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而最让人难忘的就是火把节。火把节是祈祷幸福、祝福吉祥的节日。火把节那几天,人们清洗炊具,杀鸡宰羊,筹办丰盛的节日晚餐。
火把节是彝族文化的象征,是彝族传统中最为重要、最盛大的节日。有着深厚的民俗文化内涵,蜚声海内外,被称为东方的狂欢节。
夜幕降临时,彝族左脚舞拉开了夜晚的序幕,在广场上点燃篝火,彝族姑娘、小伙儿和游客以及当地居民聚集在一起,手拉手围成一个大圈,跳起舞来。
多少年来,火把总在眼前闪烁,总在心中舞动,清脆欢乐的彝族歌声老是在耳边回旋。一直想谋面彝人古镇,领略火把节的热烈,感悟彝寨的风土人情。
彝族姑娘能歌善舞。跳舞最出色姑娘拉上她阿哥的手,走到舞台中间,跟着音乐,跳起彝族舞。
人们穿着漂亮的彝族服装,手牵着手,嘴里哼着彝家的山歌跳着彝家的左脚舞,戴着漂亮的头饰,脸上露着开心的笑容。
袅娜的舞的步调,撩人的腰身,在彩色的圆周里释放彝家儿女满怀的欢喜;
阳刚奔放的舞步,阴柔飘逸的舞姿,舞出一个民族崇拜、热爱火种的余韵;
粗犷豪迈的号子,细腻优美的歌谣,唱出彝家人创造美好生活的艰难而幸福的历程。
有人说火把节是生存者与毁灭者,有人甘愿照亮,有人在黑暗中坚守。用更大的关怀更宽广些的爱,保洁时间,封存记忆。
像极一些不容分说的燃烧,热情,死亡。纵然被挖空心思,仍能肝脑涂地,复述原野、乡村,像极丛林里的一些鸟让伪山虎逃窜,让飞翔者心中的语言总大于表情大于时间。
人总有一种情结,热闹了想寂寞,寂寞了又盼热闹。这就叫做怀旧情结。同样,我也不能免俗。
来到高高的望江楼上,单薄的轻纱被江面上吹来的轻风微微扬起。带上您心爱的人,一起享受清晨的彝人古镇,体验原汁原味的彝族文化风景。
似乎是沉醉于那古亭楼宇间,其间清风徐徐,送来几许淡淡荷香。
这里每一处都蕴含着匠心,每一处都透露着情怀。影还是那影,光还是那光,天上的太阳还在,师法自然、天人合一。
岁月把那静静赏荷的昔人淡褪,现实的洪流带来了好多匆匆的摄影师。人们把荷花的丽姿塞满相机而去,却不让高洁清新的荷风吹过干涸的心田。
从小在平遥古城长大的我,一直对古有种特有的情节,想把全世界的古城古镇都走一遍,感受不一样文化底蕴,于是,我来到了彝人古镇。
走进大门,一道巍峨壮观的大牌坊上,横书彝人古镇四个大字,举头仰望,一种磅礴之势迎面而来。
彝人古镇是个弥漫着古香古色、彝族风情的地方。在这里,你可以尽情地享受彝家兄妹的热情。
步入其中,让我们感受到的是一种久违的历史和文化的气息。放眼望去,这一片风格独具的建筑区,从规划布局到建筑结构,从园林艺术到景观节点,在古典中构筑了现代气韵,在传统中凝固着时尚精神。
可是这样的小古镇,却极其温暖安静。站在青砖绿瓦的街道,想要喧嚣都不可能。清晨烟火气息的彝人古镇,更显清静。
有人说,彝人古镇是浓缩了一个彝族,乔迁了—段江南。也有人说是街街流水潺潺,户户世外桃源。古镇还有一个特点,就是百分之九十的户型都可以以铺养房 。我钟情于这里的一座座古石拱桥,形态各异而安然自若,稍不留神脚下就能踩到斑斑驳驳的青苔,恍惚间自己已然穿越千年的某个时代,岁月悠然,此经流年,时间若指尖划过的一缕青烟!
行人是渺小的,彝人古镇的络绎不绝,匆匆脚步,带不走几粒砂子;自由的行走可通天下,可阅览风尘无数,却动摇不了这深厚的异族文化。豪无疑问,对于彝人古镇,我也只是个过客。
彝人古镇,她正在成为楚雄展示民族文化的平台和发展特色旅游的新亮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