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看综艺的人会发现,如今的演艺圈似乎都是同门师兄弟,不是睡过同一张床,就是在同一个教室练过形体,彼此熟知生活习惯,连哪一节课被老师点名都记得一清二楚。
上海戏剧学院,一所魔化大学,胡歌、陆毅、李冰冰、郭京飞等人都曾在这里就读,从老戏骨到小鲜肉,它的优秀学子撑起了娱乐圈的大半边天。
这里的靓女靓仔也是出奇的多,想当年好饿君还是个懵懂的女孩,曾经一次又一次地假装路过华山路,就为了看一眼校门里青春阳光的小哥哥。
不过大家都打心眼里的好奇:同样是四年,人家怎么就长这么好看?到底是吃什么长大的?会不会是学校食堂有专门的“减肥餐”供应?
其实80%的上戏人都会很无奈的告诉你:“我们吃食堂和外卖啊!”更让人惊讶的是,这座名声远扬的大学,竟然小到只有一个食堂。
从进入校园开始,你就不能放过任何一处小细节。华山路校区是上海戏剧学院的老校区,虽然面积很小,但是地处上海市区,也是当今许多一线明星的母校。
进门显眼的位置放了校园地图,一眼就能看明白学校的布局,从头到尾只有一条主街道,但处处都藏着明星同款。
学校的戏剧表演会定期再上戏实验剧院上映,有收费的也有免费的,从来都不缺观众和掌声。
离着剧院不远处的地方就是著名的红楼,里面是不同专业的教室,从基本的英语课到专业的形体课都有。
这些大大小小的教室,藏在一个又一个的梦想,可以看到没有课程安排的教室里,有一群学生在讨论学业。
和普通大学不一样,这里的教室似乎有点特别,每一间教室门口都贴有课表。
形体教室的桌椅很少,都被挪到了两边,中间的空地供大家做形体练习。
红楼门口的长椅是明星密集驻扎地,如果哪天你路过,发现金世佳在这里躺着闭目养神,千万不要惊讶,他可能只是看剧本看累了而已。
旁边的紫藤庐因门前茂密的紫藤得名,是留学生和研究生的教室,想来等到花开时一定很美。
学校的图书馆虽小,但是无处不彰显着艺术感,三面透光的观光电梯,木头和黑色栏杆的现代艺术感结合,在阳光正好的时候选上一本好书细细品读,这便是大学时光里的一份美好记忆。
门口这只”招客“三花猫存在感实在太强,只要有人靠近就会上前喵喵叫,蹭腿撒娇,这大概也是驱使大家去图书馆学校的动力之一。
转入一个隐蔽的小巷子里,发现了“九亿少女的梦”,林更新的同款琴房。
还没有走进门就听到了悠扬的琴声,有婉转的歌声和琴声应和。
一间琴房虽小但应有尽有,每间都配置了空调,不用大夏天热得汗流浃背,也不会在冬天冻得手指冰凉。
虽然上戏华山路校区地理位置优越,但是学校周围却被内环高架遮挡,另外一侧是医院,附近生存的小餐厅实在太少,所以学校里就一个食堂,成了大家平日觅食的主要地方。
食堂名字也非常简单粗暴
一楼是传统的食堂饭菜,虽然写着11点开始售卖午饭,但不到11点就已经陆续出锅了。
别看食堂小,这菜式可一点都不少,甜口咸口,从素到荤,平均一顿十来块钱就能吃得撑破肚皮。
着急上课的同学可以到右手边的打包处,阿姨直接把饭菜装好饭盒,刷卡,走人。
上戏人专用饭票
中午十一点,食堂已经人满为患,有刚下课的同学,也有着急上课的老师,学校还开设了校外人员用餐卡,所以也有少量附近的居民过来用餐。
还站在排队的队伍里时就已经开始张望菜品,选上几个常吃的,再挑一个没吃过的,15块钱有荤有素。
小酥肉炸得比饭店还酥,外层的脆皮厚薄适中,内里的肉似乎用酱料腌过,肉质鲜嫩,非常入味。
花卷拿到手时还热乎乎的,蒸得非常蓬松,撕下一小块来就着清炒包菜,一口吃下今日份的VC需求。
咖喱鸡块似乎是高校的经典菜,土豆烧得很绵软,筷子轻轻一戳就能戳起一块。鸡肉就比较考验运气了,吃到大腿或是翅膀的部分,肉就又滑又嫩,如果吃到鸡胸肉,柴柴的也算是锻炼咀嚼肌了。
这份沾满番茄酱的炒苹果实在是太惊艳,外层的酱汁酸甜可口,有了高温加持后苹果的香味被完全激发,没想到传说中的黑暗料理味道还不错。
从一楼的出来左转,大概走个十米就能看到二楼的清真食堂。
二楼的面积更小些,但依旧挡不住大家前来觅食的热情。
入口处的餐具机器被好饿君一眼锁定,伸手到感应区稍作停留就能取餐具,卫生便捷,真是恨自己太早毕业。
二楼都是小盘菜,分量刚好够一个人吃,如果和同学一起结伴而来,可以多拿几个一起吃,感觉上和外面的“大食堂”餐厅很像,不过菜价只是外面的1/2哦。
二楼的菜吃起来口味重些,好饿君对这盘茄子真的爱到不行,入口微辣茄汁鲜美,就着白米饭能吃三大碗!
这天天吃食堂,偶尔也有腻的时候,周末睡个懒觉,食堂都已经关门了,只好到附近找点糊口的东西。
周末不给充值,任性的充值窗
校门外右转二十米开外的小巷子口,有一个简易的小摊,还没走到摊前就能听到超大的音乐声,招牌已经换过很多个,但依然是手写的。
据说这是胡歌当年常常光顾的小摊,只有勤劳的人才能吃到老胡同款鸡蛋饼,7点以后起床几乎不可能吃到。
买好吃的到旁边餐位就坐,一张桌子大概能坐下六七个人,实在坐不下在旁边站着也要吃上一碗。
来晚了不用担心,鸡蛋饼没了,饺子和面条还是有的。面条15块钱一碗,是大爷自己做的土豆哨子,里面有一整个鸡腿。要是大爷眼熟你,少收你三五块也很正常。
饺子也是大爷自己亲手做的,从饺子皮到饺子馅,中午12点就准时售罄,大爷还要着急忙慌地赶回家包饺子。
12块钱一共12个,价格还不算太便宜,韭菜肉馅的饺子味道很鲜,沾上点醋和辣椒,一口一个一会儿就吃完了。
再往前走两步就到了丹妮小卖部,据说曾经有邓伦出没。
别看店铺很小,里面什么都有,甚至有刚出炉的水饺,懒得出门吃饭的时候就过来拿盒泡面,再加根火腿肠,也算没亏待自己。
咕噜咕噜转的烤热狗,肉多的五块,肉少的两块,每次路过都忍不住买一根解馋。
没想到这个店里还卖现磨咖啡,招牌是老板自己手写的,上课前端一杯美式提提神,10块钱买不来吃亏买不了上当。
马路对面的谷心是一家茶餐厅,一般中午都只有甜品卖,不得不说他家的芝麻糊味道真的很赞,芝麻磨得很细,一口暖暖的特别香。
学校另一个门口的全家便利店也是日常外出的觅食之地,还记得那些便当,吃来吃去还是更爱咖喱猪排,约会快要迟到的时候,也会到这里买个金枪鱼饭团充饥。
上戏华山路校区的宿舍大门是朝外开的,宿管阿姨超级亲切,拉着你从诗词歌赋聊到人生哲学,宿舍不存在断电一说,不过期末通宵的时候真的很崩溃。
因为宿舍是男女混住,所以在马路边经常看到穿着拖鞋的仙女仙男们取外卖。偶尔外卖小哥等急了,宿舍又不让进,干脆就整整齐齐地码在门口台阶上。
这个宿舍的硬核之处就在于,宿舍一楼竟然开着一家兰博基尼店。
超大的空间里,零零星星放了几辆车子,光是在店门口就感受到了“买不起”的气息。听一个路过的小仙女说,即便是住在兰博基尼头顶上,也从来没有进去过。
其实上戏赋予了大家太多期望,从踏入校门的那一刻起就注定,每一个人都要比着学长们成功样子成长、学习。
在外人看来,上戏是一个有趣又有钱的地方,其实恰恰相反。枯燥的理论课总是背到头秃,各种课程排练忙到飞起来,从早到晚都没心思吃下一口饭。
从入学时的满心期待和好奇,到毕业时的留恋和不舍,青春,汗水,眼泪,笑容... ...那些充满闪光点的日子,都留在了红楼的教室里,端钧剧场里,最后定格在佛西楼的门前。
虽然校园很小,但是却很方便,偶尔贪睡十分钟,也不会因为路程太远而上课迟到。
这里藏着各种各样的猫,时不时地就会跑出一只小精灵来,校园里也随处可见他们的温馨小窝。
多希望时间可以再慢一点,虽然食堂一楼没有什么特别的,但是离开之后却很想念那个味道。
每天都期待着下课以后,和喜欢的人一起,慢悠悠的荡马路,从华山路荡到武康路,其实也就二十来分钟而已。
去sunflour坐坐,喝点饮料,吃些点心。
或者吃一碗阿拉馄饨,一行人被馄饨烫得直哈气,一边说着“好烫好烫”,一边忙不迭地夹起下一个。
我想,你初次来到这里的时候,也曾嫌弃它不够华丽吧,不过那些对学校的吐槽,面对学业的不满,还有对食堂的嫌弃,到后来都成了戳心窝窝的地方。
*扫下方二维码,可进入公众号“魔都好饿”,更多好味等你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