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余年历史,一座活着的古堡,河北阳原这个地方瞬间带你回古代

2020-02-15   摄影师弥须

很难形容我第一次看到开阳堡时的心情,作为一个西北黄土地上长大的孩子,按理说我对这种沧桑粗粝的地方拥有天然抵抗力才对,但是,一切都出乎我的意料之外,当我双脚踏上开阳堡的土地那一刻,还是被深深震撼了。

夕阳西下的时候,我在城堡外的土坡上拍下这张照片。

我是抱着摄影的目的来开阳堡的,去之前我在网上做好了功课,对开阳堡的历史,文化,以及现状都做了较为详尽的了解,我知道开阳堡已经拥有2000多年的历史了,而且是一个活着的古城堡,至今还有村民生活在城堡中,但我并不知道一个活着的夯土城堡比故乡更具杀伤力,每个人漫步其中,都会产生一种恍惚的感觉:这是我曾经战斗生活过的地方。

古河道里,一截枯木。

开阳堡真的拥有这种瞬间俘获你的魅力,那些千疮百孔的夯土城墙已被风沙掩饰去了刀剑的痕迹,你看到的只有荒草在城墙顶上兀自晃荡,天上的云忽而聚合一起,忽而又被大风吹散,只是一瞬间的事情,那些被风带走的沙砾落在不远处的地方,太阳静静的照着,黑洞洞的屋檐下建筑就像是沉默的男人。

一个骑车的男人经过古戏台

我无法体会开阳堡在2000多年的时间里都遭受了怎样的变故,我晃荡在坍塌的院墙外,一时有些无措,仿佛来这里,摄影也不是真正的目的了。

坍塌的院墙

开阳堡在只有110亩的狭小地域内,最初修建的庙宇曾有17座之多,龙王庙、观音庙各有两个,戏楼有三座,还有两座古塔。如今玉皇阁、阎王殿、玄帝庙、城隍庙四壁虽在,庙内已经损毁,所供的神像更是没了踪影,观音庙、关帝庙已经墙倒屋塌,只留下断壁残垣,其余的庙宇早就踪迹皆无了。

城堡中的街道

开阳堡内保存较为完整的唐代建筑为玉皇阁,因为年代久远,唐代的土木建筑保存至今的仅有几处,玉皇阁是其中之一。玉皇阁共有3间,高2丈多,为单檐歇山顶。四个檐角玲珑精巧,角脊上走兽尚在。尤其引人注目的是檐角处起杠杆作用的木构件昂,其昂嘴被雕刻成象头,这种雕饰在古代建筑中是不多见的。玉皇阁最后一次重修是在清代同治年间,保留了唐宋建筑的风格。

玉皇阁外的男人

开阳堡由盛转衰的主要原因是周边环境遭到破坏。汉唐以前开阳堡附近森林广袤,水源充沛。在北宋年间和明代,阳原县成为中原农耕民族与北方游牧民族冲突和战争的前沿,森林大量被砍伐,水源枯竭,生态遭到了严重破坏,开阳堡周边逐渐开始沙漠化,每逢冬春,狂风卷着黄沙直奔开阳堡。

被椽子支撑着的建筑

南堡门是开阳堡唯一的城门,城门外有三座独立的建筑,据说是三座庙宇,由于年久失修,最南端的建筑只能用两根椽子支撑着才能勉强不倒。

两户人家

城堡内大量的建筑属于民居,堡内的街道样式一改传统以南北中轴线为主干道的格局,代之以两横两纵走向的街道,将城堡分割为九块,所有的建筑都整齐的排列在九个地块之中。

椽子

开阳堡所有的辉煌都已丧失殆尽,现在遗留的这些断壁残垣和历史无关,和荣耀无关,只是现实一种,生活在古堡里的人们面目不详,但真实可鉴,他们出入于祖先的居留地,操着祖先遗留的口音,自信而从容,任何介入者的造访都是对他们祖先的褒扬,在冰雪消融的季节,他们如夯实的墙,在暴烈的阳光中熠熠生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