柬埔寨是东南亚的一个历史悠久的文明古国,在中国古代的历史文献中常常称之为“扶南”、“真腊”,可是这个国家与越南在历史上却有着世纪仇恨,这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这就要从历史文献中的“水真腊”说起。
湄公河发源于中国的青海省,在中国境内被称之为澜沧江,流经老挝、缅甸、泰国、柬埔寨,并在越南的南部注入南海,湄公河在越南的南部形成了一个河网密布的三角洲,这个三角洲被称为湄公河三角洲,湄公河三角洲自然条件优越,土地十分的肥沃,水稻在这里一年可以七熟,几乎一年到头都可以种植水稻。
湄公河三角洲地带在历史上被称为“水真腊”,曾经是扶南、真腊的领土,真腊就是柬埔寨,柬埔寨分为两个部分,一个部分是陆真腊,另外一个部分是水真腊,水真腊就是湄公河三角洲地带,面积约为五六万平方公里,湄公河三角州是在越南阮朝时期最终被并入越南领土的。
公元1802年,阮福映建立阮朝,号嘉隆帝,嘉隆帝野心勃勃,刚刚即位就表请嘉庆皇帝,要求封其为“南越国王”,清政府认为“南越之名,所包甚广。考之前史,今广东、广西地亦在其内”,阮福映只不过占据原交趾故地,国号为南越,有逾制之嫌,赐国号为越南更为适宜。所以,阮朝建立以后,“越南”正式成为了越南的国号。
阮朝的前身是公元1558年至1777年的广南国,位于越南中部一带,号称“阮主”,是当时越南四个割据政权中的一个,广南国的南部是占城、再往南是水真腊(湄公河三角洲),公元1692年至公元1712年,阮主发动了对占城的战争,迫使占城屈服,封占城国王为“镇王”,但已无任何实际权力,1747年,阮主又频繁发动对真腊的战争,企图将水真腊(湄公河三角洲地带)纳入版图,在阮福映建立阮朝之前,阮主实际上已经完成了对水真腊全部领土的占领。
阮朝积极开疆拓土,与真腊、暹罗等国皆发生了战争,基本上奠定了今日越南的版图。
阮朝文人常常以“中华”、“中国”自居,认为越南是“中华”而非“夷狄”,在所占领的地区积极推行汉化运动,推广汉字,并招募华人移民来此屯垦,在下柬埔寨(水真腊)地区推广的汉化运动,并阮氏政权认为是维护此地长治久安的长远之计。
从某种程度上来说,阮朝在中南半岛开疆拓土的同时,也将中华文化传播到了这一地区。
阮朝开发湄公河三角洲地带的一项重要措施,就是移民屯垦,并让这里的居民成为“编户”,阮氏政权深感自身力量有限,无法完成这一目标,于是就利用华人移民集团来开发此地,明清时期,中国东南沿海地区,有大量的移民来到东南亚地区谋生,这一典型的移民事件被称之为“下南洋”,湄公河三角洲地带也是华人移民的目的地之一,华人移民在湄公河三角洲一带披荆斩棘,辛勤劳作,在湄公河三角洲地带的开发过程中起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柬埔寨东部与越南相邻,西部与泰国毗邻,北部与老挝接壤,越南在这一地区可以算得上是一个军事强国,因为柬埔寨与越南在历史上因湄公河三角洲归属问题而有所谓的世纪恩怨,所以两国的关系不是十分的友好,但是,柬埔寨与中国的关系则十分的友好,可以算得上是中国在东南亚地区的一位铁哥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