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不久,网络上有个段子很火:
放寒假了,我送室友坐高铁。
临上车前,我淡淡地说:“我去买几个橘子,你就站在此地,不要走动。”
室友愣了一下,幽幽地望着我:“都快走了,你还不忘占我的便宜!”
看了这个段子,懂的人人嘿嘿一笑,故作神秘;不懂的人一脸茫然,不知所云。
关于这个梗,其实是出自朱自清的《背影》。
文章描述了父亲在火车站送儿子的情景,文章写道:
我说道:“”爸爸,你走吧。
他往车外看了看,说:“我买几个橘子去,你就在此地,不要走动。”
随后身型肥胖的父亲就在月台爬上攀下,最终买到橘子,而朱自清看到父亲的背影,忍不住感动落泪。
而这样一句很“有文化”的调侃,比“我是你爸爸”,不知道高明了多少。
搞笑和幽默,虽然结果一样,都是让人发笑。
但不同的是,搞笑,大家一哄而笑,然后很快就忘了;而幽默,则更多的是让人会心一笑,而是笑过之后,还有敬佩,余韵悠长。
不读书的孩子,分不清好话、赖话和笑话!更别提有趣的灵魂
曾经看过这样一个故事。
很多很多年前,在我少不更事的时候,参加过一个饭局。
那时我只是一个小孩子,只知道吃饭和听别人说话。
桌上有一个大人物,我也不知道他是什么人,反正听说话好像是除了七十二变和一个跟斗十万八千里之外,什么都会。
这个大人物还带着一个女人,说话拿腔拿调,搔首弄姿。
两人说了很多不着边际的话。
我虽然少不更事,但还是感觉到了桌上大部分人都不太喜欢他俩。
可是,大概是因为大人物太“大”了,又或者大家都拘着面子,没有人放腔去怼他们俩。
这时,一个人起身敬那个大人物和那个女人酒,他说了一句话,是那次饭局上我唯一记到今天的话,他说:“嫂夫人端庄静雅,闲花淡淡春。”
大人物和他的女人听了,乐得像烧开的水。
很多很多年之后,我才知道这句诗出自张先的《醉垂鞭·双蝶绣罗裙》。
更重要的,这是张大诗人填的一首描写青楼女子的词。
有文化的人真的可怕,因为他们在吊打你时,你都感觉不到疼痛。
不读书的孩子,分不清好话、赖话和笑话!更别提有趣的灵魂
前阵子逛知乎的时候,看到一个问题:读书和不读书的人有什么区别?
刘备想要和关羽、张飞结拜为兄弟,关羽深受感动出口成章。
关羽:关某虽一介武夫,亦颇知忠义二字,正所谓择木之禽得其良木,择主之臣得遇明主,关某平生之愿足矣。
从今往后,关某之命即是刘兄之命,关某之躯即为刘兄之躯,但凭驱使,绝无二心!
这一番肺腑之言让刘备感动的是涕泪横流。
张飞在一旁听也听不懂,说也不会说,唉,算了……然后张飞说了句:俺也一样!
关羽仍觉态度还不够明确,言辞不够恳切,随后补充说:
某誓与兄患难与共,终身相伴,生死相随!
张飞心想,竟然还有词?讲得对!讲得对!然后张飞:俺也一样!
关羽继续——
有违此言,天人共怒之!
你没猜错,张飞说了……“俺也一样!”
网友评论:心疼张飞,这大概就是读书与不读书的差别。
虽然视频看着让人捧腹,但是这也很直白的阐述了读书与不读书的区别。
曾经有人总结了“有文化的人是怎么说话的”,列出了一些很有趣的说法:
有钱,任性。
家有千金,行止由心。
心好累。
形若槁骸,心如死灰。
重要的事说三遍
一言难尽意,三令作五申。
人要是没有理想,和咸鱼有什么区别。
涸辙遗鲋,旦暮成枯;人而无志,与彼何殊。
丑的人都睡了,帅的人还醒着。
玉树立风前,驴骡正酣眠。
画个圈圈诅咒你
画地成圆,祝尔长眠。
每天都被自己帅到睡不着
玉树临风美少年,揽镜自顾夜不眠。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
天高地阔,欲往观之
我读书少你不要骗我
君莫欺我不识字,人间安得有此事。
人与人之间最基本的信任呢
长恨人心不如水,等闲平地起波澜。
读书与不读书的差距,不只在经济收入、社会地位、人脉资源这些方面,也影响了一个人的见识、领悟力和素养。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以前从未注意过的大千世界,竟然如此鲜活,手机屏幕之外,自有一番万水千山。
读的书多了,你会发现,在无涯的知识海洋面前,再大的烦恼,也只是沧海一粟。
这,就是世界对读书的人最大的奖励。
不读书的孩子,分不清好话、赖话和笑话!更别提有趣的灵魂
这是一个不公平的时代,但庆幸的是,我们有一件公平的事儿还能去做,那就是去读书。
也许你现在并不富裕,没有好的家境,没有优异的成绩,没有一份光鲜亮丽的工作,也没有遇见爱情。
也许那些有钱有势的人所拥有的,接触的,是你一生都无法企及的。
但唯有读书这件事,对每个人而言都是平等的。
它可以帮你走出自我的狭小,领略世界的浩瀚,在书中学会明辨是非,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
你现在可以不优秀,但未来依然可以满腹经纶,让人刮目相看。
读书久了,一诗一句就像一日三餐一样早就和身体相融,眉眼之间的淡定,会心一笑的优雅,凝神思忖的温婉……
读书的痕迹,就会潜藏在你的气质里,你的谈吐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