾母才说: “只是三丫头可怜见的,尚还等着”。

寥寥数字,短短的一句话里,饱含着几多疼爱、几多辛酸、更有多少和无奈?

这祖孙两人,算是贾府唯二两个看得深远的女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