吕雉的野心
汉初,吕雉长期被刘邦的光芒掩盖着,无论是战争还是权谋,我们看到的都是一群当世最杰出的男人在历史舞台上挥斥方遒,荷尔蒙爆棚,将舞台气氛烘托到最高潮。而吕雉,这个前半生颠沛流离的女人,只能躲在幕布后面,静静等待出场的机会。
舞台上,是男人们的群戏;舞台下,是孤独的吕雉。没有人知道,吕雉的心中也有一个梦想,她也想当主角!现在,机会终于来了。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最危险,而政局在权力交接时最危险。如果新的掌权者根基未稳,而旧的掌权者又不甘退隐,则权力动荡在所难免。眼下的政坛,这两个因素全都具备。
吕雉的神经紧紧地绷着,在这个权力交接的敏感时刻,她紧张得几乎整个人都在颤抖。
吕雉虽为一介女流,但在经历了血与火的锤炼后,一股熊熊的野心之火燃烧在她死寂了三十余年的心中。她感觉到,权力的野兽正在体内苏醒,并向她发号施令。
当吕雉看到刘邦终于咽气后,她做的第一件事不是召集朝中大臣为刘邦发丧,而是立即下令封锁消息,然后找来了自己的心腹——审食其(yìjī)。审食其和刘邦是同乡,革命时期专门负责保护刘邦的家人,当然主要是保护吕雉。年轻的吕雉被项羽俘虏后,四处颠沛流离,唯有审食其不离不弃,始终跟在吕雉身边。司马迁在《史记》里怀疑两人有一腿。没有任何寒暄与客气,一见审食其,吕雉开门见山:朝中诸将与先皇都是草莽出身,有的比先皇还牛,让他们北面称臣,心里肯定都不服气。先皇尚且如此,现在新皇帝年龄还小,不除掉这些人,天下如何安宁?
面对自己的心腹,吕雉毫不掩饰她对权力的渴求,而要想握紧权力,首先要除掉这些功臣宿将。
为什么吕雉要这么急迫地铲除这些功臣宿将?很简单,她怕刘邦死后,自己的儿子控制不住局面。
汉帝国建立时,为了安定天下,笼络人心,刘邦封了七位异姓诸侯王,他们分别是梁王彭越、楚王韩信、赵王张耳、淮南王英布、燕王臧荼、长沙王吴芮、韩王信。
此外,刘邦分析秦朝迅速灭亡的原因,认为其中一点就是各地起兵造反时,没有同姓诸侯王出来帮一把。因此,在给异姓诸侯王分割权力的同时,刘邦给自己的亲戚们也分配了权力,激励他们跟自己保持步调一致。
此外,汉初施行的是“郡国并行制”,既有秦朝的郡县制,又有各个诸侯国,诸侯国的权力和级别远大于郡,而且一个诸侯国可以控制好几个郡。
不仅如此,刘邦对这些新生的诸侯国很宽容,允许他们根据各地不同的风俗采取不同的政策。比如,在秦、韩、魏等西部地区要求遵守汉朝的规则;而在赵、燕、齐、楚等东部地区按照当地的风俗自行管理。这些诸侯王有很大的自主权,有权任免其封地的官员,基本上处于半独立状态。
汉朝开国之初,全国有五十四个郡,中央直辖的只有二十五个,另外的二十九个都在诸侯王手里。也就是说,全国一大半的土地都不在中央政府控制下,其中又以齐、楚、吴三国的地盘最大,实力最强。
从人口上来看,诸侯国的人口也比中央控制区的人口多。汉初总人口大约是一千三百万,中央直接控制的人口约四百五十万,诸侯国控制的人口约为八百五十万。当时的首都虽然在长安,但全国的经济中心却是齐国的临淄。当时的临淄有居民十万户,大概五十万人,论GDP,完胜首都长安。
讲这么多,只为说明一件事,由于刘邦的分封政策,导致在他去世后,形成了地方强中央弱的政治局面。虽然单个诸侯王要单挑中央还差点火候,但如果联合起来,绝对有吊打中央的能力。
这些诸侯王各自割据一方,拥兵自重,有造反的本钱,也有造反的能力,这让刘邦寝食难安。在此后的几年内,刘邦又挨个儿收拾这些异姓诸侯王,将他们从王位上一个个全都撸了下来。
吕雉比刘邦小十五岁,不出意外,刘邦将走在她前头,她不得不为自己的将来做打算。这些年来她见惯了政治上的尔虞我诈和宫廷中的权力争斗,没有权力只能任人鱼肉,她需要掌握权力。
吕雉知道刘邦的心思,她愿意为刘邦背负这不义的骂名,于是她做了刘邦想做而不方便做的事情,而且做得彻底、干净利落:彭越被她忽悠到了长安,指使其小弟诬以谋反罪,随即处死,夷三族;韩信被她骗至长乐宫钟室处死,夷三族。到刘邦死时,当初分封的七位异姓诸侯王只剩下了实力尚小的长沙王吴芮。
既然异姓诸侯王差不多都死了,为什么吕雉还不放心?
因为汉初的功臣集团除了这些实力强大的异姓诸侯王,还有朝廷内外为数众多的武将们,如曹参、周勃、夏侯婴、灌婴等,这些“大佬”们手握军权,驻守一方,根基深厚。这帮人能对自己俯首称臣吗?以前他们可都是在民间混的平民,跟着刘邦闹革命,最后只有刘邦做了皇帝,他们会心甘情愿臣服么?
只要一想到这些,吕雉就会愁得整宿睡不着觉。
人一紧张,往往会对形势做出错误的判断,以至于鲁莽行动,吕雉也不能免俗。为了对付这些功臣集团,吕雉拉来了审食其,两人准备合伙将他们一网打尽。
天亮了,长安城的宫门照旧开启,大臣们排着队,像往常一样上朝奏事,然后回到自己的办公室开始一天的工作。
刘邦已经有好些日子没有参加朝会了,好在大臣们已经习惯了,各自忙着手头的工作,谁也没有察觉出异样。
这样的日子一共持续了三天。到第四天,情况忽然有了变化。这天傍晚,一个神秘的背影偷偷溜进了郦商的家里。郦商是著名说客郦食其(yìjī)的弟弟,常年跟随刘邦四处征战,汉帝国建立后在长安身居要职。作为长安城的军政要员,郦商的消息异常灵通,在宫中也有不少耳目。在这“功臣多如狗,权贵满地走”的长安城,要想这官当得安稳,掌握第一手消息很重要。
神秘人告诉郦商一个重磅消息:刘邦已经驾崩!
郦商悚然一惊:“什么?陛下已经驾崩?为什么宫中没有任何消息放出来?”
神秘人告诉他:“这是因为,吕雉和审食其正在宫中密谋,要趁此机会将功臣集团一网打尽,你也不例外!”
郦商沉默了,他是武人出身,跟着刘邦南征北战,在战场上流血拼命,好不容易才有了今天的身份和地位。为何一夜之间,形势突变?
都说最毒妇人心,现在看来,果然如此啊!郦商可不是坐以待毙之人,他不想等屠刀落下来,他要阻止吕雉。当然,这事儿可没那么容易。吕雉要想夺权,必然要除掉这些功臣集团,且不说郦商能不能见到吕雉,就算见到了吕雉,能不能说服她也是个问题。为此,郦商绕了个圈子,他先找到了辟阳侯审食其。他想,这小白脸跟吕雉关系不一般,如果能说服他,说不定事情还有转机。
想到这里,郦商立即赶往审食其家里。一见面,郦商开门见山:“听说陛下已经去世四天了,宫中还不发丧,你们到底干啥?”审食其吓了一跳,支支吾吾道:“没有的事,不要瞎说!”郦商继续追问:“听说你们还想趁机诛杀功臣宿将?”审食其连忙否认:“谣言,这绝对是谣言!”郦商看了他一眼:“但愿是谣言吧,要是真这么搞,天下就危险了。别忘了,陈平和灌婴手上有十万大军驻守荥阳,周勃跟樊哙率领二十万人定燕、代,这些人可都不是善茬。要是让他们知道宫中想铲除功臣宿将的话,这些人必定会发兵攻入关中,到时候大臣内叛,诸侯外叛,大汉可就完了!”
审食其听完,顿时抽了一口冷气。当初吕雉跟自己透露这个想法的时候,他也觉得太过疯狂,但是慑于吕雉的权威,他没敢当面说。如今听郦商这么一分析,审食其顿时就泄气了;人家说得没错啊,这些“大佬”们手上都有兵,又是在战场上跟项羽死磕过的人,战斗经验值满格。人家一个不爽,分分钟就能攻入关中灭了自己。自己跟吕雉手上没兵,还玩个屁啊!趁早断了这心思吧!
想到这里,审食其赶紧入宫,将赤裸裸的现实告诉了吕雉。
吕雉听完审食其的劝告,这才意识到自己确实有点操之过急了。要跟这帮手上都有兵权的猛人斗,自己手上的筹码根本就不够上台面,实力差距过于悬殊。
冷静,要冷静!想到这里,吕雉只得压下自己心中这个邪恶的念头。几天后,朝廷正式发丧,将刘邦驾崩的消息昭告天下。五月,刘邦葬于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
讣告一出,天下缟素。三天后,太子刘盈正式登基。
良家妇女的黑化史
虽然吕雉这次悬崖勒马,没有选择跟功臣集团摊牌,但这并不代表她会就此罢休。她在等待,等待一个合适的机会,将这帮牛哄哄的功臣宿将们一网打尽,好让自己能睡个安稳觉。
在一般人的印象中,吕雉一直是一个反面角色,心狠手辣、残忍歹毒、为达目的不择手段,这些都是她的标签。
但,这不是历史的全部真相。拨开历史的重重迷雾,我们不难发现,年轻时的吕雉也曾有一颗少女心。那一年,她待字闺中,做着和紫霞一样的梦:我的意中人是个盖世英雄,有一天会穿上金甲圣衣,脚踏七色云彩来娶我。怀着对爱情的美好憧憬,她拒绝了很多追求者。
一次酒宴上,父亲给她指定了未来的丈夫,一个叫刘邦的中年油腻大叔。父亲不仅让他白吃了一顿饭,白喝了酒,还提出把女儿吕雉许配给他。吕雉的母亲有点不高兴:“你不老说自己这个女儿不一般,想把她嫁给贵人吗?沛县县令跟你关系这么好,想娶她,你都不肯,现在怎么随随便便就把她嫁给了刘邦那小子?”
然而,直男癌吕公根本不理会老婆,反而斥责她:你一娘们儿懂什么?我为女儿找的夫婿将来必定成就一番事业。
吕公为什么放弃沛县县令,执意要把女儿嫁给刘邦?说起来,有一个非常好笑的理由,他会看面相,还说刘邦是潜力股,以后必定是个大人物。
相面一事,过于虚妄,吕公之所以搬到沛县,是为了避仇。因此,我更愿意相信,吕公是想在当地找个靠山,扎下根,而刘邦这样一个在黑白两道通吃的人物,正是吕公的最佳选择。
这之后,吕公又将吕雉的妹妹嫁给了卖狗肉的樊哙。
在古代社会里,婚姻恪守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很多时候,婚姻一般是作为家族利益的联合,或是共同养家糊口、养儿育女、延续后代的需要。至于感情?不好意思,统统都要让位于现实利益。
就这样,吕雉成了刘邦的妻子,并在此后的岁月中成为彼此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如果说刘邦是一个勤奋、踏实的顾家男人,或许夫妻感情会略好一些。但很显然,刘邦并不是一个合格的丈夫,结婚以后,刘邦还是那个德行。司马迁在《史记》中说刘邦有两大爱好:好酒、好色。
刘邦爱喝酒,经常到隔壁王寡妇、武寡妇家赊酒,喝醉了倒头就睡。此外,刘邦在娶吕雉之前,已经与一个曹氏女子生一个大胖儿子,叫刘肥。吕雉哪是嫁了个老公啊,分明是多了个儿子。刘邦对这个家庭一点贡献都没有,还常常出去惹事儿,一点都不让吕雉省心。
家徒四壁,丈夫又不可靠,还贪酒好色,这就是吕雉婚后的苟且生活。
尽管如此,年轻的吕雉没有任何抱怨,她照顾刘邦的私生子,伺候他的父母,生儿育女,还带着一家人种田织布,努力经营着这个小家。刘邦工作忙,经常需要出差,不太过问家里的事情,吕雉就背着两个孩子到田间干活,从来没叫过苦和累。
几年后,刘邦在押解的路上私放了犯人,工作丢了,家也回不去了,只好逃到山里当起了“山大王”。吕雉受到牵连,被关到了监狱中,受尽了侮辱。
出狱后,吕雉心心念念的依然是自己的丈夫。她每个月都要长途跋涉,独自一人翻山越岭,去给刘邦送饭送衣服。
没过多久,天下大变,各地豪强纷纷揭竿而起反抗暴秦,刘邦也斩了个白蛇凑热闹,将脑袋拴在裤腰带上,带领大伙儿闹革命。
那么,吕雉呢?她的生活有没有好转?答案是没有!自从刘邦闹革命后,吕雉在家担惊受怕,惶惶不可终日。有一次,刘邦被楚军追杀,狼狈逃窜,路上刚好遇见了自己的一双儿女,于是带着他们一起跑路。可是楚兵追得急,车子跑得慢,眼看要追上,刘邦急了,毫不犹豫地把一对儿女推下了车。
司机夏侯婴见状,赶紧刹住车,把俩孩子抱上了车。刘邦很恼火,又推下车,夏侯婴再捡,不知日后这姐弟俩有没有留下心理阴影。
后来,刘邦又一次败了,吕雉和刘太公被项羽俘虏。两军再次对阵时,项羽把吕雉和刘太公绑起来,支起大锅,要挟刘邦:不投降,我就把你爹煮了!
不料,对面的刘邦却是哈哈一笑:我俩曾经也是兄弟一场,我爹就是你爹,你要是把你爹煮了,记得分我一碗汤哦!
一个连老爹都不管不顾的人,怎么能指望他会爱惜顾及自己的妻子呢?不管你信不信,吕雉至少是不信的。
刘邦在乎妻子家人吗?当然在乎,只不过他的在乎是有前提的,那就是,不危及自己,不危及江山。
那时的她,每日只能蜷缩在阴冷潮湿的囚室一角,望着窗缝里投进来的一抹月光,思念不知身在何处的丈夫。他还好吗?他会打败项羽,来接自己吗?这种囚徒生活,吕雉一过就是两年多,直到楚汉议和后,吕雉和家人才被放回来。历经千辛万苦、九死一生,吕雉终于活着回来了,支撑她活下来的唯一希望,除了她的两个孩子,还有刘邦——她唯一的依靠。
然而,当她千辛万苦回到刘邦身边时,却发现,他身边早已有了另外一个女人。这个女人叫戚夫人,比她更年轻,更漂亮。而此时的吕雉,早已青春不再。
当吕雉在监狱里煎熬的时候,刘邦却不顾她的生死,一转身就爱上了别人。
那一刻,我分明感受到了吕雉心里的寒意和恨意。她委屈,她不甘心!恋着你弓马娴熟、通晓诗书、少年英武,跟着你闯荡江湖、风餐露宿、受尽了世上千般苦,你全不念三载共枕如云如雨,一片恩情化作粪土......她不知道还能去依靠谁,信任谁。那一刻,她的信念轰然倒塌。可是,吕雉再委屈又能怎样?他已是大汉的皇帝,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没有人能替她主持公道。吕雉只能将所有的苦水咽下去,然后继续照顾两个年幼的孩子。毕竟,眼下刘盈已被立为太子,这是她唯一的依靠。
她已经活得够小心翼翼了,然而,还是有人向她发出了挑战。这个人就是戚夫人。
对于一个男人而言,美丽女人的眼泪是最厉害的武器,刘邦对此完全没有免疫力。在戚夫人的强烈要求下,刘邦动了换太子的心思。
吕雉慌了,她知道,如果太子刘盈被废,母子二人在群狼环伺的朝堂内一定会被撕咬得连渣都不剩。欺负我可以,欺负我儿子,绝对不行!当一个母亲需要保护自己的孩子时,羊会变成狼,狼会变成魔鬼。她太清楚等待她们母子的是什么。为了自保,吕雉不得不放下所有的尊严,去求“商山四皓”出山,给自己的儿子站台。
吕雉果断狠绝的一面在此时慢慢展现,她不想再做被宰的羔羊,她要掌握自己的命运!
情爱已如云烟,夫妻之情也不过虚幻,她唯一能依靠的,只有权力。
从现在起,我们不能再叫她吕雉,而应该叫她吕后。
刘邦不方便做的事,吕后来做;刘邦下不了决心杀的人,吕后来杀。智诛韩信作为吕后的政治首秀,震惊了朝野,一向深处宫闱的妇人居然在关键时刻如此临危不惧、果敢狠辣,不费一兵一卒就除掉了用兵如神的韩信,就连刘邦也对吕后另眼相看。
紧接着,吕后亲自出面诛杀彭越,灭其三族,将其做成肉饼遍赐诸侯王。一年之内,吕后连杀汉初三大名将中的两位,满朝文武都对她敬畏不已,而她也一举树立了自己的威信。
为了保住刘盈的太子之位,吕后多方拉拢,找人给太子站台。当刘邦转身时,才猛然发觉:太子羽翼已成。
终于,再没有人能动得了她,她凭本事坐稳了后位。
所以说,吕后之所以成为吕后,一半是天资,一半是被逼的。命运的洪流逼得她不得不像狼一样长出爪牙,而吕后也在这条路上越走越远,再也回不了头。
刘邦去世后,太子刘盈继位。大汉帝国进入了吕后时代。
更多内容,敬请关注《这个汉朝太有意思了》(1-4卷),京东套装满100减50,当当5折抢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