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服行业深度报告:油服市场景气回升,看好海上油服

2019-07-31   未来智库

(温馨提示:文末有下载方式)

1. 油服行业景气度回升,海上油服表现亮眼

1.1 全球油气勘探开发回暖,油服行业有望持续向好

过去三年投资不足使得全球油气储量明显下滑:全球石油公司的上游资本开支主要受 到油价影响。根据IEA,上一轮高峰周期2014 年全球上游勘探开发资本开支超7000 亿 美金,14 年油价暴跌以来,在2014 年到2018 年期间,名义资本支出减少35%,虽然17、18 年资本支出有所反弹,回升到了4770 亿美元,但投资主要集中在美国轻质致密 油(LTO)领域,常规油气田不可避免的面临了产量的衰减,过去三年(2016-18)与之前 五年相比,传统的石油和天然气资源被认定为发展的非常低水平,常规石油资源平均为70 亿桶石油当量(boe),比前五年低60%,而常规天然气资源为83 亿桶油当量,降低 了40%。另外根据BP 能源统计,2018 年全球原油储采比(R/P)为50.03,降至了2010 年以来最低值。

为满足未来油气需求,需要持续加大投入。BP预计到2040 年,石油仍将扮演全球 能源重要角色,根据不同的情景假设石油需求水平将在8000 万桶/日到13000 万桶/日之 间。为满足这一需求,必须保证足够的投资,如果未来投资被限制在开发现有的油田,并 且没有对新产区的投资,到2040 年全球石油产量将仅约3500 万桶/日,而为了填补供需 差距,石油行业未来二十年还需要数万亿美金的投入。根据WoodMackenzie,预计每年 开发投资需增至约6000 亿美元才能满足未来十年内的油气能源需求。

油服行业周期景气度持续向好:油服行业景气度主要由石油公司的上游勘探开发资本 支出决定,全球油气上游支出在2014 年达到高峰后,随着油价下跌连续两年大幅下滑,到2016 年全球油田设备和服务市场规模收缩至高峰时期一半。上游支出随着国际油价在17、18 年小幅回升,达到2620 亿美元。根据IHS 的预测全球上游油气勘探开发投资2019~2023 年复合增长率达到5.9%,预计全球油服市场未来五年将处于长期回升通道。

1.2 常规油田、海上和LNG 领域投资迎来明显增长

2019 年常规油气田探明储量迎来反弹。2014 年至2018 年间,常规原油的发现平均 每年达到52 亿桶油当量,比前十年的平均水平低三分之二。天然气发现的趋势也类似,2014 - 18 年期间每年50 亿桶油当量,而前十年为151 亿桶油当量。IEA 预计2019 年勘探投资 将增加到600 亿美元,增长18%,但距离高峰时期还有一倍的空间。随着油价回升,石油 公司的投资逐步转向常规油田,根据Rystad Energy2019 年上半年全球常规油气探明量已 经大幅增长,全球共发现56 个常规油气田,资源量达67 亿桶油当量,与2018 年同期相 比增长35%。

全球海上油气项目投落地高峰,海上油服市场迎来反弹。IEA预计2019 年海上油气投 资迎来大幅增长,根据Rystad Energy,2014 年油价暴跌之后,石油公司通过最终投资决 策(FID)的海上项目数量大幅回落,项目总价值从2014 年的780 亿美元降低至370 亿。而2019 年上半年已经有价值500 亿美元的海上项目获得批准,预计油价稳定在60 美元/桶 以上的条件下,全年将有价值1230亿美元的海上项目获得批准,另外预计2019年至2021 年期间批准33 艘浮式生产储油和卸载(FPSO)船舶,按照新建一艘FPSO 的造价近10 亿美元估算总投资额达到330 亿美元。海上钻井市场也迎来回升,Spears&Associates 预 计2019 年海上钻井规模增加19%到280 亿美元。

天然气液化领域行业迎来投资大年,拉动模块化建造需求。我们预计全球多个大型LNG 项目的招投标结果在2019 年落地概率大,根据IEA 自2018 年中期以来批准的四个 合计约600 亿立方米的液化产能的液化天然气项目,到2025 年将增加总投资超过400 亿 美元。Rystad Energy 预计2019 年LNG 迎来规模最大的投资年度,新建投资额有望达到 近1030 亿美元。近期总投资255 亿美元的俄罗斯亚马尔海上液化天然气工厂的Arctic LNG 2 项目成功落地,进一步证明了天然气液化领域行业景气度的回升,从而带来模块化建造需 求将明显增加,带动海洋工程公司订单回升。

2. 政策强化,国内油服市场迎来长景气周期

2.1 中央意志指导,国家政策推进油气增储上产

我国油气资源禀赋较弱,近两年来虽然油气需求保持增长,但自2016 年跌破2 亿吨 以来,中国原油产量已连续三年下降,2018 年全年国内原油产量1.89 亿吨,同比下降1.3%, 降幅比上年收窄2.7 个百分点,虽然产量下滑态势得到初步遏制,但对外依存度不断增加,2018 年来随着地缘政治不稳定性增强,内部资源不足与外部不稳定加强了能源安全问题。

1)地缘局势升温增加原油进口不稳定性。原油进口主要集中在中东等地缘政治不稳定 地区、海上运输过于依赖马六甲海峡、陆上跨国管道突发事件等风险依然存在。2018 年我 国原油进口4.64 亿吨,其中45%来自中东等地缘政治不稳定地区,伊朗占比6.3%。我国 从非洲、中东等地进口原油对马六甲海峡依赖较高。依据EIA 数据,2014 年我国75%的 进口油品需通过马六甲海峡、2016 年马六甲海峡原油运输量占全球原油供给的16%,25% 以上的海上运输原油需要通过马六甲海峡。虽然我国通过建设瓜达尔港,中缅油气管道、 中亚天然气管道等方式降低对马六甲海峡的依赖,但2018 年以来的全球贸易不稳定、美国 制裁伊朗原油出口等增加了中国能源进口的压力。

2)石油战略储备不足。目前国际公认的安全石油战略储备是90 天。2008 年我国国 务院批准了《国家石油储备中长期规划》:要求2020 年以前,形成相当于100 天石油净 进口量的储备总规模。根据统计局2017 年底中国原油战略储备总量已经达到3773 万吨, 相当于2017 年月度原油进口量峰值,较2016 年中增长近500 万吨。相较于发达国家, 我国的战略石油储备仍显不足,迄今为止美日等国的战略石油储备普遍都在90 天以上。而 截至2017 年底中国的战略石油储备只能满足34 天的需求,不足以保障国家的能源安全。

3)对外依存度不断提升。原油和天然气对外依存度逐步提升,我国石油对外依存度从2018 年开始已经超过了70%。天然气进口超过日本,成为全球第一大天然气进口国,对 外依存度在2019 年2 月达到45%以上。

2.2 三桶油积极响应,国内油服市场迎来长期景气

三桶油表态积极增储上产,保障能源安全。2018年8 月开始,三桶 油拟加大油气勘探开发力度。根据中石油、中海油和中石化集团官网新闻,2018 年8 月相 继召开主旨为研究提升国内油气勘探开发力度,为我国 原油产量实现年2 亿吨目标做出应有贡献,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专题会议。三桶油都将以 增储上产为目标,加大勘探开发力度,主要内容包括:

中国石油表示,将在稳产、增储上加大投入:1)确保原油产量稳中有升,按照“深化 东部、发展西部、拓展海上,油气并重、立足常规、加强非常规”战略布局,力争短期内 推动增产取得实质性进展;2)同时为了增加储量,将把勘探放在重中之重,推动勘探领域 和优质储量实现有序接替。

中国石化表示,会持续加大勘探投入力度,推动油气储量产量实现稳定增长,进一步 加大四川盆地、鄂尔多斯盆地、塔里木盆地勘探力度,在天然气方面也将统筹推进产供储 销体系建设。

中国海洋石油表示,将扎实推进重大投资和重点油气田项目建设,确保勘探开发任务 和目标顺利完成:全力保障油气增储上产,提高国内新增探明油气储量,坚持以寻找大中 型油气田为主线,增加储量发现、提高储量替代率,在更复杂油气层、更深海域不断取得 新突破;扎实推动“渤海油田3000 万吨再稳产10 年”工程;同时将加强天然气保供,推 进国内海上天然气、陆上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工作。

2018 年三桶油资本支出增长明显,2019 年继续加大投入。国内三桶油积极响应,2018 年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合计同比增长23.6%,2019 年继续加大上游勘探开发投入,合计资本 支出计划增长19%~22%,约至3600 亿。国家能源局发展规划司司长李福龙在7 月25日 表示,我国油气增储上产取得积极进展。上半年,全国原油产量9539 万吨,同比增长0.8%, 扭转了近三年下滑态势;天然气产量864.1 亿立方米,同比增长10.3%。在国家指示下,国 内油气增储上产取得积极进展,预计后续国内油气勘探开发会强化,后续三桶油有望保持 高强度稳定投入。

中石油:2018 年勘探与生产板块资本性支出为人民币1,961.09 亿元,主要用于国内16 家油气田的油气勘探项目和各油气田的油气产能建设工程,以及海外五大合作区大型油 气开发项目,预计2019 年勘探与生产板块的资本性支出为2282 亿元。国内勘探突出松辽、 鄂尔多斯、塔里木、四川、渤海湾等重点盆地;国内开发实现油气增长,做好大庆、长庆、 辽河、新疆、塔里木、西南等油气田的开发工作,加大页岩气等非常规资源开发力度。包 括与地质和地球物理勘探费用相关的投资部分,勘探与生产板块2017~2019 年资本性支 出和投资的分别为人民币1,764.26 亿元、2,062.56 亿元和2,392 亿元(预测)。

中石化:2018 年公司勘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人民币422 亿元,主要用于涪陵、威荣 页岩气产能建设,杭锦旗天然气产能建设,胜利、西北原油产能建设,推进新气管道一期、 鄂安沧一期、文23 储气库以及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2019 年计划探及开发板块资本支出 人民币596 亿元,重点安排胜利原油、西北原油、川西雷口坡、涪陵页岩气、威荣页岩气 等油气产能建设,推进天然气管道和储气库以及境外油气项目建设等。

中海油:2018 年中海油实际资本开支为人民币621 亿元,与当初预期的700-800 亿 元有所减少,主要因为降本增效和部分的项目推迟所致;2019 年,公司的资本支出预算总 额为人民币700-800 亿元,其中,勘探、开发和生产资本化支出预计分别占资本支出预算 总额的约20%、59%和19%。公司将稳步推进增储上产,扎实推动高质量发展,并保持稳 健的财务政策和投资决策。

我国油气增产主要依赖三桶油。国内油气勘探开发权由主要四家公司,分别为:三桶 油(中国石油、中国石化和中国海油三大公司)和延长石油。据国家发改委资料显示,2018 年国内原油产量18,928 万吨,2018 年国内天然气产量1,594 亿立方米。我们估算国内三 大石油公司的原油产量与全国原油产量之比在92%以上,天然气产量合计占国内产量82%。 为了达到2 亿吨的产量目标,以及实现长期增储上产,2019 年初三桶油制定了一份“七年 行动计划”,对2019-2025 年的石油勘探开采作出了规划。

三桶油和延长石油制定长期增储上产计划。中石油七年计划要求2020 年致密气、页岩 气产量分别达到320、120 亿立方米,2025 年达到350、240 亿立方米。2019-2025 年 每年安排50 亿元,提升至目前年度投资的5 倍。中石油2018 年天然气产量36076 亿立 方英尺,比上年同期增长5.4%,国内35356 亿立方英尺,2019 年计划天然气产量38110 亿立方英尺,到2025 年非常规气5 年合计提升5300 亿立方英尺。中海油七年计划要求提 出到2025 年,公司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量要翻一番。中石化也积极实行七年行动计划,2019 年上半年生产原油同比增加5.2 万吨、生产天然气同比增长6.8%。

除了三桶油之外的石油公司延长石油在2018 年生产原油1120.1 万吨,原油实现连续12 年千万吨以上稳产,在此基础上,延长石油2019 年提出,持续推进注水大会战和水平 井开发攻坚,争取千万吨以上稳产期延长到2035 年。

3. 中海油勘探开发提速,提振海上油服需求

3.1 海洋石油上产潜力大,19年勘探开发提速

国内海上油气短期上产能力较强,海上油气开发迎来提速。油气产量提升需要启动证 实未开发储量,国内原油证实未开发储量中石油占比28%,中石化占比7%,中海油占比49%。另外国内天然气证实未开发储量中石油占比48%,中石化占比14%,中海油占比75%。陆地上东部老油田面临产能衰减,多数以稳产为主,增产主要靠在西部,而我国海 上石油证实未开发储量占比高,处于上产期,短期增产能力突出。

中海油未来勘探活动将明显提升。2019年1 月20 日,中国海油制定了《关于中国 海油强化国内勘探开发未来“七年行动计划”》,要求2025 年,公司勘探工作量和探明储 量实现翻一番。截止2018 年中海油在国内拥有油气储量28 亿桶油当量,占其总储量比61.1%。2018 年中海油完成了探井166 口(包括合作探井10 口),自营和合作采集二维 地震数据11534 公里,三维地震数据14653 平方公里。2019 年,公司计划钻探173 口 勘探井,计划采集三维地震数据约2.8 万平方公里。

根据《海洋石油报》中国近海共发育10 个新生代沉积盆地,油气勘探总面积约70 万平方千米,勘探开发主要分布在渤海、珠江口和北部湾三大盆地,天然气主要在珠江口、 琼东南和莺歌海等盆地,当前中国近海待发现油气资源量约占总资源量的2/3,未来潜力 大。

中海油规划未来产量持续增长。中海油2018 年油气产量合计4.51 亿桶油当量,其 中国内产量占总产量比的67.9%。2019 年公司计划的净产量目标为4.8-4.9 亿桶油当量, 其中中国约占63%、海外约占37%。2020、2021 年产量目标分别为5.05~5.15 亿桶油 当量、5.35~5.45 亿桶油当量。另外中海油曾经定下过2025 年总产量目标达到7 亿桶油 当量。

国内制定渤海稳产3000 万吨、南海“两个2000 万”上产目标。根据《2018 年中国海洋经济统计公报》2018 年国内海洋原油产量4807 万吨,比上年下降1.6%, 海洋天然气产量达到154 亿立方米,比上年增长10.2%。中海油在国内重点经营区域 包括渤海、南海西部、南海东部和东海,渤海油田是中海油最主要的产区,2018 年

中海油提出要完成“渤海油田3000 万吨再稳产10 年”工程。而南海西部是重要的天 然气产区,南海东部是重要的油气产区,2019 年5 月24 日,中海油在深圳召开重大 科技专项会议,提出2025 年全面建成南海西部油田2000 万方、南海东部油田2000 万吨的上产目标。

中海油从浅水走向深水,开拓增产潜力。中海油近年来在南海成功推进了深水项 目,标志着国内海上油气开发逐步从浅水走向深水,例如位于南海东部流花16-2 油 田群,作业水深最深达437 米,当时开创了中国海油自营开发史上水深最深的油田记 录,该油田群建成投产后,高峰年产油量预计将占整个南海东部地区年产油总量的1/3, 成为该区有史以来年产油量最高的油田;另外位于南海西部的陵水17-2 气田,平均 作业水深1500 米,是中海油第一个完全自营作业的大型深水气田,储量规模超千亿 立方米,该项目目前进入开发阶段,将成为中海油未来重要的天然气产量增长点。

3.2 中海油开放合作,海上勘探开发提速

2019 年公司提出了 “加大勘探力度,加大国内油气开发力度,持续发力增储上 产。除了自身资本支出提升之外,还在放开合作上一进步推进,加大南海区域的勘探 开发和对外开放力度,引入中石油、中石化以及外资、民营等参与共同提升海上油气 产量。

中海油在南海东部的勘探开发速度已有明显提升。南海东部油田主管公司为中海 油深圳分公司。2018 年,该公司的油气产量当量约1500 万吨。南海东部区域的石油 探明程度约20%,折合约11 亿吨,该地区仍有将近50 亿吨的待发现资源量;天然 气的探明程度不到10%,仍有近2 万亿立方米的待发现资源量。在2019 年5 月第十 八届中国国际海洋油气决策者大会上,中海油深圳分公司主深圳分公司副总经理田立 新表示,2019 年到2025 年,需投产约12 个油气项目、开发29 个新油气田,及动用油气储量近4 亿吨,才能在2025 年达到2000 万吨、增产1/3 的油气产量目标。 目前南海东部有12 个对外合作的区块,在此基础上,中海油2019 年除自营油田外, 计划在南海东部再推出5 个开放的油气区块,面积将近1000 平方公里,勘探总面积 近30 万平方公里,覆盖52 个矿区。

中海油南海西部后续也将进一步放开等合作。南海西部油田主管公司为中海油湛 江公司,勘探面积近50 万平方公里。按照南海西部当前1000 万方、到2025 年全面 建成南海西部油田2000 万方的计划,未来南海西部勘探开发将明显提速。中海油南 海西部拟进一步与民营、外资合作,以乌石17-2 油气田为例,中海油湛江分公司正 在与国内民企进行混改,拟组建联合公司来主导开发和生产,另外在位于海南省区域 的陵水17-2 气田的北边和南边,中海油计划推出一大片合作区域,未来可能引入外 资参股合作。

中海油联合中国石油、中石化在南海合作开发。2019年4 月24 日,中石油与中 海油附属公司中海石油(中国)有限公司,就中国南海北部湾盆地福山凹陷的北部湾23/29 区块和和雷东凹陷的北部湾24/11 区块在北京签订合作合同。按照合同,中石 油担任作业者,并承担70%的直接勘探费用,中海石油(中国)承担其余30%直接 勘探费用;开发生产阶段,双方成立联合作业机构,担任联合作业者,双方各占50% 权益。2019 年7 月10 日中石油和中石化股份公司签订了合作框架协议,涉及渤海湾、 北部湾、南黄海和苏北盆地,共涉及探矿权区块19 个、总面积约2.69 万平方公里, 双方将在三年内开展联合攻关研究。

3.3 油服企业深水能力、LNG建造水平突破,强化自主品牌

国内对深水项目的成功勘探开发,也标志着我国已基本具备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自 主知识产权,不断刷新了中国海洋石油工程建设的新纪录,IEA 预计2030 年海上原油 产量将达到全球原油总产量的30%,深水原油产量将增加50%,而国内中海油已制定 南海深水开发战略,计划在未来几年建设南海东部的深水油田群,在南海西部建好中国 自营发现的第一个千亿立方米深水大气田。油服公司通过国内项目累积的重要的深水经 验,同时通过将海洋工程能力成功应用到LNG 领域,不断提升国内工程品牌力,有望 进一步拓宽海外市场。

通过深水项目经验,国内海洋石油勘探开发能力得以提升。近年来,南海荔湾3-1 深水气田项目的成功实施,使得海油工程实现了设计、建造和安装总承包能力由万吨级 到3 万吨级、海管铺设能力由300 米水深以内到千米大关的大幅跨越;而用于开发水 深近440 米流花16-2 油田群的“海洋石油119”是中海油第一个深水FPSO 开发项目, 达到15 万吨级,由海油工程总承包建设;陵水17-2 气田水深1250 米至1547 米,该 深水项目是于2014 年由“海洋石油981”勘探发现,标志着我国具备了自主勘探深水 资源的能力,“海洋石油981”是中国首次自主设计、建造的第六代3000 米深水半潜 式钻井平台,代表了当时世界海洋石油钻井平台技术的最高水平;陵水17-2 气田开发 项目所需核心设施——半潜式平台由海油工程承建,该平台设计为1500 米级深吃水半潜式平台,属于排水量11 万吨级的超大型半潜式生产平台,同时具备凝析油储存和通 过DP 油轮外输功能,在全球是首座。

模块化技术在LNG 建造领域成功应用,在国际市场强化自身品牌。近年来随着天 然气消费需求的增长,国际高端客户对于模块化的天然气开采设施投资增加。国内海洋 石油工程公司成功地将海洋油气开发模块技术运用到天然气液化模块建造领域。国内海 油工程、博迈科等公司承接了YAMAL LNG等一批大型项目,随着项目成功交付,使中 国制造在海洋工程领域走向世界,积累了经验同时强化了品牌,为后续拿单能力奠定了 基础。

4. 投资建议

预计2019 全球油服市场进一步复苏,由于我国政策要求推进增储上产,三桶油资 本支出明显提升,国内油服市场景气度回升表现将更加突出,三桶油当中中海油原油证 实未开发储量占比最高,增产潜力大。2018 年中海油总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增长25%, 其中国内勘探开发资本支出合计增长46%,其国内资本支出提升速度更快,旗下中海油 服工作量、海油工程订单量回升以及海油发展作业量增长,另外民营公司博迈科在海外 成功揽获LNG 建造大单,有望逐渐迎来业绩弹性。

中国海油工程技术与服务板块包括中海油服、海油工程及海油发展三家专业公司,根 据中国海油定位,三家专业公司在海洋油气的勘探、开发、生产环节中各有分工,独立发 展。中海油服定位于发展成为国际一流的油田服务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勘探和钻井 环节,包括钻井服务、船舶服务和物探勘察服务等;海油工程定位于发展成为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专业化、国际化能源工程公司,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开发环节,主要业务包括海 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工程等 大型工程总承包业务;海油发展定位于发展成为向国际能源工业提供运营综合服务的公司, 主营业务主要集中在生产环节。

4.1 中海油服

中海油服是全球最具规模的油田服务供应商之一,拥有完整的服务链条和强大的海上 石油服务装备群,业务覆盖油气田勘探、开发和生产的全过程,是全球油田服务行业屈指 可数的有能力提供一体化服务的供应商之一。2018年,公司钻井平台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物探合同工作量全球第五;船舶和固井市场规模全球第四;电缆和泥浆市场规模分列全球 第六和第七。

公司营收与油价相关性高,19Q1 开始业绩明显回暖。公司营业收入与油价的走势高 度一致,在高油价时期,营业收入(2014 年)一度突破 330 亿元以上,净利润最高达到74.9 亿。2015 年开始经营受油价低迷拖累,2016 年大幅亏损114.6 亿(公司计提减值82.7亿),2017 年开始公司营业收入逐渐恢复,但净利润回升缓慢,2017~2018 年分别 为3307 万和7080 万,2019Q1 营收为59 亿元,同比大幅增长72.35%,归属于母公司 的净利润为3095 万元,同比增加104.75%,预计后续公司盈利能力将得到明显改善。

受益中海油资本支出增长,公司在国内营收逐渐回升。2016年中海油服确立了中长期 “双50%”奋斗目标:实现技术板块和大型装备板块各贡献收入50%;实现国内和海外各 贡献收入50%。公司国内营收的第一大客户为中海油,2012 年以来一直保持在60%以上。2014 年中海油资本支出达到957 亿元,为近十年最高水平,公司国内营收也因此受益达到236 亿元高位,受中海油资本支出回升的影响,2018 年国内营收增加至163 亿元,国内 市场勘探开发要求工作量提升领先于海外市场,海外营业收入占总收入比26%。

公司业务结构转向盈利更为稳定的油田技术服务。钻井服务与上游勘探资本支出高度 相关,在油价高位时毛利率能保持在40%以上,2014 年油价下跌后钻井业务工作量和费 用均大幅下降,毛利率转负,随着行业回暖有望带来业绩弹性;而油田技术服务的技术壁 垒更高,毛利率回升至25%,盈利能力更强。近年来油田技术服务对公司的收入贡献逐渐 超过了钻井服务,油田技术服务占比后续有望进一步提升,业务结构往轻资产上调整,使 得公司整体盈利能力更加稳定。

钻井服务有望提供周期性业绩发力点。公司整体毛利率在2014 年达到30%以上,受 油价继续低迷的影响,2016 年公司各项业务均陷入亏损,截至2018 年底,中海油服共运 营管理48 座钻井平台(包括36 座自升式钻井平台、12 座半潜式钻井平台)、5 套模块钻 机。随着行业回暖,公司作业量逐步增加,2019Q1 钻井平台开工率继续回升至74.7%, 订单量逐步回升。2019Q1 公司整体毛利率增长至11.41%,同比增长19 个百分点。

4.2 海油工程

海油工程是国内惟一一家集海洋石油、天然气开发工程设计、陆地制造和海上安装、 调试、维修以及液化天然气工程于一体的大型工程总承包公司,是亚太地区最大的海洋油 气工程EPCI(设计、采办、建造、安装)总承包商之一。公司在天津滨海新区、青岛等地 区拥有已建成的制造场地面积140 余万平方米,年加工制造能力超过20 万钢结构吨,具 备3 万吨级超大型导管架、组块等海洋结构物建造能力以及大型LNG 模块、撬块建造能力 和FPSO 工程总包能力。

公司经营滞后于油价波动。18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110.5 亿(YOY+7.80%),主要 来自总体工作量的增加,其中陆地建造业务完成钢材加工量同比8.50%,海上安装营运船 天1.19 万个,同比增长70%,18 年海洋工程业务收入同比增长61.35%至103.36 亿,但18 年全球海洋油气工程服务价格水平仍处于低位,毛利率增加2.27 个百分点至8.94%。 公司2017/2018 年实现海外市场承揽额10.55 亿、11.25 亿,随着17 年yamal 项目的完 结,18 年LNG 陆上建造业务减少,非海洋工程业务同比收入下滑83%至6.3 亿,毛利率 减少36.47 个百分点至8.71%。

国内订单回升明显,目前在手订单饱和。2016年订单触底之后,2018 随着油价反弹 订单逐步回升,2018 年公司实现市场承揽额约175.54 亿,其中国内达到164.29 亿,同 比增长76%;截至2019Q1 公司在手未完成订单达到220 亿。

揽获国际市场重大合同,不断开拓海外市场。2019年3 月公司全资子公司海洋石油工 程(青岛)有限公司与日挥福陆合资公司签订了陆地模块建造合同,合同金额约50 亿。该 合同是公司继成功交付yamal 项目之后承接的又一陆地模块项目,也是公司不断加强国际 市场开发的结果。18 年公司在国际上与沙特阿美石油公司签订海洋工程长期服务协议,此 次大额合同签订标志着公司能力逐步被认可,我们认为公司有望依托其核心竞争力进一步 提升国际市场知名度和影响力,揽获更多国际订单,毛利率也有望随订单饱和提升。

成功积累深水与LNG 项目经验,工程能力持续提升。近两年公司在深水业务上有较大 突破,通过南海荔湾3-1 深水气田项目的成功实施,积累了重要的深水工程经验,国内陵 水17-2、流花16-2 等大型深水工程项目合同也相继签订,海外项目巴西FPSO、企鹅FPSO 等深水项目齐头并进,标志着公司在海外深水业务上取得新的进展,海洋工程能力不断突 破;同时承揽了一批大型LNG 模块化建造国际项目,其中Yamal 项目是LNG 模块化工厂 核心工艺模块首次在中国建造,体现了国际大型油气商对公司在模块化建造领域业务能力 的认可。

4.3 海油发展

海油发展2019 年6 月上市,公司定位于具有国际竞争力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覆盖 油气产业链从上游到下游的大部分环节:四大核心业务板块:能源技术服务、FPSO 生产 技术服务、能源物流服务、安全环保与节能。公司业务以海洋石油生产服务为核心,重点 发展FPSO 生产技术服务、油田化学服务、多功能生活支持平台、油田装备运维、数据 信息、监督监理等业务,为海洋石油公司的稳产增产提供技术及装备保障;同时通过物流、 销售、配餐等能源物流服务提供全方位综合性生产及销售支持。

公司各项收入近两年跟随油价回升,2019H1 预计增长。公司2017 年和2018 年 收入分别为237 亿和289.7 亿,分别增长22.34%和22.24%,扣非后归母净利润分别 为9.93 亿和9.04 亿,分别增长88.02%、减少8.99%。公司预计2019 年1-6 月的营 业收入为120 至130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6.0%至14.8%、扣非归母净利润为5.3 亿 元至5.6 亿元,较上年同期增长约5.6%至11.6%。

公司收入和毛利主要的由是能源物流服务和能源技术服务贡献。公司能源物流服务侧 重于为海洋石油行业的生产环节和中下游领域提供支持服务,通过海上物资供应及配餐服 务为海上油气田开采提供后勤保障,并通过物流及销售服务协助石油公司将各类油气产品 向下游批发及零售商分销。能源物流服务物资供应量大幅增长。2017 年能源物流服务物 资供应量同比增长27.34%。

能源技术服务重回高速增长轨道。能源技术服务是海油发展的核心业务,主要为石油 公司提供包括工程技术、装备运维、管道技术、数据信息在内的全方位技术服务。海油发 展在依托主业的基础上,不断提升专业技术水平,提高服务质量,加大市场开拓力度,2017 年能源技术服务收入同比增长23.73%。2018 年毛利率小幅上升1.67 个百分点,主要 由于服务费率基本稳定、工作量增长拉动收入增长20.43%

市场领先且经营稳定的FPSO 业务,受益FPSO 景气提升。海油发展是国内唯一一 家具备FPSO 运营能力的能源技术服务公司,是中国海油发展FPSO 业务的唯一平台。公 司FPSO 业务具有较强的全产业生命周期资源整合能力,覆盖FPSO 设计、建造、调试、 运营管理、升级改造等各个主要环节,可实现FPSO 的建设与操作运营的无缝衔接,合理 规划FPSO 的建造投资和运营成本,保证FPSO 全生命周期的最优化管理。全球有在役的FPSO 178 艘,公司拥有FPSO 8 艘,在FPSO 运营商中位列亚洲第二,全球第五,占 有中国近海FPSO 生产技术服务市场绝大部分市场份额,在该市场位居主导地位。

4.4 博迈科

公司是国内领先的具备专业模块设计和建造能力的设施提供商之一。公司专注从事海 洋油气工程、液化天然气工厂和矿业为主的各类模块的设计和集成建造。公司在天津临港 经济区拥有50 万平米生产场地和400 米深水码头,公司拟投资建设天津港大沽口港区 临港博迈科2#码头工程,该项目将为公司增加泊位长度为300m 的码头,为公司承接大 型项目奠定了基础,使公司承接FPSO、FLNG 或FSRU 等项目的总装变为可能。

丰富国际化的项目运作经验+高行业口碑,2019Q1 收入明显增长。公司拥有二十年 的国际化项目运作经验,定位高端客户,主要客户是全球知名的油气开发公司、矿业开采 公司以及行业内总包商和专业承包商,积累了大量模块化产品的设计及建造经验。公司所 在的海洋油气工程类行业景气度滞后于油价波动,前两年经营收入和业绩下滑明显,2019 年上半年公司经营明显回升,营业收入达到4.98 亿,超过前两年全年收入。

强化品牌优势,订单回升带来业绩修复。随着海洋油气领域勘探开发复苏,公司2018 年与MODEC, Inc.签订了FPSO Carioca MV30 项目合同,总金额约为5.7 亿元人民币。LNG 领域公司参与并成功交付了WHEATSTONE LNG、YAMAL LNG 等项目,凭借优良 的产品质量、良好的安全记录、准时交付产品的信誉,再次提升了公司在行业内的口碑, 提升了公司品牌优势。2019 年天然气液化市场强势复苏,公司揽获了重要订单,在2019 年7 月与TECHNIP France S.A.签订了Arctic LNG 2 等项目订单,合同额达42 亿元人民 币,工期为2019 年12 月到2022 年5 月。该项目的顺利执行,有望为公司业绩提供有力 支撑。

……

温馨提示:如需原文档,可登陆未来智库www.vzkoo.com搜索下载本报告。

关注公众号“未来智库”,及时获取最新内容。

(报告来源:申万宏源;分析师:徐睿潇、谢建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