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逼孩子独立,揠苗助长式的“伪独立”,养不出真正的独立娃

2019-11-12     奶嘴妈妈育婴师

文章纯属原创,版权归本作者所有,欢迎个人转发分享。

10月13日,郑州发生一起孩子走丢的新闻事件。具体情况是这样的:

一个妈妈为了锻炼自家孩子的独立能力,特意不接孩子回家,让孩子独立一人做公交车回家。结果,这个孩子坐反了公交车的方向,最后还是公交车司机打电话给妈妈,妈妈才来接孩子回家。

这位妈妈一看到自家孩子,竟然没有去安慰孩子,相反,她责怪了孩子一顿,她认为孩子还不够独立,连回个家都能出现差错。

这个新闻听起来很搞笑,但是却也反映出了当下父母的一种心理,父母希望孩子能够早早地就实现独立,能够自力更生、不需要父母的帮助就能够照顾好自己,并且还要取得一番成绩。

很多父母认为,一个优秀的人必定是一个独立的人。所以,父母早早地想培养孩子的独立并没有多大的过错,甚至这件事是可以被赞同的。

虽然说想要孩子变得独立是好事,但是不顾自然发展规律、过分追求独立这一件事情,则会对孩子产生很多害处,这无疑是"揠苗助长",培养出来的孩子也只能是"伪独立"的孩子。

"伪独立"本质: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不溺爱孩子、想锻炼孩子,让孩子变得独立和有担当,这是一件好处。然而,很多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的路上总是会犯一些错误,怀有不正确的想法,那么孩子就不可能真正地形成独立。

以下是三个父母在培养孩子独立的过程中常见的三个误区:

  • 将独立建立在比较的基础

表面上,一些父母是在培养孩子的独立,实际上,这些父母也只是将孩子当成一个比较的工具罢了。当下流行一种"比比谁家孩子更加独立"的趋势,父母在比较的过程,很容易忘记当初究竟为什么要培养孩子的独立性格。

比如说,父母会比较谁家的孩子更加懂事,自己能够做的事情更多,仿佛孩子自己做的事情越多,孩子就愈加懂事、就愈加独立。更有的父母早早地把孩子送出国留学,或者是克扣孩子的生活费用等等方式。

在比较的基础上锻炼孩子的独立,孩子最终也只能得到"伪独立"。

  • 在锻炼之前没有教孩子方法

这一类型的父母是真的想好好地培养孩子独立,但是这一类父母还有一个特点,便是过于着急、焦虑。他们催促孩子去做各种事情,却没有在孩子做之前告诉孩子应该怎么去做。

这样,独立教育的效果就几乎没有了。

就拿上面孩子独立做公交车的例子来说,那位妈妈应该在做公公交车之前先告诉孩子如何去做公交车,等到孩子能够完全背出方法之后,妈妈才能放心让孩子去坐公交车。

毕竟,这涉及到孩子的人生安全问题,父母应该谨慎一些才对。

  • 不遵循自然发展规律

简单来说,就是揠苗助长的教育方式。这一类型的父母包括提前教了孩子如何去做,和没有提前教孩子如何去做。但是,这一类父母同样也陷入了一个误区,那就是父母没有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让孩子去做许多超出孩子能力范围的事情。

其中最典型的例子便是,父母早早地让孩子完完全全地做事情,然后父母在孩子的身旁没有提供一丝帮助和关爱。在这样的情况下,父母就显得机械了,没有情感。

"伪独立"的危害:阻碍孩子的成长

中科院侯瑞鹤博士曾说过:  

"真正的独立不是训练得到的,而是孩子在得到敏感、有爱的照顾,获得对这个世界基本的信任感,感到被爱的基础上,自然产生的内在需求。"

如果父母没有遵循自然规律去培养孩子独立,那么最终孩子不仅不能学会真正的独立,还会陷入更加糟糕的境地中。

具体来说,"伪独立"会给孩子带来以下三方面的危害:

  • 过早独立,易造成不安和自卑

根据"过度补偿"原理,小时候人们越是缺少什么,长大之后人们越去追求

什么。孩子在小的时候过早独立,当孩子还在父母的怀抱中时,孩子去不得已被父母推开,被迫过早走向独立。

在独立的过程中,孩子是缺乏父母的关爱和安全感的。在缺爱的情况下,孩子很容易感觉到不安和自卑。而且,这份不安和自卑是会一直陪伴着孩子的。这也是为什么,一些优秀独立的人也会出现过分自卑和不安的情况。

  • 亲子冷淡疏离,树立亲子之间的高墙

一些父母看到孩子对自己不满时,通常会这样解释:"我这是为了孩子好,我宁愿牺牲孩子的快乐,也要逼着孩子多学点东西,早早地独立些。就算未来孩子怨恨我也没有关系。"

父母说是这么说,他们以为孩子长大之后就会懂得父母的苦心。事实上,孩子长大之后也能够明白父母的用心良苦,但是,多数人还是会认为,父母完全没有必要用这样极端的方式来对待自己。

这样造成的结果便是,孩子确实变得独立了,变得优秀了,也能够理解父母,但是孩子还是和父母亲不起来。有些孩子则是在成年之后走向另外一个极端,变得极度放叛逆,甚至出现和父母作对的现象。

  • 任务式童年,孩子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

在孩子年纪小的时候,孩子不能真正理解父母要求自己做的事情,因为本质上,孩子还只是一个孩子,认知还没有完全形成。孩子不感觉到不解、感觉到委屈。

迫于父母的严威,孩子还是会去做父母要求完成的任务。但是由于不太理解父母让自己做的事情,再加上孩子缺少父母的关爱以及玩乐时间。孩子就会比较向往生活的状态,对待任务可能会变得敷衍。

用这样敷衍的态度,孩子很难得到真正的锻炼。

反对"伪独立",用爱培养孩子独立

如何教会孩子真正的独立呢?这里有几点建议:

  • 遵循自然发展规律追求稳中求进

首先,父母要放宽心态,不能太过于急躁和焦虑。以这样的状态,在面对孩子的时候,父母才会变得明智一些。要想做到这一点,父母必须遵循客观的发展规律。

在合适的年纪,教会孩子一些技巧,让孩子慢慢地变得独立。随着孩子年纪的增长,父母应该是一个逐渐放手的过程,而不是一开始就完全放手了。

比如说,在孩子刚上幼儿园时,孩子应该学会自己穿衣、自己洗手、自己叠被子等等;孩子上小学之后,应该学会自己独立完成作业,独立检查,而不是要父母逼着孩子去做;上了初中之后,孩子应该开始学会做饭等等。

坚持做好这些简单的小事,孩子才会变成一个不平凡的人。

  • 灌输足够的关爱,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

著名教育专家尹建莉说过:"孩子首先要获得温饱、安全感,爱和亲情等这些自然要求,然后才能发展出更高一级的自律,合作,利他等意识和能力。"

大文学家鲁迅也说:"教育必须根植于爱。"

父母不能仅仅是简单地告诉孩子:"我都是为了你好,我做的一切都是为了

你。"孩子会反感这样的说辞。父母要解释做每一件事情的原因,并且告诉孩子如何去做。

并且,父母还要陪伴在孩子的身边,成为孩子坚实的后盾。这样,孩子在独立的过程中,就不会过分紧张和不安。

  • 培养孩子的精神独立,开拓孩子的眼界

独立更重要的还是孩子精神上的独立,只有精神上独立了,孩子才能做到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若是想培养孩子精神上的独立,父母可以让孩子多看一些书,多给孩子一些发言和独立做选择和思考的机会,又或者带孩子多去见识见识世面。让孩子形成独立的思想,形成独立的思维。

想要孩子学会独立,父母绝对不能过分焦虑,不然孩子也只是伪独立。关键还是要遵循自然的成长规律,给孩子灌输足够的爱与耐心,孩子才能够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独立。

我是奶嘴妈妈育儿师,也是4岁宝宝的妈妈,在育养和教育孩子的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可以来问我,希望我的一点建议能够有助于你解决带娃过程中的困惑与烦恼,让我们孩子能更好地成长!

更多育儿母婴知识请关注我们,如果您喜欢这个篇文章,请点赞或分享给更多的人!

图片源自网络,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Lyid24BMH2_cNUg_RYw.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