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李抱一
宁夏唯一国际名人遭哄抢,甘肃你凭什么呢!
作者 牧塔尔霖
宁夏出了一个影响世界的人物, 可是在《中国医学史》、《中国大辞典·医史文献分册》、《针灸甲乙经校释》等多部名著和教科书,将他注解为“甘肃灵台朝那镇人”。宁夏人顿时心里空落落的。这个人是谁呢?
近年来,随着文化旅游的越来越热,各地“名人故里”争夺大战不断升温。从、黄帝炎帝、尧帝、舜帝,到老子、姜尚,再到诸葛亮、赵云、李白、曹雪芹,乃至虚构人物孙悟空、西门庆等,都引起了诸多城市及省区之间争抢。
争夺名人资源本无可厚非,但要是以发掘历史文化,保护历史文化遗产为目的,则需要提倡,要是有其他不可告人的目的,那就另当别论。
当然最重要的是以历史事实为依据,那么这位宁夏影响世界的历史名人是谁?又何以遭到甘肃哄抢呢?
他是皇甫谧,出生在一片桃花盛开的地方!
皇甫谧,魏晋时期杰出的医学家,同时又是文学家和史学家。“中国古代十大名医”之一,尤其是他的《针灸甲乙经》是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专著,被收录到“影响世界的100本书”当中,对以后1700多年的针灸学发展发挥了经久不衰、弥久愈新的影响。
其人,魏晋两朝名士。字士安,小时名静,晚年自称玄晏先生。西晋安定朝(zhu)那(nuo)人,今宁夏固原市彭阳古城镇人士,是迄今为止宁夏固原历史上唯一一位有世界影响的伟大人物!
皇甫谧幼年时父母双亡,便过继给了叔父,由叔父叔母抚养成人。幼时十分贪玩,到了20岁“不好学,游荡无度,或以为痴”,没有一点成大财的迹象。后经叔母教诲,求取上进,发奋读书,在老师指导下博览群书,吸收百家之言,性格趋向沉静,学识渊博而沉静少欲,遂立下鸿鹄之志,决心以著述立说为人生追求,自号玄晏先生。
不惑之年,他患风痹疾,十分痛苦,在学习上却仍是丝毫不敢怠慢。有人不解,问他为何对学习如此沉迷,他说:“朝闻道,夕死可矣。况命之修短分定悬之乎。”魏郡敬他品格高尚、学识渊博,便请他做官,他不但回绝了,竟然还向皇上借了一车的书来读,也算得上是一桩奇事了!
在他抱病期间,对因病带来的痛苦和人生有了更为透彻、更加理性的认识。他感慨说:“若不精通医道,虽有忠孝之心,仁慈之性,君父危困,赤子深地,无以济之,此因圣人所以精思极论,尽其理也。由此言之,焉可忽乎?”(皇甫谧《针灸甲乙经·自序》人民卫生出版社影印本1995)。饱览大量的医学著作,对古代医家扁鹊、仓公、华佗、张仲景的仰慕之情,深恨自己“生不逢乎若人”,尤其对针灸学十分有兴趣但是随着研究的深入,他发现以前的针灸书籍深奥难懂而又错误百出,不便于学习和阅读。于是他通过自身的体会,摸清了人身的脉络与穴位,并结合《灵枢》、《素问》和《名堂孔穴针灸治要》等书,悉心钻研,著述了我国第一部针灸学的著作——《针灸甲乙经》,同时也是世界针灸学的奠基之作。
该书重点论述了人体脏腑、经络等理论,还记载了全身穴位649个、穴名349个,并对各穴位明确定位,对各穴的主治证、针灸操作方法和禁忌等都做了详细描述,并对前人针灸谬误一一纠正。
可以说,《针灸甲乙经》是针灸学发展中的一部重要著作,历代对之评价甚高。王焘认为皇甫氏“洞明医术”,认为他的这部著作为“医人之秘宝,后之学者,宜遵用之”。《四库总目提要》盛赞皇甫氏这部著作“与《内经》并行,不可偏废”。唐朝太医署在学习针灸学时就是以该书为教材的。后来,此书流传到了日本、朝鲜等国家,在国际上声望斐然!
皇甫谧除《针灸甲乙经》这一旷世巨著之外,他还有不少文史方面的著作流传至今,其中影响较大者有《高士传》、《逸士传》、《玄晏春秋》、《帝王世纪》等。
安定朝那今何在?甘肃灵台莫与争!
古今资料都把皇甫家族的故里定格在“安定朝那”这个地方,此地究竟在哪里呢?
据《汉书.地理志》记载:安定郡是汉武帝元鼎三年(公元前114年)从原北地郡析出设置的新郡,上隶凉州刺史部,下辖21县,朝那为其属县之一。安定郡的治所当在高平城(今宁夏固原市原州区)。今宁夏同心县以南的宁夏固原市大部和今甘肃靖远县、会宁县、平凉市所属各县,均是该郡的管辖范围。
朝那县今又何所指呢?经查《史记.孝文本纪》有这样一段记录:“十四年冬,匈奴谋入边为寇,攻朝那塞,杀北地都尉卬。”可知朝那塞应是秦长城一处关隘,因位近朝那城,故名为朝那塞。反之也证明朝那城应地踞长城朝那塞之内侧近处或者朝那城就是朝那塞。
今彭阳县境内靠近秦长城有一个古城镇。古城者,说明它年代久远,故名。而且位于该镇境内靠近长城内侧(南侧)又有一处古城遗址,仍较为完整保存下来。1977年,在古城公社古城大队出土西汉初年铜鼎一尊,鼎上清晰铸有“朝那”等铭文,已被考古界定名为“朝那鼎”。后来考古工作者又在古城遗址发掘发现文化层深达4米,下层为汉代砖瓦的堆积层。这是古城即汉朝那县城址的考古印证和实物佐证。1984年7月,北京大学考古系教授王树林到古城实地考察后,他结合史料记载与考古实证,确认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代安定郡朝那县城的故址,这一结论早被我国史学界所公认。谭其骧是最早在其研究成果中反映这一新观点的人。
古史和地方志对于朝那城位置的记载,在方位上也是基本一致的。唐《元和郡县图志》记:“百泉县,西至州九十里,本汉朝那县地,故城在今县理西四十五里。”这里所说的“百泉县”即今彭阳县;“州”即原州,今固原市原州区;“故城”即今彭阳古城镇之古城遗址,这与今里程也基本上是相合的。《水经注》也记:“朝那故城在今平凉县西北与固原州东南接壤地也。”清《通鉴》胡三省注:“汉朝那城在原州花石川”。而古城川亦称花石川。新中国编修的史书和新方志,如《宁夏通史》《西海固史》《固原地区志》《固原县志》《彭阳县志》等,均一致认为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的古城遗址,就是汉朝那县治所在,它的管辖范围包括今彭阳县全境和周边邻县的一部分地区。
考证朝那地望还有一个重要证据,即“湫渊”。因为《汉书.地理志》中说到朝那县境内“又有湫渊祠”。湫渊,大湖也。早在秦汉时代就被列为国家级祭拜名山、大川、大湖的名单之中,所以在湖岸建有专供祭祀的祠庙,因湖名曰“湫渊祠”。《史记.封禅书》中早有记载:“湫渊,祠朝那。”后来各种史志均称之为“朝那湫”。从以上史料不难看出,朝那县境内有湫渊和湫渊祠。祠庙是人工建筑,年久易湮,但山川湖泊等自然面貌是难以灭迹的。作为大湖,其变化无非是水域面积和水深、水量的大小而已。
今彭阳县古城镇境内有一个名叫湫渊的大湖吗?明《嘉靖固原州志.山川》记:“东海,在州东南四十里”,“东岸有庙”,“即古朝那湫。”在同一志书中又收录学政李诚撰写的《重修朝那湫龙神庙记》记文一篇。文章开篇就写道:“开城州东北距三十五里,有湫曰朝那,有山环焉。”“春秋时秦人诅楚之文,投是湫也。汉唐载在祀典”。不仅固原本地方志如是记载,再考之北魏《水经注》,也记有“东水发源县东南二十六里湫渊,渊在四山中”。唐《括地志》亦载:“朝那湫祠在原州高平县东南二十里。”还有清《平凉府志》指朝那湫即固原“东南四十里”,曰“东海子”。古人对朝那湫的记载虽有一定的出入,但大致方位和里程还是一致的,即朝那湫,在今固原以东的三四十里和今彭阳以西约五六十里之间的地方。
从朝那县古城遗址与湫渊遗址的互证,再从考古发掘实物的印证,结合对正史、古文献和地方志书等有关资料的综合分析以及当代学术界集体攻关所形成的各种权威性大型辞书中一致公认:古朝那县治就是今彭阳县境内的古城遗址是无可置疑的事。而《后汉书》《晋书》等正史都明确记载皇甫谧和他以上七代宗祖都是“安定郡朝那人”,
据此可以断定:安定朝那在今宁夏彭阳县境内已无可争辩,皇甫谧是宁夏固原彭阳人无可争辩!
注:宁夏固原和甘肃灵台始于上世纪80年代便开始皇甫谧的出生地之争。本文从文史和考证的角度出发拨云见日,为您彻底呈现皇甫谧祖籍地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