宅在家心情闷坏了 5个小撇步纾压又疗愈

2020-05-06     ETtoday健康云


图文/常春月刊

连假来临,受到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民众宅在家的时间大增,精神科医师也提醒,因疫情影响心情起伏,不妨运用“安、静、能、系、望”五个简单原则,缓解焦虑不安的情绪。

台北医学大学附设医院复健医学部康峻宏主任表示,疫情持续3个月,民众外出时间大减,甚至有些民众因居家检疫或居家隔离无法外出,身体活动量与人际互动减少,延伸出身心问题。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统计,身体活动不足为死亡前十大危险因子,约有21-25%乳癌及结肠癌、27%糖尿病及30%缺血性心脏病,都是因身体活动不足所造成。

因此,运动不仅能促进新陈代谢、强壮肌肉与骨头让身体维持健康体态,还能舒缓在疫情期间所累积的不安与压力;不同强度的运动有不同助益,中等强度的运动可以增加免疫力及抵抗力,而和缓的静态伸展及腹式呼吸则可稳定情绪、增进睡眠。

然而,心理健康也是防疫不可或缺的一环。北医附医精神科钟国轩主任指出,疫情看似没有终点,心情不免惴惴不安,出现焦虑、忧虑、失眠等情形;建议透过“安、静、能、系、望”五个创伤心理复原的原则,借由深呼吸、多做自己能做到的事情等,缓解自身情绪。

钟国轩说明,“安”是促进安全,不论是居家/医院隔离者或一般民众,切记戴口罩、勤洗手、维持适当社交距离,保护自己也是保护别人;“静”是促进平静镇定,好好深呼吸、放松、休息、睡觉,调适情绪与正面思考;“能”是提升效能感,即使是行动受限,仍有自己能做的事情,例如看书、滑手机、做运动、写日记与心得,安排作息适当转移,找回自我控制感。

而“系”是促进联系,防疫期间人际互动减少,但仍可透过视讯、电话,保持与外界沟通;“望”则是指灌注希望,不要只注意负面资讯,相信自己与医疗人员。

防疫期间别轻忽自身心理健康,若出现焦虑忧郁、负面思考、胃口改变、失眠、胸闷、心悸、肌肉紧绷、肠胃不适等,且已严重影响正常生活作息,应尽速就医寻求专业医师协助。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oft63EBfwtFQPkdVtJt.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