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企业用这6种避税方法很不靠谱,容易被税务稽查,不能再用了

2019-09-06     税眼

税收作为国家的重要财政来源,历来都是国家的重要关注点,而相关税务管理法规也是最能跟得上时代变化的法规之一。为防范各类偷逃税款行为,税务机关也总能及时对新出现的偷逃税款行为作出响应。

但很多企业并没有意识到这一点,经常采用不合时宜的避税手段,最终成为税务部门的重点关注对象。而最常见的手段,主要为以下6种:

1、不正常的发票抵扣

发票抵扣是企业申报正常经营开支的主要途径,也成为很多企业虚报经营成本支出,增加扣减金额的主要手段。但长期、大额进行抵扣处理的话,很容易出现问题,造成企业费用异常。曾经就有案例爆出,一家互联网企业的油费超过了物流公司,这样的情况必定会招致税务机关的调查。

2、绕开银行发工资

在移动支付已经成为主流的当下,仍有不少企业使用现金发放工资。而这样做的原因,基本都是为了规避个人所得税的申报,认为这样可以避免税务机关的监察,然而这样做除了可能给企业招来更大的麻烦外,并没有什么用处。

3、个人补贴不申报

不少企业有意无意的将给予员工的补贴,如餐补、话费补、房补等多种补贴独立计算,而不是合并入工资内,以此避免被纳入个税征税范围。但是这样的行为十分危险,应该尽早整改。

4、员工零申报

虽然国家上调了个税最低申报限额,但仍有很多公司采取低报员工收入的方式规避个税征税,甚至有的公司申报的员工收入相较行业平均水平低很多,这样很难不会引起税务机关的注意,而招来税务稽查。

5、混淆劳务费和工资申报

在劳动密集型企业,如工厂、建筑企业等,存在劳务工、临时工、第三方员工等多种用工方式。而这些用工方式又有不同的收入申报要求。劳务工属于第三方劳务派遣,因此其劳务费应归于“劳务费用”核算,而不能计入工资支出。

6、外包福利风险高

最近兴起一股将企业员工的部分福利和工资外包给其他服务公司发放的风潮,如外包给人力资源公司和管理咨询公司,由这些公司开具发票,再将这笔支出以咨询费用形式列入企业经营成本。但是,这样做必然会导致企业不正常的开支,而引来税务部门的关注。

2019,企业怎样利用税收优惠政策,合理降低企业税负?

目前的优惠政策主要集中在对产业的优惠和对地域的优惠上。所以,企业在做投资领域的决策时,对各行业可享受税收优惠的比较,就成为重要的决策依据之一。

目前我国的西部大开发或者少数民族自治区都出台了一些税收优惠政策,来带动当地经济发展。将企业注册到有税收政策的税收优惠区,不仅最节税而且合理合法。这里以把企业注册到我工业园区为例【Tel:156-8317-4870】。

园区对注册企业的增值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扶持奖励;

企业所得税以地方留存的30%~60%给予扶持奖励;

财政扶持按月返还,当月缴税,次月扶持;

个人独资企业(小规模)的可以申请核定征收,核定后综合税负5%以内;

案例分析:

某建筑设计公司,2016年收入总额800万,成本200万,企业所得税税率25%,现成立个人独资企业,将利润600万全部业务分流到个人独资企业,但是个人独资企业的开票额限制为500万,这时就需要按查账征收计算

按照查账征收

企业所得税=600*25%=150万

假设业务分流500万到个人独资企业则按核定征收计算:

按照核定征收

个人所得税=500万*1.5%=7.5万

节税高达140余万,节税比例高达90%

由此可见,企业避税行为虽然并不直接违反税务管理规定,但直接采取简单粗暴的避税方法也极可能带来不必要的麻烦。而合理运用区域性税收优惠政策将是大势所趋。如果您对企业合理避税有任何问题,欢迎您与我们联系,小编必将竭诚为您服务。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G4azCm0BJleJMoPM_lsB.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