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块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到底可不可信?医生的答案来了

2019-09-20   肿瘤专科医生

一则旧闻,但不断有人提起,什么旧闻?这是一则2016的报道:“浙江医生真牛!用十几块钱的小苏打饿死了癌细胞”,一时间网络多方热议,有人关心前景和实用性;有人科普辟谣,控诉记者乱报道。“十块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到底可不可信?

这个确实是2016年的旧闻了,但还是有人在问这个问题,毕竟花十块钱就能饿死癌细胞,这等好事当然很有诱惑力。这到底是不是真的呢?

其实吧,医学上还真有“饿死癌细胞”一说,但不是大家所说的不吃不喝饿死癌细胞,如果有人真的不吃不喝的话,癌细胞没饿死,病人自己先饿死了,这是同归于尽。医学上所谓的“饿死癌细胞”指的是,通过切断癌症病灶的血液供应,从而也就是切断了癌细胞的营养供应,当然就“饿死癌细胞”了。这听起来很有道理,那如何才能做到呢?当然不是前面说的“同归于尽”式不吃不喝,而是通过介入的方法选择性栓塞癌症病灶的供应血管,或者通过某种药物来抵抗癌症的新生血管生成。前者的介入栓塞疗法在原发性肝癌中已经是较为成熟的治疗方法,后者则是所谓的抗血管生成的靶向药物,比如贝伐单抗、重组人血管内皮抑素(恩度)以及很多小分子的抗VEGFR靶向药。

来说这个“十块钱小苏打饿死癌细胞”。其本质仍然是介入治疗,且目前只限用于肝癌,它只不过是对之前传统的介入疗法的改进,也就是在原来的基础上多打了碳酸氢钠,碳酸氢钠也就是小苏打,小苏打非常便宜,于是就有了所谓小苏打饿死癌细胞的报道,这显然是媒体记者不了解真实情况的结果,既有标题党,又有夸大其辞,很容易让不明真相的普通老百姓误以为只需花十块钱买点小苏打来吃就可以饿死癌细胞。其实,这种改进还是非常值得肯定的,据初步研究结果显示,客观缓解率达到100%,所谓客观缓解率,也就是影像检查看到肿瘤完全缓解或部分缓解缩小,这个结果是可喜的。但必须注意,这仍然只是一个小样本非随机对照的初步研究结果,尚不足于下结论;适用对象仍然只是巨大肝癌,适合介入治疗的情况。而且必须明确,不是吃小苏打就能治癌,遇到这类报道,好好向专科医生咨询清楚,不要被媒体的博眼球的标题党所忽悠。

声明:未经允许,任何人不得转载到任何平台!否则将追究责任,后果自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