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看恐怖或者惊悚片的时候,你觉得最恐怖的会是什么?阴森恐怖的音乐响起、突如其来的环境变化、还是突然出现的鬼怪......你是不是觉得就是这些东西让你感觉到恐惧?
不,“一切恐惧,源自未知”,不知道接下来会出现什么,这种对未来的不确性才是恐惧的来源。就好比在黑夜中一个人独行,不知道前路有什么危险,总是会恐惧不安,甚至疑神疑鬼;但是如果能够确定前面有什么,那么即便有什么不好的东西,在等待的过程中也会比较踏实。
由此可见,能够预见未来让我们对未知会拥有一定的掌控和确定性,甚至能无所畏惧,并且会珍惜每一分钟。那么对于我们的人生和未来,真的可以预知?如果可以那么是如何做到的?
对于未来,我们的确可以预见,并且这种能力是一种可以学习掌握的技能,这就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如何看到不可见,做到不可能》一书中提到的远见力。
这本书是由丹尼尔·伯勒斯和约翰·戴维·曼两位作者所写。丹尼尔·伯勒斯是未来学家、科技发展领域的咨询大师,专注于科学和创新领域的长期发展趋势研究,为微软、谷歌、东芝、宝洁、迪士尼等500强企业的CEO们提供建议,帮助他们发现创新机会、解决经营难题。
约翰·戴维·曼25年来写作了多本关于商业、领导力以及成功法则的书,是一名畅销书作者,著作《The Go-Give》是华尔街日报畅销书之一。
在《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中,他们将预见未来的能力称为“远见力”,并把远见力总结为一种可以开发、深化、细化的技能,同时给出了如何构建属于你自己的远见力的方法。
一、远见力
远见力是一种技能,它能够让你突发奇想,预见未来,然后塑造你的未来。如果要换一个词来形容,那么作为直觉的第六感可以帮助你去更好地理解,我们知道有时候我们会有预感,比如对于未知的危险的感知、或者对某件事的感知,而这种感知很多时候都被证明是正确的,我们称之为第六感。
远见力可以理解成第六感,但是它比第六感更进一步,第六感更多的是一种无法解释的抽象感受,但是远见力所做出的的判断和预测是有现实的根据,换句话说远见力是综合了你的五种感官的感觉和直觉本能,再加上时间的纬度,从而预测的未来。
远见力将告诉你如何转换视角,从一个全新的角度来看待事物,看到并掌握未来的趋势,如果通过看到可能性,转变不可能。那么远见力要如何获取呢?
二、构建远见力的方法
1、从确定性开始
要预见未来先要学会理解趋势,趋势即某件事发展或改变的大致方向,趋势可以分为两种:硬趋势和软趋势。
硬趋势是基于可测量、可感知、可预测的事实、失误或客体得出的推测;是绝对会实现,未来的定数。
软趋势则是根据似乎看得到、似乎可预测的统计得出的推测;是可能会发生的、未来的变数。
举个例子理解,比如十年后,你的年龄会增加10岁——硬趋势,老去是必然客观的事实;但是你的身体状况可能变好、变坏或者维持原状——软趋势,因为身体健康的状况取决于你的行动,比如饮食、运动等等。
找到硬趋势,即一定会发生的因素,然后顺应这个趋势就能让我们做事事半功倍,这就是所谓的时势造英雄。硬趋势=确定性的东西,在你的生活、人生规划以及工作中,分析哪些现象是属于硬趋势,你就可以根据这些推测将来会发生什么。
2、基于你所知的未来,洞察先机,确定策略
在了解了趋势之后,你就可以基于你所知的未来进行预测,成为洞察先机,确定你的策略:比如在互联网刚出现的时候,看到科技发展必然是一个硬趋势,那么马云开创淘宝的时候,你一定会参与进去,从而成为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那么对于未来什么会是硬趋势呢?毫无疑问科技进步一定是未来的硬趋势之一,所以洞察科技的先机,结合你的实际生活和工作,找到对应的策略就可以快人一步。而科技进步可以划分为八大路径,如下图:
去物质化,简单说就是所用的材料越来越少,比如手机一开始是砖头一般的大小,然后随着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小,到现在还不过一个巴掌大。
虚拟化即转换媒介,将原本需要在有形世界从事的事务转变成能在纯粹无形的表意的世界里从事。比如模拟现实市场虚拟化——网络购物:淘宝、京东等电子商务现在已经非常发达,然而在几十年前谁又能想到购物还可以虚拟化。
移动化,摆脱现实生活的限制,比如从固定的台式电脑,到可以随处移动的笔记本电脑。
产品智能化,比如家居智能,智能洗碗机、扫地机等等,当然还有电影里的智能管家现在也不是梦。
网络化,比如古代的网络是公路,海路等,现在是电话网络,电脑网络,从有形到无形。
移动化,网络让我们从原本的单向沟通变成双向,甚至实时沟通,比如原本玩游戏是个人玩个人的,现在则已经可以进入3D虚拟世界直接实时互动。
全球化,经济全球化,贸易全球化,互联网让地球变成了地球村。
汇聚化,简单说就是多种行业和产品开始汇聚在一起,比如咖啡店+书店合为一体,最典型的应该是手机的变化,最开始手机是通话功能,然后可以发送电子邮件、照相、视频通话......
科技的这8种变化不是单一的,而是彼此交互,产生1+1>2的效果,而这些变化正在渗透到生活中的方方面面,你要如何运用呢?可以思考以下问题:
在你的行业/生活中,这8种变化有哪些会产生影响?
产生什么影响、如何影响?
你将如何应对这种变化?
3、如何确定策略的4种方法
第一种、变革:利用技术驱动型变革
首先来理解下“变化”和“变革”:变化意味着本质上是做同一件事,只是程度不同;比如降低成本,增加人员或者改变设计等等。变革则是进行彻底或巨大的改变,变化的程度达到了极限,发生了质的变化;比如书籍的购买,从线下实体店变成线上网购,这就属于购买方式的变革。
未来科技的发展将会消除各种行业领域的壁垒,这些科技的变革如何在生活和行业中进行创新的结合是一个非常值得思考的问题。
比如医疗行业,目前医疗资源很紧缺,经常看到病人大排长队,或者换一个医院就要重复建一份病历、做检查。假如我们能建立一个智能化的数据库,所有医疗机构的信息在一个系统,那无论你在哪里看病,只要输入指纹或其他,医生立马知道你的情况。既节省了医院的资源,也减少了个人的重复检查费用和时间。
第二种、跳出你面临的问题
在改革应对过程中,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如果一个问题很棘手,或者觉得根本无法解决,那么就要尝试跳出你面临的问题:跳出问题之外,从不同的角度看待这个问题,有时会发现你一开始面临的问题根本就不是真正的问题。
比如作者举了一个例子:娜塔莉在成为歌星的15年后,她想修复和父亲的关系,录一首和父亲合唱的歌曲,问题是她父亲此时已经过世了,这看起来就像一个不可能的梦想?
但是娜塔莉完成了这个梦想:她想到了数字录音技术,于是决定去探索是否能将父亲以前老唱片的声音提取出来,然后再和自己的声音进行混合。就这样她跳过了父亲已经不在无法录音的问题,找到了另外一个问题提取父亲的声音,最终完成她的梦想,这张专辑甚至成为了20世纪最畅销的专辑之一。
第三种、反其道而行:逆向思维
逆向思维,也就是往问题的相反方向思考。比如咖啡最开始只是作为餐馆里随套餐提供的廉价饮品,但星巴克反其道而行,它将咖啡变成主角,而将套餐变成配角,结果大获成功,直接改变了人们的饮食习惯和观念。
所以不妨好好思考你所在的行业主流思想是什么?怎样反其道而行才能抢占先机呢?对于个人生活来说反其道而行又是什么?......
第四种、重新定义和创造
我们用一个例子来说明,说到洗衣服就离不开洗衣剂和水,那么如何重新定义和创造洗衣行业呢?如果不用水洗衣服呢,你是不是要说不可能。
不,英国科学家斯蒂芬伯金肖教授说洗衣服可以不用水,这种被称为能干燥洗衣机是使用小尼龙颗粒,当颗粒微湿就会产生微电荷,这些电荷可以将污渍从衣服上抽出锁进颗粒内,达到除渍的作用。想想一旦这种洗衣剂普及,是不是重新定义了整个行业。
未来如何发展往往取决于我们的选择,而这些选择往往又取决于我们对未来的看法。你是希望等到未来变成现在,在外界环境的变化下不得不去适应;还是从现在开始重新定义你的生活和工作,由内而外主动改变。
学会主导你的未来,借助科技浪潮的硬趋势,预测明天将会发生什么问题,从而先发制人,这就是《理解未来的7个原则》一书想要告诉我们的道理。这看起来并不容易做到,但莎士比亚曾说“本来无望的事,大胆尝试,往往能成功。”所以,你不妨从思考以上的问题开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