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孩子的“要求”,家长应该如何处理?“要”“求”要拆分

2019-12-19     C位妈妈

文|C位妈妈(文章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妈妈我想吃糖”

“妈妈我要买那个玩具”

“妈妈我想去游乐园”

“妈妈我能看电视吗”

……

当家里有了孩子,妈妈的世界就变成了这样,身边无时无刻都有一个声音“妈妈我要……”而对于孩子的要求,家长是很难拒绝的,但是不拒绝又怕给孩子养成不好的习惯,于是家长在面对孩子的要求时都是迷茫的。

我自己也遇到过这样的问题,有一次儿子跟我要糖吃,但是在他伸手要糖之前他已经自己偷偷吃了3颗了,我当时并没有直接告诉孩子不行。

我走到孩子身边,给他讲“如果一个小孩子每天都吃一颗糖,不但心情好,嘴里也会甜甜的”。

他似懂非懂的点点头。

我又接着说“如果一个小孩子每天吃2颗糖,他会非常满足,心情会更好”

“但是如果每天一个小孩吃三颗糖,他就会非常紧张和害怕,因为他怕妈妈发现他吃糖,但是他又非常想吃……”

还没等我说完,儿子捂着小嘴乐出了声“妈妈,你怎么知道我已经吃了3颗糖了”

我没想到孩子这么容易就承认了自己偷吃糖的事,然后我给他讲了如果每天吃很多糖牙齿会变成什么样,还给她看了图片和动画片,结果他乖乖的说今天已经吃了3颗了,明天再吃。

这让我突然明白了一个道理:有的时候孩子并不明白自己的要求意味着什么,所以家长大可不必对孩子的要求一概拒绝或是全部答应,学会分类处理可能会获得不一样的效果。

当孩子“要”时,

家长对孩子的要求全部拒绝或答应都是因为家长没有搞清楚,孩子的目的究竟是“要”还是“求”,这里给大家说个简单的例子。

孩子在柜台前撒泼打滚流眼泪,不买玩具就不走,这就是“要”(yao四声),因为孩子不顾父母的感受也不考虑自己,用尽方法只想满足自己的买玩具的愿望,这种不理智就是孩子在向家长“索取”。

那么面对孩子这样,家长应该怎么做呢?

首先明确自己的态度,不可以!

不是给孩子买玩具不可以,而是孩子这样的举动不可以,不论孩子想要的这个东西是不是合理的,只要孩子有了这种极端的行为,家长就要态度坚决的告诉孩子“你这样又哭又闹是不对的,我不会给你买这个玩具”。

这样的做法是让孩子明确,要东西没有错,错的是孩子的这种态度和行为。即便这件东西是可以给买的,家长也不要给孩子买。

因为在家长的角度是“虽然你的行为不对,但这件东西合理,我就买给你”,但是在孩子看来是“我不知道这件东西合不合理,我只知道,我哭了你就应该给我买!”

说完了孩子“要”,再来讲一讲孩子“求”的时候怎么办。

先用我们成年人的思维想一想什么情况下会求别人呢?当自己提出的要求不太合理或者很难达到的时候我们才会求别人,对于孩子也一样,孩子在奶声奶气求家长的时候,他也意识到自己要求存在不合理性。

这种情况下,家长需要另外考虑,如果孩子提出的要求存在合理性,家长可以满足孩子,如果合理性比较弱,家长也要态度明确的拒绝孩子。

当然家长不能每一次面对孩子的“求”都满足孩子,适当的选择拒绝,不然孩子抓住家长软肋以后,家长就不好拒绝了。

拒绝或答应孩子的要求,家长还需要注意哪些问题?

1.态度

孩子最看重家长的态度,如果家长在拒绝前后态度都非常坚定统一,那么孩子也能看得出来这件事就是没可能了。

最怕的就是家长犹豫不决“等会妈妈考虑一下”“一会问问你爸爸的意见”……这样的话看似是在给孩子缓冲的时间,实际上是在暗示孩子“你再争取一下妈妈就给你买了”,孩子得到了这样的暗示就等于抓住了家长的把柄,而且这种方法屡试不爽,虽然家长以为唬住了孩子,实际上是孩子取得了胜利。

所以家长的态度非常重要,一定要坚决,让孩子看不到希望,他就知道自己不可能得逞,等孩子彻底放弃的时候,家长就要找个合适的机会,向孩子解释清楚为什么没有答应孩子的要求,让孩子“输得明白”。

2.时间

拒绝孩子的不合理要求要第一时间,同时兑现承诺也要第一时间,要知道家长对孩子的承诺决定了孩子的诚信以及对家长的信任,家长口头上答应孩子但是不及时予以兑现,会让孩子不信任家长,使亲子之间出现裂痕,严重的话孩子还会有样学样,也变得不守信用。

家长们面对孩子的要求总是觉得难为情,不好处理,因为家长总是觉得这是自己的孩子,但其实把孩子当成一个普通的人来看就会简单很多,不需要考虑孩子的面子和自己的面子,理智的作出第一选择就是对孩子最负责任的。

同时“要”和“求”也要拆分来开,狙击问题具体分析,不能照搬别的家长的做法。

我是C位妈妈,一名专业育婴师,还有一个3岁的宝宝,如果您有任何带娃养娃的困扰和问题都可以咨询,当然我更愿意倾听所有妈妈的酸甜苦辣,除了带娃也能做你的闺蜜~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侵权请告知必删)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HL1ZIG8BMH2_cNUgVglp.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