火烧白宫的背后——美国为何要挑战日不落帝国

2019-07-07     候塞雷的历史手札

烧剩下的美国总统府

1812年6月18日,美国向英国宣战,英美战争爆发,史称“美国第二次独立战争”。

战争一直持续到1815年2月17日,其中在1814年8月24日,英军还攻入华盛顿,一把火将总统府烧得只剩外墙。

为什么美英两国会在29年之后再次大打出手,恐怕还得从美国独立战争获胜之后说起。

美国独立战争

美国在自己的努力和欧洲国家的援助下赢得独立战争之后,英国人并不甘心失败,一直想要夺回这些富饶的殖民地。

很快,强大的英国皇家海军封锁了美国海面,严禁美国船只驶入加拿大与西印度群岛,并且利用自己的强大国力迫使其他欧洲国家疏远美国。西班牙人借此机会干脆就跟美国杠上了,美国在国际上被彻底孤立。

与此同时,英国向美国大规模倾销廉价工业品,同时抬高了进口美国商品的关税,取消对北美原13个殖民地的一切贸易优惠,一套组合拳令从殖民地时期开始就严重依赖英国的美国经济遭到重创,从1784年到1786年,美国从英国进口货物总价值760万英镑,而出口货物仅为249万英镑,严重的逆差让美国经济雪上加霜。

出口的减少,出口产品转内销直接冲击了国内物价,加上战争时期各州滥发货币,更加冲击了原本就脆弱的物价体系,大量中小农场主、商人破产,工人失业,退伍军人领不到补助,造成了严重的社会动荡,甚至起义,美国处在国家分裂的边缘。

美国人更加对英国人恨之入骨,对于政治与经济彻底独立的希望也越来越迫切。

约翰·杰伊前往伦敦签订《杰伊条约》

但是事实摆在面前,美国对英国的经济依赖过于严重,短时间内没有合适的替代市场,想摆脱英国控制和对英国的依赖性,就必须发展自己的市场、贸易和盟友。

为了缓和与英国的关系,为美国赢得宝贵的发展空间。1794年5月,美国派特使约翰·杰伊赴英谈判,双方于1794年11月19日在伦敦缔结《杰伊条约》。

尽管条约使美国丧失了自己在领土主权和贸易方面的部分利益,引起了国内亲法的民主共和党及其支持者的不满,并且使得原本与美国存在同盟关系的法国大为不满,美法关系就此开始恶化,终致爆发了1797年的XYZ事件和1798-1800年的美法准战争。

然而条约成功获得了英国谅解,英国人解除封锁,避免了英美之间再次爆发战争的可能,也避免了美国卷入因为法国大革命引起的欧洲战争,为独立之初的美国赢得了一个相对和平的国际环境,为美国的发展获得了宝贵的喘息时间。

进入广州的中国皇后号

美国的妥协很快就得到了回报。得益于当时美国奉行孤立主义外交的政策,美国在欧洲战争中游刃有余:当欧洲大陆各国被迫选边站、与敌对方大打出手时,美国船只却在欧洲大陆之间顺畅来往,将自产的工农业产品输入到欧洲,或者在欧洲各国之间当起了跑腿。

中立国的身份为美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和大量的财富,1792年美国人在贸易中挣了约740万美元,1796年达到了2100万美元,在1807年达到巅峰,为4210万美元。

而且海运业的发展也促进了造船业和对外贸易的发展,1792-1807年这15年之间,美国出口贸易的获利相比翻了5-15倍,国内经济得到快速发展,以至于当时的美国的政客约翰·伦道夫把当时获利颇丰的中立国贸易称为:“战争的蘑菇”。

除了欧洲,中国也是美国的贸易对象。从“中国皇后号”商船开始,到1792年,中美通商尚不到十年,美国在中国的贸易额便跃居第二位,仅次于英国,大量的美国人在对华贸易中发了大财,并且在中美政府之间还没有官方正式往来、签订外交文件时,商人一直充当驻华领事的身份,他们被称为“大班”,管理美国对华贸易。

除了正当贸易,美国人还干起了鸦片走私的勾当。1805年,三艘美国双桅帆船载着烟土从土耳其的士麦那结口出关,其中两艘来自费城,一艘来自巴尔的摩,当年美国运出烟土124包零51箱,这些烟土最后都到了中国。

法国大革命

但是随着英法战争的规模不断扩张,1793年,英国宣布封锁法国所有港口,没收所有中立国驶往法国的运粮,企图断绝法国粮食供应,扼杀法国大革命。英国海军还在加勒比海域捕捉到正在与法属岛屿做交易的300艘美国商船,

1793年12月6日,英国枢密院命令海军在海上扣留所有装载有法国殖民地产品或者装载供应法国殖民地的物资的船舶,这些船舶中就包括了中立国的船只。

1794年,英国又宣布拦截装载有军用品和造船物资的前往被封锁的港口的船只以及所有开往被封锁港口的船只,连渔船都不行。

1803年开始,英法两国开始相互使用封锁政策,试图将对方扼杀。

1806年11月21日,拿破仑一世颁布《柏林敕令》,规定所有隶属于法国的各国,与英国不仅不准发生贸易关系,而且要断绝一般来往;对法国统治下的欧洲的英国侨民,一律宣布为战俘;所有英国的货物和商船,全部没收。

此后,拿破仑一世又陆续颁布了《华沙敕令》(1807年 1月)、《米兰敕令》(1807年11月和12月)和《枫丹白露敕令》(1810年10月),进一步加强对英国的封锁。

切萨皮克号事件

所有这些法令针对的几乎都是美国这样的中立国,恪守孤立主义外交的美国难以在国际上独善其身,不得不卷入这场战争,可谓是被失火的城门殃及的池鱼。

法国人的经济封锁主要集中在欧洲,对美国商船的捕获也主要集中在欧洲地区,尽管伤害了美国人的利益,但是相对英国人来说要文明很多,数量也只有英国人的一半。

而英国人除了在大洋上拦截美国船只,干脆就利用《杰伊条约》自由进出美国港口,以港口为基地捕获美国商船。从1804到1807年,三年期间英国捕获了近千艘美国商船。

同时,大量英国海员为了躲避战争,并且获得更好的待遇和工资选择逃上美国船只,而英国人为了增强己方海军,经常拦截美国船只,强征美国船只上的英国船员,这更加加深了美英两国之间的矛盾,最终的爆发点便是“切萨皮克号事件”。

杰斐逊对此事也是怒不可遏,他在国会报告中指出在三年之内英国强征美国船只、强征美国船员的事件达到了6057件,这严重侵犯了美国的国家主权与美国公民的人身自由与人权。

时任美国总统托马斯·杰斐逊

美国的经济利益遭到损害,国家尊严被无情践踏,为了表明自己的态度,表明美国人不好欺负,同时也为了对英国的经济造成压力,迫使英国人放弃经济敌对,1807年12月,美国国会通过《禁运法案》,禁止一切船只离开美国前往外国港口,意在用中断对英国的农产品供应来教训英国。

不料,禁运不仅没能给英国造成伤害,反而差点使美国经济全面瘫痪,美国出口额从1807年的10800万美元下降到1808年的2200万美元,进口额则从13850万美元减少到5699万美元,美国北部的商人遭到了重大打击,航运业损失了1225万美元的纯利润,关税收入干脆就没了。

依赖出口的大量农产品也不得不转回国内销售,市场上农产品供大于求,价格遭到了腰斩,在费城,小麦从1807年的1蒲式耳1.33美元跌到1808年的不到1美元;在查尔斯顿,每百磅烟草从6.75美元暴跌到3.25美元。

甚至连总统本人的种植园也难逃厄运,1809年杰斐逊离任时,由于价格暴跌和经营不善,他的种植园已经负债2.5万美元。

《禁运法案》令美国回到了独立战争后的英国封锁期,可以说是伤敌五百自损一千,没让英国人服软反倒差点把自己给弄死,惨重的代价令美国各个阶级都对禁运法和英国恨得咬牙切齿,1809年美国政府顶不住压力被迫废除了声名狼藉的禁运法。

美国军队

最终在1809年4月19日,美国对英国妥协,英美双方签订了《厄斯金协定》,美国人以为英国人会就此放弃针对美国的封锁行动,甚至还准备了装满原料的开往应该的船只,打算趁着英国废除法令生效日开始狠赚一笔,却没想到英国人直接就撕毁协议,拒绝接触封锁,双方回到了僵持的局面。

为了对外贸易,美国人又做出了其他妥协,1810年5月美国通过了《梅肯法案》,开放对英国和法国的贸易。与此同时,拿破仑向美国抛出了橄榄枝:针对美国的《米兰法令》和《柏林赦令》从1810年11月1日废止。

美法两国的关系的改善对英国尤其是英属西印度群岛等地的贸易造成了极大影响,尽管当时的美法不结盟,但是敌人的敌人就是朋友,拥有共同敌人的两国走在一起,就相当于结盟,这便使得英美两国的对立情绪越来越严重。

美英战争

除了经济上的矛盾,实际上美国人自己对英国人也有不小的企图。

美国独立之后,美国人对加拿大的征服工作开始提上日程,华盛顿、杰斐逊等人都不止一次在公开场合表示要征服加拿大,他们认为“只有北美每一英亩的土地都被美国公民占领,才算是奠定了未来帝国的基础”。

华盛顿在1778年就说:“如果那个国家(加拿大)不跟我们合在一起,那他将成为我们党危险的敌人,至少是麻烦的敌人。”

当时美国的统治集团时刻在寻找合适的机会,等待着北上一举摧毁加拿大,摧毁英国在北美的殖民根据地,完成北美统一,彻底摆脱对英国的依赖,成为北美的主人。

彪悍的印第安人

英国人也不是软柿子,他们以加拿大为基地,在美国西部资助当地的印第安人,寻找代理人进行活动,试图从内部分裂美国,在西部和北部则不断挑唆印第安人袭击美加边界、美国与印第安人的西部边界。

而印第安人在英国政府的策动下,对美国边民发动了无数次的进攻,多次打败美国正规军,特别是1811年秋,印第安人在西北地区蒂普卡努地区打败了美军。在1812年8月,杜堪士率领的肖尼印第安人从美国人手中夺取了底特律;1813年5月,杜堪士在加拿大境内泰晤士河畔的战斗中再次打败美国人。

英国皇家海军除了封锁海面,还在大湖区域禁止美国船只航行,甚至还联合西班牙南北夹击,扼杀美国。

英军与印第安人合作

同时,在《巴黎和约》签订之后,英国人马上就后悔把俄亥俄等地区给美国人,英国人只承认美国占领密西西比河以东的土地,其余地区仍有异议,并且继续驻军,并且一遇到合适的机会就出动挑衅美军。

英国人的借口有两条:

第一:俄亥俄州已经划分给了美国,但是与圣劳伦斯的贸易关系依然存在,皮毛商人需要时间来出手手里的货物,撤出该地需要时间。

第二:印第安人认为自己才是这片土地的主人,英国人只是外来入侵者,无权将他们的土地转让出去,如果英国人将土地转给美国人,那么印第安人将会发动对英国人的大规模进攻,杀死英国人。英国人无法接受这样的局面。

1791年,美国就边界兵站英国人不撤兵的问题谴责英国公然破坏《巴黎和约》,但是英国人不为所动,反而在1793年在底特律西南部曾设兵站并且通知美国公使说:“英国政府打算无限期地占据西部据点。”

中部白色为路易斯安那,正好卡住美国西部

除了北部不愿意撤出,英国人对于美国的路易斯安那也是垂涎已久。自从美国从法国手中购买了这么大块的土地之后,英国人就一直拒绝承认美国人对路易斯安那的购买权,甚至派遣间谍,妄图挑起美国与西班牙的战争。

与此同时,英国人积极资助美国境内尤其是新购买的路易斯安那境内的分裂分子,1804年美国人亚伦·柏尔在美国西部组织叛乱力量的时候,英国人就给予了金钱与军火援助;同一年,英国人还支持联邦党人将新英格兰并入英国。

尽管后来美国人吃下了路易斯安那,当时的西进运动进行得也是轰轰烈烈,西部就是他们的金矿,是他们发财的乐园,无论是北方的资本主义工商业还是南方的奴隶制种植园,他们都希望在西部挣个盆满钵满。

但是这必然会与本地印第安人起冲突,双方不断爆发冲突。这对英国人和西班牙人来说却是个天大的好消息,他们支持印第安人并且夺取了一场又一场的胜利。这令美国人不禁大为光火,将与印第安人的战斗的失利归咎于英国人在背后不知廉耻的援助。

火烧白宫

从英美双方不断爆发的摩擦中不难看出,英国封锁美国经济、劫持美国船员、不断支持美国境内的分裂份子、挑唆印第安人进攻美国边境线、践踏美国国家领土主权与国家、民族尊严的背后,是其始终致力于颠覆美国这个新生的国家政权,将美国再次肢解回13个殖民地的状态,力求恢复英国在北美一家独大的局面,

英国人各种侮辱性的行为促进了美国国内民族主义情绪的蔓延与爆发,美国人民感觉到自己受到了极大的侮辱,对英国复仇成为了当时国内思想的主流,爱国主义热情空前高涨,直接刺激了美国国内更加独立自主的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

而且美国人也不断谋求对《巴黎和约》中已明确但是未移交地区以及加拿大的控制,谋求经济、政治上的平等、独立与国际发展机会,以期建立自己的帝国。

加上当时英国深陷欧洲战场,与拿破仑打得不亦乐乎,在北美地区力量较为薄弱,美国人认为这是一次千载难逢的机会,只要仗一打,生米煮成熟饭,英国人将再无回天之力。

最终,美英双方的所有诉求只能通过战争来宣泄。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utWFGwBmyVoG_1Zj5ce.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