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焕然假期# #头条旅游# #守护香港# #头条旅游联盟# 头条旅游分享会#头条公开课#
黄飞鸿的电影是全球同一题材中最多的
写在前面:
香港拍了超过一百套以黄飞鸿为题材的武打电影,创下以同一题材拍摄最多电影的世界纪录;
在整个武术界,黄飞鸿都被尊为一代洪拳宗师;
佛山祖庙里,黄飞鸿纪念馆被放在非常显要的位置,每天一次的舞狮和武术表演都很吸引眼球;
这张号称黄飞鸿唯一的照片,四太莫桂兰则说这其实是儿子照片
洪拳其起源有三种说法,一种说法洪拳是清代南方民间秘密结社三合会(洪门)假托少林所传习的一种拳术;另一种说法由元、明间陕西地方拳术红拳加上其他拳术演变而来,已有300多年的历史;还有一种说法是清康熙年间由南少林俗家弟子洪熙官始创。
其中第一种说法广为接受。台湾洪门由郑成功在台湾创立的“金台山”开始流传,在南中国发展组织,练习武术,宣传反清复明思想。
洪拳流传区域甚广,如两广、两湖及四川陕西等地,在香港、澳门、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也颇有影响。
黄飞鸿纪念馆中的演武厅
洪拳有北洪拳与南派洪拳之分。南派洪拳又称洪家拳,属岭南五拳十三家中的五拳之首。岭南派洪拳代表人物中与黄飞鸿相关的:
洪熙官:南派洪拳创始人之一,丰富发展了南派洪拳;
陆阿釆:洪熙官师弟,陆阿釆的师父是传说中的少林五老至善和尚。同时是黄飞鸿父亲黄麒英的师傅,以虎鹤双形拳的功夫著名;
林福成:晚清“广东十虎”之首“铁桥三”的得意徒弟。1871年,被十五岁的黄飞鸿仗义搭救,林为了报恩,将师傅真传的洪拳中最难上手的铁线拳和飞砣绝技传授给黄飞鸿。
这个游客摆出的姿势像孙悟空啊
林世荣:绰号猪肉荣;林世荣是黄飞鸿最有成就的弟子;他甚至将《工字伏虎拳》、《虎鹤双形拳》、《铁线拳》等拳谱刊印公开,在海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现世界各地流传的洪拳,也多为黄飞鸿、林世荣一脉。
广东武术界一直有“少林十虎”和“广东十虎”的说法:
“少林十虎”是指洪熙官、方世玉、刘裕德(三德和尚)、陆阿采、胡惠干、童千斤、谢亚福、李锦伦、方孝玉、方美玉这十位高手。因为他们全部师从于福建南少林,所以被称为“少林十虎”。
其中黄飞鸿父亲黄麒英是陆阿采唯一的徒弟。
佛山锅耳式的建筑
"广东十虎"是指清朝末年广东出现的十位武功极高武林怪杰:王隐林、黄澄可、苏黑虎、黄麒英、周泰、谭济筠、黎仁超、陈铁志、苏灿、梁坤(铁桥三)十位武林高手。
这里还要提到一个重要的人物:蔡九仪。
明末清初高要(今属广东)人。明崇祯时以武科登第,从青年时期起就跟随明末的名将洪承畴驻扎辽东,为洪承畴之承宣官。后来洪承畴降清,蔡九仪愤然离开了部队,投奔了河南嵩山少林寺,作为一贯禅师的高足弟子在少林寺里学了八年的武功。
宝芝林的复制品
之后蔡九仪返回广东,洪熙官在亲戚的引荐下拜入了蔡九仪的门下学习少林武功。为了躲避朝廷的追查,蔡九仪带领洪熙官等人躲入了福建南少林,一边避难一边学习武功。由此,方世玉、陆阿采成为了洪熙官的师弟。
几年之后,南少林藏匿反清志士的消息被通报给了朝廷。清廷派出重兵围剿,在一片喊杀声中,南少林再一次化为一片灰烬。而洪熙官、方世玉、陆阿采等人则潜逃回了广东,继续从事反清复明的事业。
黄飞鸿的个人介绍
洪熙官遁迹广州之后广纳能人志士,聚群英共谋反清大事。不料被叛徒出卖,清廷派重兵包围洪熙官的住地庆云寺,洪熙官凭借少林武功绝学,杀出重重包围,从此隐姓埋名。方世玉等其他数人不幸丧生。
陆阿采在火烧南少林之后,金盆洗手退出武林争斗,把全部精力致力于医学,晚年后收黄麒英(黄飞鸿之父)为徒。
黄飞鸿,原名黄锡祥,字达云,号飞鸿,幼名飞熊。生于佛山市南海县,原籍南海县西樵岭西禄舟村。
黄师傅的膝盖怎么了?被坐的吗?
黄飞鸿生卒年月的具体日期,说法不一。有研究者认为其生于1847年(清朝道光二十七年),也有的认为生于1856年7月9日(清咸丰六年)。至于其去世年份,学界普遍认为其逝世于1924年爆发的广州商团事变之后,一说1925年(民国十四年)4月17日。
黄飞鸿三岁起随父亲学武,习得虎鹤双形拳。但黄麒英并不希望儿子像自己一样,靠着武艺维持生计。于是将卖艺得来的积蓄供给黄飞鸿念书之用,但黄飞鸿对念书全无兴趣。反而对父亲传给他的武功格外上心,甚至不惜逃学在路边偷偷观看父亲卖艺。黄麒英尽管十分生气,但在黄飞鸿一意孤行之下,也只得同意。而黄飞鸿学武的天分很高,很多招式往往学一遍就会了。到黄飞鸿七八岁的时候,他开始正式跟随父亲闯荡江湖,靠卖艺行医为生。
舞狮是黄飞鸿的爱好之一,据称50多了还在耍
1869年(同治八年),正在南海县佛山豆豉巷(今升平路)卖武的黄飞鸿父子救助了铁桥三的高徒林福成。林福成为表谢意,在两年的时间里,向黄飞鸿传授了 “铁线拳”及 “飞铊”等绝技。之后又从宋辉镗处又学得了无影脚。
至此,黄飞鸿终其一生的武术教练生涯开始,最高做到广州水师武术教练。晚年靠跌打医馆宝芝林维持一家的生计。
1924年(民国十三年)10月,广州国民政府镇压商团暴乱,西关一带房屋被毁。仁安街“宝芝林”也受累被焚,所有资产付于一炬;长子又告失业,黄飞鸿忧郁成疾。
转年4月,黄飞鸿病逝,终年69岁。因家徒四壁无力殡葬,由女弟子邓秀琼出资相助,安葬在白云山麓。
黄飞鸿与十三姨,有真人对应
黄飞鸿纵横武坛数十年,对洪拳的普及和振兴起到了重要的作用,门下弟子中不乏出类拔萃的武术家。弟子林世荣随黄飞鸿学艺二十年,先后在广州、香港、南海等地设馆授徒,并于上世纪三十年代起公开出版《工字伏虎拳》等拳谱,进而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林世荣(1861 — 1943年);1861年出生于广东南海平洲平北西河村,幼随祖父习家传武术。少年曾在屠猪店里当伙计,后师从林福成和吴全美等名师,并师从黄飞鸿二十余载。
宣统年间,林世荣因看戏闯祸,远走他乡逃到香港。
林世荣到香港后,依然设馆授徒。晚年时和徒弟朱愚斋、李世辉等人立下决心,著书立说,写下《工字伏虎拳》、《铁线拳》和《虎鹤双形拳》等书籍,公开发行。此举开了拳术套路写作之先河,为广东武术界之创举。
林世荣编写的套路全部公开,一点不漏,连其要点和对拆方法都写进去。另外,在编写《虎鹤双形》时,林更是不墨守成规,吸取了洪(拳)、佛(拳)的精华,自成一体。拳法因而结构新颖,路线宽广,动作轻快。
《虎鹤双形》当时几乎风行全省,远传香港、澳门、南洋一带和美国、加拿大等地,甚至流传至今,历久不衰。
两个名人:左边是林世荣;右边是影射十三姨的4太莫桂兰
而本身服务于报馆的朱愚斋,更是在黄飞鸿去世后,他就开始整理相关资料,并于1933年开始,在《工商晚报》连载这部 “据其平生所历”的《黄飞鸿别传》。
此书详尽介绍了黄飞鸿传奇的一生,突出了黄飞鸿“精湛的武技、行侠仗义的豪迈气概”。同时还介绍了黄飞鸿的父亲黄麒英,师傅林福成,徒弟梁宽、林世荣以及多位武术名家的事迹。《黄飞鸿别传》由此开创了以黄飞鸿为题材的各种艺术创作的先河。
佛山的建筑之美令人赞叹
综上所述:
武林高手能否留下美名,未必取决于他在当时的江湖地位,更不在于他的实际功力;
黄飞鸿,如果不是“猪肉荣”在香港的大力推广和宣传,怎会有今天的声誉?
黄飞鸿、叶问,对于今天的读者,有历史的价值,不错;但也有不容忽略的包装的推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