庚子年春节,一场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击战突如其来。在恪尽主责,全力完成抗击疫情宣传报道任务的同时,人民日报社还有另一条重要战线——做好自身防疫工作,确保报社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和广大职工的健康安全。在奋战于这一战线的相关职能部门和单位中,担负大量服务保障任务的金台物业是一支重要方面军。
提前部署
掌握主动权
连日来,金台物业党支部坚决贯彻落实人民日报社编委会部署和机关党委要求,面对人手紧缺的突出困难,迅速成立党员突击队。
党员领导干部坚定站在疫情防控第一线,团结带领干部职工并肩连续作战,守护报社干部职工的共同家园。真正让党支部成为了凝心聚力的堡垒,党员成为了引领群众的旗帜。
物业工作,人是最重要的资源。水电气暖、卫生保洁、垃圾清运、保安、客服、维修等基础保障,都是标准的人力密集型工作。关键时刻,如果没有人,后果难以想象。
事实上,早在春节前夕,公司党支部就开始严密关注疫情发展,着手制订留守人员方案。
当报社领导在1月20日的报社党风廉政建设工作会议上提出高度重视此次疫情的要求后,党支部立即研究决定,为了保证疫情防控人力,同时也为了保证公司员工安全,截至当日尚未离京的员工全部停止休假,驻社待命。
面对因不能回家过年而有怨言的员工,支部一班人和党员对其逐个耐心细致地劝说,把对“小家”和“大家”的利害得失掰开揉碎地讲明白,最终获得了员工们的理解和支持。
之后的情形证明,正是因为党支部见事早、行动快,下好了先手棋,才牢牢掌握了防控工作的主动权。
金台物业党员突击队在生活区清理转运垃圾
冲锋在前
勇当领头雁
尽管做到了先行一步,但由于较早前已有员工回乡,且受疫情影响,无法返岗。当疫情防控阻击战正式打响后,“兵力”不足的问题还是迅速突显出来――随着疫情的蔓延和防控措施的升级,物业各岗位特别是保洁、安保、维修等最前线“战位”的工作量数倍增长,留下不足平时一半的员工一个人要顶几个人用,由于工作压力骤增,部分员工或出于对疫情的恐惧,或出于身心的疲惫,萌生了退意。
党支部发现这一苗头后,第一时间通过党支部微信群组织学习机关党委下发的《关于在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中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干部作用的通知》,迅速研究成立了党员突击队,把留守人员中的10名党员和5名入党积极分子组织起来充实一线。
党支部书记王耿亲任突击队队长,支委一班人身先士卒,带领党员同志天天奋战在第一线。办公区生活区隔离区清洁消杀、垃圾清理转运、排查外来人员、打扫卫生间、清掏化粪池……哪里危险哪里就能看见党员的身影,哪里最脏最累哪里就有共产党员。
在党员队伍的感染带动下,基层员工的积极性被充分调动起来——保洁人员每天数次在报社所有区域进行全方位的消杀,高浓度消毒液的味道刺得他们睁不开眼、喘不上气,但他们仍在坚持毫无怨言;客服部、监控室、配电室、锅炉房因值班人员少无法轮休,很多员工干脆就吃住在自己的岗位上;编辑楼前台24小时对进入人员测量体温;此外,隔离观察区内的卫生消毒、新媒体大楼和老干局的盒饭供应、以及回京人员的排查等工作,也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
金台物业党员突击队在报社各区域进行消杀
强化保障
筑牢“大后方”
除了以身作则外,为了稳定人心、带好队伍,党支部还要求把关心员工做在实处。他们多方筹措,为员工配发了的防护用品;他们免费配餐,保证员工充足的营养;他们做好集体宿舍清洁工作,保证员工良好休息和健康;他们与员工同吃同住同劳动,利用点滴时间与员工聊天谈心;他们对员工开展心理干预,打消员工的顾虑,以真心换真情……
很多留守党员的家都在北京,有的党员住处与报社近在咫尺,但为了防疫任务顺利进行,同时为了稳定员工队伍,也为了保障家人的安全,他们放弃与家人团聚,选择住在办公室和集体宿舍。在与家人的通话中,他们说得最多的就是“对不起,今天我又没法回去了”。
付出必有回报。目前,报社工作区、新媒体大厦和东区、北区、南区、甜水园、道家园、豫王坟、煤渣胡同等各生活区防控措施到位,环境干净整洁,人员进出有序,迄今为止无一新冠病毒病例,为战斗在宣传报道的前方编辑记者筑造了稳固安全的“大后方”。
金台物业党员突击队对报社办公区进行清洁消杀
来源:中国城市报-城市先锋行
本文采访素材由金台物业提供
责任编辑:刘烨烨、廖芮(实习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