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龙河流到蚬子湾时,已经接近尾声。这里河面宽阔,水流平缓;鱼翔浅底,沙鸥翔集。五龙河自栖霞牙山起步后,一路不乏轰轰烈烈,现在,它已经把那些阻挡过它的大大小小的山峰统统甩到身后,就要汇入大海之际,它却变得格外地潇洒起来。
蚬子湾,莱阳南端的一个村庄,居于五龙河西岸,是五龙河最后的守护者。蚬子湾村几近千户,是五龙河畔的大村落。村中王姓居多,号称“东海蚬子湾王氏”。蚬子湾距离海岸还有几里路,但此处已经能感受到大海的气息。夏天的傍晚,风从海上来,海腥味沁人心脾,不仅会传来海鸥的叫声,也会有海浪的拍岸声入耳。若是五龙河上游突降大雨致河水暴涨,而这时,若正好又遇上海水涨大潮,河与海便会在这里形成强烈的碰撞。其时,激流汹涌澎湃,鸣声如雷,喷珠溅玉,势如万马奔腾。不由会让人想起诗人书写钱塘的句子:“钱塘一望浪波连,顷刻狂澜横眼前。看似平常江水里,蕴藏能量可惊天。”这里的每一次碰撞都是以大海的后退而告终。五龙河是顽强的,更是勇敢的。
蚬子湾的河就是海,这里的河与海紧密相连,河水的甜与海水的咸,相融相合,独特的自然环境孕育了这里坚韧、宽厚的乡风人情。从元朝末年王氏定居蚬子湾后,王家子孙便在这里生息繁衍,绵延六百年,枝叶繁盛,号称“一门三翰林、父子九登科、八世无白丁、太学不间断”之家。六百年间,王氏家族出过进士6人;举人、贡生33人; 太学生67人; 庠生207人。先是王章于清顺治四年(1647)与宋琬同榜考中进士。之后,族中王舜年、王兰升、王塾、王垿、王寰清陆续高中。这其中,王兰升、王塾、王垿父子名声显赫,世称“一门三翰林”,而父子三人中,又以王垿为最。
1894年甲午战争爆发,日本人占领威海,荣成失陷,登州告急。身在朝中的王垿深感国难当头,毅然投笔从戎。经王懿荣上疏奏请,王垿到登州做了团练的助手,用了短短的三个月,就打造出一支训练有素的团练队伍,但无能的清政府却在此时与日本签订了《马关条约》,王垿的报国之心没有得以实现,只好重返京城。
1900年7月,慈禧太后被八国联军吓得仓皇西逃。王垿再次表现出蚬子湾王氏的家国情怀,他不顾自己官卑职小,更不顾家人安危,居然只身骑马出城,星夜追赶慈禧太后的卫队。慈禧为王垿的护驾行为感动,到达西安遂升王垿为国子监祭酒。翌年慈禧返京,又赏王垿花翎。
辛亥革命后,王垿寓居青岛。袁世凯称帝后,曾派人到青岛请王垿出山,遭到了王垿的断然拒绝。这里边或许有其对前朝的忠诚,也可能是出于对世情的特殊洞察。王垿自此整日醉心书法。王垿的书法在京城时就非常有名,时有“有匾皆书垿,无腔不学谭”之称,当时京城有许多商号的匾额都是王垿题写的。寓居青岛后,王垿对题匾一事非常清高,声明有三种情形不题:拿钱买字不题,权势之人不题,与洋人有关的地方不题。他在青岛题字非常多,但保存下来的却很少。现在《半岛都市报》“人文青岛”四个刊头字,就是集王垿书法而成。
蚬子湾王氏的家国情怀并非自王垿始,祖祖辈辈受五龙河洗礼的王家人,早已凝聚了勇敢顽强不畏强暴的家族精神。咸丰十年,捻军首领李成率众大举入侵胶东,经过五龙河畔,闻得蚬子湾富庶,便直扑过来。村里早已修好了围子,危急时刻,几代蚬子湾人组织团练,为了保护身后的父母儿女、兄弟姊妹,他们挺身而出,依靠一道道低矮的围子和来犯之敌展开了殊死的搏斗。在这种同仇敌忾的父子兵、兄弟阵面前,对方恐慌不已,遂向西溃逃。隔年,捻军二次进攻莱阳,当距离蚬子湾只有七八里的距离时,虽明知蚬子湾富庶,却再也不敢觊觎,最终绕道而去。蚬子湾是一片壮烈的土地。1947年小雪节气这一天,却下起了大雪。大雪之中的蚬子湾格外平静,五龙河没有结冰,大海在安静地等待着什么。傍晚,从村子南边开来一支队伍,大兵们个个头戴钢盔,脚底下的雪被碾得“吱吱”响。村子里的气氛骤然紧张起来。进村的这支部队是国民党军198旅,他们在旅长张纯的带领下,要前去海阳增援被围困的54师8旅、36旅。国民党军54师在抗战时期战功赫赫,参加过淞沪会战、武汉会战、南昌会战、随枣会战、第一次长沙会战。198旅是54师的主力,美国将军史迪芬称赞其为“东方虎狮”。他们来到了蚬子湾,没有贸然渡河。此时,聂凤智将军正率领9纵赶到蚬子湾北,要狙击他们东渡增援。
夜里,两军都不敢妄动。第二天,雪过天晴,太阳照在五龙河上,胶东解放战争中的著名战役———蚬子湾战役打响了。国共双方的一众名将在此展开较量,其中最出名的有:许世友、聂凤智、刘涌、张少虹,国民党方面有范汉杰、阙汉骞、张纯。蚬子湾狙击战打开了解放全山东的新局面。
到蚬子湾,除了听海、观涛、寻访历史之外,还可以品尝到一种超级美味。蚬子湾因盛产蚬子而得名,这里的蚬子只有指甲盖那么大,因为生活在海水与淡水的混合水域里,所以有着与其它贝类不同的鲜味。夏天的时候,人们来到河湾,一会儿工夫就能淘到好几斤。拿回家用清水一洗,下锅几分钟便煮好了。开锅后用勺子一搅,肉与壳分离,汤是白的,肉是嫩的,轻轻抿一口,既没有海蛤的腥味,又没有淡水蛤的泥腥味,鲜极了。蚬肉含在嘴里越嚼越香,简直舍不得下咽。蚬子的吃法多样,可以煮着吃、炒着吃、拌着吃,还可以用来做汤。这种美味在别的地方是吃不到的。
【作者简介:邢德论,莱阳人,文学爱好者,先后在《胶东文学》、《烟台晚报》等报刊发表文学作品多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