撰文:翟星辰
提起史玉柱相信大家并不陌生,他是当今中国商界上具有争议性和具有传奇色彩的人物之一。
早年,脑白金“今年过年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广告词,可谓是红遍大江南北了。然后因巨人大厦而迅速坠落。
经过几年的蛰伏之后,史玉柱依靠“脑白金”和“征途”重新崛起,人生呈现一个精彩的“N”形转折,被誉为当代中国企业界的传奇人物。
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他是一个著名的成功者;从亿万富翁到一无所有,他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再从一无所有到亿万富翁,他是一个著名的东山再起者。
辞官创业
年少时,史玉柱以安徽怀远县总分第一的成绩从怀远一中毕业。1984年毕业于浙江大学数学系,分配至安徽省统计局。1989年1月,毕业于深圳大学研究生院,为软科学硕士,随即下海创业。
当时,史玉柱研究生毕业的时候年仅27岁。并且在这个年龄当上处级干部,如果史玉柱继续留在统计局,未来的仕途的确是 “不可限量”。
不过,史玉柱却没有接受这样命运的安排。他回到安徽,便递交辞职信,申请辞职,并告诉自己的家人:“我要下海。”
因为,真正的成功者是不会安于现状,更不会甘于现状的。史玉柱正是这样的一个人。
领导和同事们都为他惋惜,连平素最了解他的父母此时此刻也感到不可思议。稳稳当当的“官”不做,舒舒适适的日子不过,偏要辞职,自己把自己推到东漂西泊的未知中去,不是发了“疯”又是什么?但是,只有史玉柱自己明白,他的心里正涌动着一股不可遏制的创业冲动。
通过合肥卖录像机的朋友,史玉柱认识了当地的一些计算机界的人。其中就有一个专门卖计算机的代理,也就是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商,于是,史玉柱就找他借了一台IBM的电脑在家里自己编软件。
不久,在史玉柱合肥的家中诞生这套后来被称为“M-640l”的文字处理软件。史玉柱送了一套给原单位。从此单位的四通打字机被放到一旁没人用了。那个时候,金山的WPS还没有上市。
1991年4月,史玉柱带着汉卡软件和100多名员工来到珠海,注册成立珠海巨人新技术公司(巨人集团的前身)。
1991年,巨人汉卡的销量一跃成为全国同类产品之首,公司获纯利1000多万元。在此期间,巨人集团又开发出中文手写电脑、巨人防病毒软件等多种产品。1992年,巨人集团的资本超过1亿元,史玉柱本人也被罩上各种各样的光环,迎来第一个事业高峰。
脑黄金
在国外软件大举进军中国,抢走了汉卡的市场份额,侵占了巨人集团其他软件产品的生存空间之后,急于从IT困境中突围的史玉柱把目光转向保健品,斥资1.2亿元开发全新产品——脑黄金。一旦选准新的目标,史玉柱强烈的营销意识再次显现。
脑黄金是一个华丽的名头,其成分是一种多不饱和脂肪酸,学名DHA,功效则见仁见智。不过,在那个年代,功效并不是最重要的竞争筹码,广告才是,而史玉柱是玩广告的高手。
在广告语上,瞄准多灵多鱼脑精的“五盒一疗程”,脑黄金打出“四盒见效”。在媒体投入上,脑黄金在中央电视台以形象宣传为主,比如12月1日在A特段播出30秒广告;区域媒体以功能诉求为主,侧重地方日报、晚报,三天一期,辅之以科普文章,加上海报、挂旗等户外宣传。
“既有贼心又有贼胆”的史玉柱采用铺天盖地、无孔不入、狂轰滥炸式的广告策略加之渠道建设和严格管理,让一款全新的保健品在12亿中国人中家喻户晓。当年,史玉柱和他的脑黄金一起,成为妇孺皆知的明星。
与此同时,巨人大厦动土。这座最初计划建18层的大厦,在众人热捧和领导鼓励中被不断加高,从18层到38层、54层、64层,最后升为70层,号称当时中国第一高楼,投资也从2亿元增加到12亿元。史玉柱基本上以集资和卖楼花的方式筹款,集资超过1亿元。
1996年,巨人大厦资金告急,史玉柱决定将保健品方面的全部资金调往巨人大厦,保健品业务因资金“抽血”过量,再加上管理不善,迅速盛极而衰。巨人集团危机四伏。脑黄金的销售额达到过5.6亿元,但烂账有3亿多。
1997年初,只完成了相当于三层楼高的首层大堂的巨人大厦停工,各方债主纷纷上门,巨人现金流彻底断裂。媒体“地毯式”报道巨人财务危机。30天之内,上千篇报道铺天盖地地演绎了从天堂到地狱的现实版本,赞美和欢呼突然变成了气势汹汹的质问和指责。
史玉柱成了背负2.5亿元债务的“中国首负”。不久,便黯然离开广东。
再创业
2000年,是史玉柱崛起的一年,相信大家肯定都听过一句话“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
没错脑黄金失败后,史玉柱创立“脑白金”继续努力,曾经创下过一年销售额高达13亿的惊人数量,也是当时保健品中销售量最高的存在。
史玉柱开始策划脑白金的市场推广。与“脑黄金”一样,“脑白金”也是一个华丽的名头,主要成分是褪黑素,据说有助于睡眠。史玉柱称,他和团队在推广前进行了试吃,发现效果杠杠的。
脑黄金项目成功后,史玉柱一口气推出了12个保健品,以及十几个药品。他觉得只要复制脑黄金的玩法,一样能把这些项目做成。
要推广产品还需要资金,而史玉柱当时已经没有钱了,连开车的油钱都掏不起。几经尝试,他跟朋友借了50万元,然后分成4份:25万元生产产品,5万元发工资,5万元做储备,15万元打广告。
广告方案上,他们采用了“今年过节不收礼,收礼只收脑白金”的文案,并设计出两个很丑的卡通老人。多年来,这个广告方案多次被评为“最差广告”,但在效果上,又是最成功的广告之一。
脑白金运用脑黄金的营销策略以星火燎原之势迅速占领全国市场,稳居保健品市场榜首。
2002年,史玉柱又推出了第二款保健品——黄金搭档,是一种维生素及矿物质补剂,也很快做成了爆款,排名仅次于脑白金。
钱多了之后,史玉柱还做了一件惊世骇俗的事情:他把以前欠的2.5亿元债务都还了。之后史玉柱第一件事,就是将所有的债务还清,之后买下深圳的巨人大厦,同时建立“巨人网络”公司,开发游戏。
对于,史玉柱的经历,很多人都觉得这是一个奇迹,一般人负债2.5亿肯定会被打倒,但是他确实越发的厉害。
巨人网络成立后,2006年,除了一款非常火热的游戏《征途》,这款游戏给史玉柱带来了很大的一笔收入,同时也让他看到了游戏的希望,之后巨人网络还除了征途2、艾尔之光、仙途、巨人、球球大作战、街篮等知名游戏,同时,巨人网络上市成功。
网络“征途”
史玉柱每天过着黑白颠倒的生活,原因是他喜欢玩网络游戏。“我是骨灰级玩家。”史玉柱颇为自豪地说,“还不如我自己开发一个游戏。”
2004年11月,上海征途网络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征途网络”)正式成立。刚刚进入戏市场之时,史玉柱并没有将国外游戏公司放在眼里。
2006年的一个展会却彻底改变了史玉柱的看法。在上海的ChinaJoy展会上,史玉柱看到气势的大作品很少有国产的,几乎都是国外公司的大作。而明年即将投放市场的大产品当中,几乎全部都是欧美的游戏,有的产品的规模甚至在《魔兽》之上。
“我觉得明年大家就能感觉到,欧美游戏的市场份额迅速上升,三年之后外国的游戏占中国市场的主导。”史玉柱说。
在市场已经进入非常明显的大制作时代的时候,国内多数网游公司还处于小作坊阶段。史玉柱认为,研发在4000万元以下的产品已经不可能再形成气候了,这和两三年前是完全不一样了。
《征途》的研发花了4000万人民币在国内已经算多的了,但是欧美游戏多是以千万美金为单位的研发费用,这相当于投个三五百万人民币拍个连续剧你去和好莱坞大片去比。
有游戏同行分析,以史玉柱的营销策划能力,如果辅之以国外跨国公司的游戏制作能力,应当是一个绝佳的搭配。史玉柱表示不排除这种的可能性,但是现在还没考虑过代理国外游戏。但私下里,史玉柱说,自己不喜欢玩国外的游戏。
获悉史玉柱在网络游戏方面准备走研发的道路之后,已成对手的陈天桥仍旧通过段永基几次向史玉柱转达自己的建议,其中一条就是:研发之路多陷阱。这一提醒让史玉柱在研发方面更加谨慎了许多。
为了应对跨国巨头的挑战,2009年1月13日,巨人网络董事长兼CEO史玉柱在上海宣布,将推出名为“赢在巨人”的网游创业平台。
“赢在巨人”计划是巨人网络推出的中国网络游戏业第一个天使投资,旨在帮助那些创意丰富、才华出众,但尚不具备独立创业条件的年轻创业者们。
“赢在巨人”计划由巨人网络为创业者提供资金、技术、团队补充、全国推广运营等全方位支持。一旦项目成功,创业团队可获最高20%的利润分成。
失败感悟
谈起第一次创业的感受,史玉柱用其不咸不淡的广东话说:“没有那么大的头,不要戴那么大的帽。”这是他对10年前那场“著名的失败”的最大收获。他说:“我人生中最宝贵的财富就是那段永远也无法忘记的刻骨铭心的经历。”
“那时候就是穷,债主逼债,官司缠身,账号全被查封了。”
“穷到什么地步?刚给高管配的手机全都收回变卖,整个公司里只有我一人有手机用,大家很长时间都没有领过一分钱工资。”
不过,史玉柱却很庆幸自己有“那一跤”,“盖起来是更糟糕的结果,我们以为自己做啥都能成。”他甚至后悔这一跤摔得有点晚了,“1995年摔就更好了”。
谈起第二次创业的感受,史玉柱这样形容:“可以踏实睡觉的感觉真好!”他说, 巨人事件让他学会了不打无把握之仗, “不冒进”,第一个项目稳定了、安全了,再做第二个项目。史玉柱坚持,“不追求销售额,追求利润。”
“我曾经是一个著名的失败者,我害怕失败,我经不住失败,所以只能把不失败的准备工作做好。”史玉柱说。
史玉柱很在乎未雨绸缪。所以,他积极投资银行业。他的投资逻辑是:一般的企业,随着规模增大,资产的收益率会逐步递减,这就是“规模的诅咒”;
而银行相反,由于自有资本比例很低,左手吸纳储蓄右手发放贷款,其实是一个杠杆,拿别人的钱赚钱,因而随着规模增大不仅不会降低自身资产的收益率,反而会提升其收益率。
“时刻担心公司明天会破产”的史玉柱,如今手握100多亿元可随时变现的资产。难怪他会说:“手上有现金,睡觉踏实。”他终于找到了向往已久的安全的感觉。
乳财传媒出品,请勿转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