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状况如何?我院联手权威组织发起全国调查项目

2019-08-12   河南省肿瘤医院

1

“我以为得了痔疮,居然得了癌症!

“不能做手术,那该如何治疗?“得了结直肠癌还能正常饮食吗?“这么年轻就得癌,我还怎么生活?作为一种在生活中最为常见的癌症,结直肠癌给患者的身心带来了严重危害。

1

我院副院长罗素霞(左一)、

河南省肿瘤防治办公室副主任张韶凯(右一)

共同出席项目启动会

8月9日,中国首个大规模结直肠癌患者生存调查项目在第三届国之名医颁奖典礼上启动。该项目由人民日报社健康时报、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北京协和医学院公共卫生学院、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郑州大学附属肿瘤医院)等机构和单位联合发起,以期探索我国结直肠癌患者生存情况、疾病认知、诊疗现状、患者需求、经济负担等问题,为相关医保、癌症防控等政策的制定、临床诊疗规范的推进提供依据。

今年1月份,中国国家癌症中心发布最新一期的全国癌症统计数据,其中结直肠癌的发病分别居男性、女性第四位和第三位,结直肠癌等依然是我国主要的恶性肿瘤,其发病率和死亡率不断升高。

启动会上,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肿瘤研究所流行病学研究室主任乔友林教授介绍,我国目前尚无大规模针对结直肠癌患者的深度访问研究。以往结直肠癌的相关调查,比较集中于一个地区,或者更关注一个方面,比如临床病理、营养状况、术后生活质量,样本量都比较小。本次调查将从流行病学、卫生经济学、临床诊疗现状和疾病认知等多个角度全面了解结直肠癌患者的治疗、心理、经济负担等现状。

据悉,调查将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等全国七大地区抽取14个调查点,预计收集4000-5000个病例,是目前为止我国首个样本量相对较大的结直肠癌患者生存现状的分层随机抽样调查。调查预计于2020年2月完成。

河南省癌症中心、河南省肿瘤医院联合编制出版的《2018年河南肿瘤登记年报》,系统地报道了2015年河南省肿瘤登记地区人群恶性肿瘤发病与死亡情况,在排名前十的恶性肿瘤中,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居于第六位和第五位。

“结直肠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持续攀升,这一方面与大部分人没有癌症早筛的习惯有关,另外也与结直肠癌早期症状不明显,不容易引起重视有关。”消化内科专家、我院副院长罗素霞说,当出现便秘、腹泻等排便习惯的改变,腹部胀痛不适,便中带血和黏液,消瘦等都应该引起重视,定期进行结直肠癌的早期筛查。

此项调查的发起方、中国抗癌协会康复会会长史安利表示:“患者在就诊的过程中,他们会遇到很多问题和困难,比如诊疗方案的选择、转诊的曲折、治疗费用问题,包括康复期心理建设等。通过此项调查,我们希望能够更多地了解患者心声,了解他们对疾病的认知程度和诊疗历程中的困难,从而针对性地提出解决方案,让社会各界提高对患者的关注,并提升公众对疾病的认知。将‘健康中国行动’真正的落实到位,将疾病关口前移。”

目前,我国临床上很多结直肠癌患者在发现时就已经是中晚期,给治疗带来极大挑战。结直肠癌的诊治也已进入“精准医疗”时代,靶向治疗能够给大约一半的患者带来更长的生存机会,使用特定的靶向药来挽救患者生命,提高生存期,并有良好的预后。

通过精准的基因检测可以了解肿瘤的基因突变类型,帮助精准的制定治疗方案,提高诊疗效率,避免盲目用药。但由于患者和家属对于疾病和治疗方案的理解不足或其他原因,我国进行肠癌分子标记物基因检测的患者比例还很低,很多患者错过了最佳的靶向治疗方案或者是存在盲目用药,造成经济负担的情况。北京大学肿瘤医院副院长沈琳说,通过本次调查,可以更加清楚全国层面结直肠癌患者接受到的诊疗情况,了解患者对于基因检测、靶向治疗等的认知程度,为促进结直肠癌诊疗指南的落实提供可行性建议和方案,为医患之间更好的沟通提供方向。

癌症治疗给患者家庭带来沉重的负担,庆幸的是,癌症防治已经得到国家和政府相关部门的高度重视。2018年,进口抗癌药实施零关税,17种抗癌药大幅降价并纳入国家医保目录;2019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实施癌症防治行动,着力缓解民生痛点;此外,目前在进行中的医保目录调整等具体行动,都证明了国家对于防治癌症的切实关注。“但患者及其家庭目前对于治疗过程中产生的各种支出有什么样的感受?国家各项政策是否惠及到了患者?我们希望通过调查来探寻医疗保障发展过程中结直肠癌医疗卫生经济现状,为政策制定和改善提供证据。”北京大学国家发展研究院中国健康发展研究中心主任李玲表示。

部分图片来自网络

综合人民网、健康时报报道

审核:庞红卫 | 整理、编辑:李惠子

肿瘤患者的首选医院

守护健康的美丽家园

了解更多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