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新社记者张素:干脆在最高法搭个帐篷吧

2019-12-25   最高人民法院

他们,可能是跑法院次数最多的人,走遍各地法院、听过各类案件;

他们,和法院干警一同战斗在第一线,将人民法院与人民群众一线牵;

他们,出门能扛“长枪短炮”,不是在采访,就是在要去采访的路上;

他们,归来笔走风云,铁肩担道义,妙手著文章。

最高人民法院新闻局联合“最高人民法院”微信公众号,隆重推出“2019记者看法院”专题策划,邀请一众“跑口记者”讲述2019年采访报道人民法院工作的体会和感受,并与读者一起重温他们的代表作品。

想认识这些“跑口记者”的庐山真面目吗?

想知道记者眼中的人民法院都是什么样子吗?

一起来围观!

这位记者是谁?

中新社记者 张素

报道感言

干脆在最高法搭个帐篷吧

一个星期五,20时许。

我在微信上问最高法新闻局的一位同仁:“稿子有反馈了吗?”

对方答说:“主审法官还在路上,到家后马上看。”

当日,最高法知识产权法庭对首例生物基因技术药物专利申请复审行政案件公开宣判。我对稿件的几处内容拿不准,于是请最高法新闻局帮忙确认。

我社的截稿节点一般是北京时间22时,考虑到要给后方编辑留出审校的空间,当时钟的时针拨到“9”,我开始一遍遍催促,直至得到准确答复。

进入发稿系统,点击“提交”,我松了一口气,才顾上给最高法新闻局的同仁发去一句客气话:

“不好意思,让你们加班。”

他马上回:“没事,正常。”

是。这就是我们的日常——记者跑法院的日常。

近几年,法院每年人均结案数不断增长,加班加点成了法院人的“正常”。我在采访中感受到这一群体的责任与担当:推进中国法治建设向前一些,再向前一些。同时我也感知到他们的初心:要维护社会的公平正义,要做天地间的那杆秤。

敲下这段话以后,最高法为跑口记者创建的微信群里又开始“嘀嘀嘀”。嚯!这周至少安排了三场新闻发布会,从跨域立案服务到民事诉讼证据,再到外商投资、“一带一路”,每一场释放的信息将影响到每一位公民。

有同行说,干脆在最高法搭个帐篷吧。

也好。

我知道,中国的“法”也许仍然存在着这样那样的不尽如人意。但有了一个个“日常”积累起来,总会让人有了期待。

代表作品

中国法院再吹解决执行难“集结号”

中新社记者 张素

资料图 中新社发 陈文 摄

中新社北京6月11日电 (记者 张素)以11日发布《人民法院执行工作纲要(2019—2023)》(以下简称《纲要》)为契机,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再度吹响解决执行难的“集结号”。

执行难是指审判机关的生效判决文书难于执行。针对“老赖”“法律白条”等乱象,中国最高人民法院在2016年3月提出“用两到三年时间基本解决执行难”。如今阶段性目标如期实现,中国法院为何再吹“集结号”?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局长孟祥在发布会上回答说,“基本解决执行难”的阶段性目标与中共十八届四中全会提出的“切实解决执行难”总体目标,与民众的新期待、新要求之间还有较大差距。执行难问题在有些方面、有些地区仍然存在。

中国最高人民法院执行局副局长赵晋山进一步解释,部分申请执行人对执行的实际效果、执行过程的公开性和规范性仍不满意。执行队伍作风不正,不作为、乱作为甚至违法乱纪现象还未得到根本消除。

为此,中国最高人民法院通过发布《纲要》确定共计53项主要任务,既要巩固“基本解决执行难”成果,也要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

为巩固既得成果,《纲要》要求“3+1”核心指标高标准运行常态化。4个核心指标分别是:90%以上有财产可供执行案件在法定期限内执结,90%以上无财产可供执行案件终结本次执行程序符合规范要求,90%以上执行信访案件得到化解或办结,近三年执行案件整体执结率超过80%。“核心指标不但不会调低,相反还要继续进行巩固和深化。”赵晋山说。

健全解决执行难长效机制更需“多管齐下”,其中包括深化执行体制机制改革,深化司法体制综合配套改革,全面落实司法责任制。

《纲要》提出深化执行改革的举措并列出时间表。比如,2019年底前各级人民法院要出台规定,将调解和裁判内容的可执行性作为考核案件质效和工作绩效的重要因素;2020年底完成审判权和执行权相分离体制改革试点;2021年前完善拒执罪公诉、自诉案件相关法律制度,统一证据采信和法律适用标准。

孟祥在发布会上透露,今年将完成民事强制执行法调研起草工作。《纲要》同时要求补齐刑事、行政案件执行短板,重点强化并推进贪腐案件财产刑的全面执行。

“民事强制执行立法将进一步提升执行工作的规范化和法治化水平。”中国政法大学法律硕士学院教授刘保玉此前受访时说,2016年以来最高法已制定数十部执行司法解释和规范性文件,将司法解释等上升为法律规定,可以提升其效力等级,弥补现行规定漏洞。

梳理《纲要》不难发现,“执行公开”也是高频词汇。“构建开放、动态、透明、便民的阳光执行制度体系。”赵晋山说,下一步将健全完善执行公开的工作机制,拓展执行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外界注意到,《纲要》明确2020年底前建立涉党政机关、涉军、涉民生等特殊案件执行信息系统,实现网上查询、汇总、督办功能。

需指出的是,《纲要》亦将刀刃向内,提出对不规范执行行为“零容忍”。例如,建立人民法院执行部门与组织人事、纪检监察等内部监督部门的协调配合工作机制,实行“一案双查”工作机制,统筹督查执行案件问题和违纪违法问题。

推动司法体制改革 中国最高法推出新举措:

最高法维护“头顶上的安全” 故意高空抛物可以故意杀人罪论处:

来源:中国新闻网

记者:张素 | 编辑:张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