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业两周损失超11亿元?海底捞锅底的火何时能再点燃

2020-02-11   中国商网

中国商网 唐砚/摄

新冠肺炎疫情的暴发对餐饮行业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作为全国大型火锅连锁企业,海底捞也受到冲击。据业内估算,仅从销售额损失和员工成本支出来看,海底捞休市15天,损失已超过11亿元。

疫情之下,海底捞于1月26日对外表示,其内地所有门店自1月26日起暂停营业,预计将于元宵节之后恢复营业。

按照当时海底捞的规划,预计停业约15天左右,约占全年经营天数的4%,且停业期间仍产生一定成本。不过,随着全国范围内的疫情进展,2月2日,海底捞再次发布公告,表示将延迟门店恢复营业的时间,这次却没再提具体再营业的时间。

截至2月9日,海底捞在中国境内的550家店(海底捞2019年上半年报数据)已经“熄火”了15天。元宵节已过,海底捞恢复营业的时间却依然遥遥无期。

公开资料显示,海底捞成立于1994年,创始人为张勇,2018年9月,海底捞在香港上市,上市一个月后,市值突破2000亿港元,作为大股东,张勇夫妇身家也达到1200亿港元,跻身胡润富豪榜前十。

上市后曾上演造富神话的海底捞,市值一度高涨。但受此次疫情影响,截至2月7日收盘,海底捞股价为每股30.05港元,较1月20日的每股33.55港元下跌了10.4%,市值缩水逾180亿港元。

根据海底捞2019年的中期报告,截至6月30日及截至该日的六个月内,海底捞从国内市场获得的收入为104.2亿元,简单计算,平均每天(按六个月180天计算)海底捞的国内收入为5789.6万元。套用这个单日收入数据,海底捞休市15天,损失收入约为8.68亿元。

同时,根据中期报告,海底捞海内外员工总数为88378,其半年总员工成本为36.52亿元,相当于海底捞每天支付的员工成本约为2029万元。就按这个数字计算,休市15天,海底捞若正常承担员工成本,则要为此付出3亿元的人工成本。

考虑到此时正值春节,海底捞的实际损失还会更多。

另据测算,海底捞2020年总营收约为352.46亿元,归母净利润约为30.16亿元。与疫情前预估收益相比,2020年,海底捞营收损失约为50.4亿元,归母净利润损失约为5.8亿元。如果停业时间进一步延长,损失程度还将进一步加大。

除了营收减少之外,停业主要损失还包括,停业期间成本、员工基本工资,且运营后恢复期,门店运营成本等占比提升,以及翻台率预计下半年才能恢复至疫情前水平。

业内观点认为,虽然现在受到疫情影响,海底捞的损失很大,但是疫情结束后,如果可以快速恢复,那么火锅龙头将会继续自己的扩张之路,但是未来的餐饮业如何找到转折点,还要看餐饮企业能否真正地走出来。

值得注意的是,目前,海底捞的外卖业务虽然全线暂停,但是其预包装食品线上销售依然继续。据京东平台数据显示,受疫情的影响,海底捞线上商城销售额从1月20日开始上涨,春节期间成交额比上月同期增长超过两倍。

2月6日,京东邀请餐饮企业加入“餐饮零售发展联盟”推动餐饮品牌开拓半成品速食生产,海底捞、西贝等加入。目前在京东生鲜可以买到“捞派”的滑牛肉、虾滑等。

“受此次疫情影响,国内部分中小餐企甚至具有一定规模的连锁餐企可能存在被出清的情况,而海底捞凭借深厚的护城河优势和较强的资金实力,有望加速自身对餐饮多元化赛道的布局,迎来对部分中小餐企的并购机会。”中信建投在研报中表示,“从长远来看,此次疫情也或带来餐饮业的一波供给侧改革,对于公司的长远发展或有一定整合促进的作用。”

(综合自:华夏时报、每日经济新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