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日下午,文章和马伊琍离婚的消息迅速刷爆了全网。
俩人在微博几乎同时宣布了这个消息,轰动一时。
“一别两宽,各生欢喜。” 俩人的关系,一下子从爱情变成了亲情,希望这就是他们想要的结局。
回顾他们俩的感情路,一位网友说的倒是贴切:
“勉勉强强、跌跌撞撞,终于还是坍塌了,只能祝福各自安好!”
谁都没想到,5年之后,两个人的婚姻还是走到了尽头。
说到底,真正能打败婚姻的,并不是出轨,而更多的是夫妻二人之间的感情裂隙越来越大,已经无法通过修复再次产生深度的、彼此都舒适的情感链接。
就是我们老百姓常说的:过不下去了。
出轨,也许仅仅是导致关系裂痕增大的其中一项而已。
浙江省高院的一项数据显示:浙江全省法院离婚纠纷案件共有近5万起,导致夫妻感情破裂离婚的首要因素,却不是出轨或者婆媳关系不合等常见原因。
当代婚姻的头号“杀手”居然是生活琐事!
虽然离婚在这个年代已经屡见不鲜,但离婚的原因却值得我们在婚姻中的每个人深思。
美国作家温格说:即使美好的婚姻,一生中也会有200次离婚的念头,50次掐死对方的冲动。
很多的婚姻,男人没有出轨,女人也没有心另有所属,可是,婚姻就是一种少了一些幸福感。
这些幸福感来自哪里呢?其实就来自日常生活中点点滴滴。
其实,打败我们的可能并不是我们认为很严重的出轨等伦理道德上的行为,而是我们要在日常生活中重复成百上千遍的各种琐事。
而这些琐事的背后,藏着的可能就是击垮我们最后一道心理防线的忽略、冷漠与心凉。
婚姻中的关系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夫妻关系,第二种是亲子关系。
很多家庭都把亲子关系放在了生活的首位,而把伴侣的关注和需求降低到了最低。
很多人会觉得,一个人精力有限呀,顾得了孩子就顾不了伴侣,陪了伴侣就管不了孩子。
其实这俩不冲突。
所有的亲密关系都需要两点:第一是陪伴时间要足够长,第二是互动频率要有保证。
夫妻关系和亲子关系都一样。所以,我们其实可以采取同一种方式去让家庭内的关系同时得到滋养。
那就是家庭成员之间的亲密互动。
失去了亲密的互动,亲密关系还称其为亲密关系吗?!当然不能。
维持我们亲密关系的,并不是当初那海誓山盟的爱;不是那两个红艳艳的小本本;更不是生了一个两个娃就能够把两个原本陌生的人给拴紧了。
都不是。维持亲密关系的是联结,是持续的亲密互动。从这一点讲,中国词汇里那个“日久生情”,简直就是真理。
所以,即使婚姻中激情不再,那么,拿出更多的一点点精力来维护你们的关系,是每个人都必须要做的功课。
就算日后还是要分离,起码努力过,起码,不后悔。
面对这样的婚姻关系困境,很多人虽然想离婚,但是为了孩子或老人还在苦苦忍耐。
也有的人,冲动地选择了离婚,他可以什么都不要,什么都不顾,只想让自己在这种痛苦关系中尽快解脱出来。
如果你的婚姻遭遇了一些危机,甚至脑子里转悠过离婚的想法,那么请务必先读一读下面这几点提醒。
不要试图寻找婚姻中的谁对谁错。
在错综复杂的家庭关系里,也着实很难判断谁更对一些,谁又更错一些。因为关系永远是相互的:A对待B的行为方式,往往是被B教会的。
非要论出谁对谁错的企图,只会让一方把另一方推上审判席,阻断了真诚、平等沟通的可能,把关系一步步推向绝境。
离婚对孩子的伤害,比我们想象中要大。
尽管我们此前说过,如果夫妻之间长期貌合神离,只是为了孩子才凑合到一起,那么不如考虑离婚。因为压抑、无爱的家庭环境对孩子的伤害,远比离婚要大。
请亲戚朋友来帮忙,有可能让事情更加糟糕。
在复杂的中国家庭背景下,自己的父母甚至七大姑八大姨,都有可能把手伸向你的小家庭,干涉上一把。
有多少男人因为自己家人的一句话而跟自己老婆大打出手的?又有多少女人跟丈夫一吵架就嚷着回娘家的?
不要模仿别人的办法,去解决自己的婚姻危机,每个人的情况和处境都不一样。
当遭遇婚姻危机之时,陷入无助是难免的。危机带来的创伤,以及对于离婚的可怕预期等,都会给人带去极大的焦虑与困扰。
然而,切不可病急乱投医。不能轻易去参照其他过来人的办法,照搬着去处理自己的婚姻危机。没有一个家庭是一样的。
不要试图用婚外恋冲淡婚姻危机。
婚外恋不仅不能解决问题,而且还将是更大的问题。
不要把自己放在受害者的角色。
当婚姻出现问题,不少人,尤其是女性,总觉得自己太委屈。这种其实属于怨妇心态。让自己长期沉浸在这种状态里的好处是,自己站到了道德制高点上,可以任意评判对方的不是。
同时,也就把所有责任都推到了对方身上。长期只关注到自己的感受,当然看不到更全面的形势,更好的解决问题的可能。
不要忽视冷战的危害。
冷战是现代知识分子夫妻的惯用伎俩,同样也是最伤人的。我们称之为冷暴力。
这类夫妻也许智商很高,情商却很低。他们最需要学习的,是必要的沟通技巧。
用积极的态度去处理婚姻里的冲突,最好能够定一个短期的目标。
如果可以,以家庭的形式,去寻求心理咨询。
忠诚如果是婚姻的底线,那不畅的沟通、琐事的繁杂与态度的冷漠则可能是压垮婚姻的最后一根稻草。
婚前慎重考虑,婚后耐心经营,不到万不得已,最好不要走上“同行半路,一别两宽,从此余生漫漫,各生欢喜”这条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