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江这三位乡贤受家乡人爱戴

2019-11-04   鹰潭优生活

创“视界”传奇 展“儒商”风采

(山东省江西商会会长吴勇华)

1974年,吴勇华出生于余江春涛镇武昌村伊家塘小组。现为济宁金博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济宁市威斯特商贸有限公司董事长、山东省江西商会会长、济宁市政协委员、济宁市工商联执行委员。

2019年1月31日,吴勇华入选“改革开放40周年鹰潭经济人物”。上世纪80年代末,吴勇华毅然走出家乡开始闯山东。最初来到的是山东济南的一个乡镇,开始了他的经商生涯。由最初的乡镇集市摆地摊到后来的在商场租赁柜台,吴勇华的眼光开始逐步放远。在1991年,17岁的他果断的决定来到济宁这个文化圣地,在济宁主要在商场从事百货、钟表、文具、服装批发兼零售等生意。后来,又承包柜台与商场进行联营,直到1997年自己注册公司,吴勇华与各大商场一直保持着联营的合作关系。

2007年,由于各方面的竞争激烈、价格透明、百货生意渐渐萎缩。在这时,吴勇华开始考虑转型,而环顾四周,好多的老乡都在从事一种新的眼镜销售模式——眼镜直通车,于是他经过深思熟虑,正式进入了眼镜行业。在吴勇华的带领下,经过十多年的奋勇拼搏,百姓直通车眼镜已在济宁、泰安、临沂、威海、青岛、大连等地市设有52家直营连锁店,员工400余名,在山东省眼镜行业销售第一名。

作为一个企业家,吴勇华也深知企业的发展离不开社会各界的帮助及支持。在短短几年的时间内,吴勇华每到一处开店,都会给当地的民政部门及学校等主动联系,免费发放老花镜、学生专用镜等,给养老院送温暖,自己掏钱给老人们买过冬的棉衣、赞助各地区的小记者活动。2011年,在济宁团市委、邹城团市委等单位的一起努力下,在邹城成功启动了“阳光学子公益万里行”活动。据统计,这些年,吴勇华放在社会公益活动的资金就达300余万元。

吴勇华说:“余江是眼镜之乡,我们要将自己的眼镜品牌做强做大。”为了家乡的眼镜产业,吴勇华一直在积极奔走,建言献策。同时,时常关注余江的发展,充分利用山东江西商会的平台,组织骨干会员企业返乡进行商务考察。

吴勇华有着浓厚的家乡情结。每年的春节、清明节、中秋节等传统节日,他都会赶回余江,陪家中老人一起过节。伊家塘的群众以他为豪,吴勇华为村里的新农村建设捐资10万元。敬老院的老人挂念着他,吴勇华每年都要到春涛镇敬老院走访慰问。留守儿童感谢他,听闻春涛网红校长章站亮的感人事迹后,吴勇华向鹰潭留守儿童基金捐资3万元,其中2万元指定用于春涛黄泥小学。

坚守梦想 扬帆起航

(青云教育集团董事长杨金生)

他,一位20岁从余江农村走出去的小伙子,在民办教育的广阔天地里,奋战19年,创办了昆明青云教育集团,旗下涵盖幼儿园、全日制学校、课外培训学校、国际留学教育等50余所,在校生26000余人,教职工1678名,品牌价值评估8000余万元,总投资3.6亿,用大爱谱写出民办教育的璀璨华章。他,就是享誉鹰潭的民办教育领航者杨金生。

杨金生,1978年生,余江黄庄人。云南青云教育集团董事长,官渡区教育协会副会长,昆明市民办教育协会副会长,云南省民办教育协会常务理事,云南江西鹰潭商会副会长。

2000年,杨金生从塔沟武校毕业后,只身来到昆明发展。正值全民兴办教育如火如荼开展的黄金时期,时势造就能人,环境感染激情。他白手起家,在创业中奋斗不息;披荆斩棘,在逆境中拼搏前行;审时度势,在开拓中鼎新求变;与时俱进,在发展中做大做强。从创办第一所学校——青云文武学校开始,到如今的青云教育集团。春风秋雨,一路兼程,一路走来,都浇铸着他的汗水与艰辛。

“好风凭借力,送我上青云”。杨金生最大的智慧就是善于抓住国家大力提倡民办教育的有利时机,勇于应对市场的竞争,秉承“以父母之心办教育”的理念。正如杨金生对集团员工常说的那样:“使人幸福的是德行而非金钱。教育的终极目标是让每一个生命闪光。”他不仅要求老师要做明理、明德之师,还要做经师、人师。

“海阔凭鱼跃,青云任鸟飞”。青云教育始终把德育放在首位。教育学生不但要有爱心,还要有孝心。懂得感恩,回报社会。办学19年来,青云教育的每一天都会给孩子们布置一道特殊的家庭作业——感恩孝亲(做力所能及的家务),青云的孩子都会做家务,帮父母洗脚、捶背已成为一种习惯。这种教育方式,不仅得到教育主管部门的认可,更得到社会各界的广泛赞誉。

成绩的取得,并没有使杨金生骄傲自满。他懂得饮水思源,时刻不忘自己是贫苦出身,懂得“雪中送炭”之可贵。学校有一些外来务工子女,因家庭条件实在困难,想要中途辍学。被杨金生知道后,他立即采取可行的办法。他说:“每次看到那一双双对知识渴求,而又孤独无助的眼神时,我心如刀绞,夜不能寐”。为了给这些孩子前途以希望,他决定对这些孩子的学费、吃住进行全免。18年来,都是如此。青云教育集团也因此社会上获得了“爱心学校”的称号。

和杨金生接触过的人都知道,他为人谦和,十分低调。心怀大爱,懂得感恩。他不但关心自己学校的孩子,而且还时刻关注家乡的教育。他说:“见到曾经的母校和老师,感到非常亲切与温馨,就像回到家一样。”2013年,母校黄庄中学要建校门,他二话不说,捐出10万。2017年,黄庄搞新农村建设,他又捐出20万。30万,既是杨金生在外的创业成果,更倾注了他对母校和家乡人民的深情厚谊。

从武术教练到创办教育集团,载誉而归,成为家乡的骄傲。新时代,新征程,青云教育将坚守教育强国,立德树人,乐教英才的初心和梦想,不忘初心,砥砺前行。杨金生就像是一位舵手,准确把握着教育的航向;青云教育如一艘巨轮,载着众多学生的前途和希望,乘风破浪,扬帆远航。

从荒山上挖掘财富

官小斌,男,1963年出生,通讯工程建造师,现任江西硕华通讯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兼果业合作社法人。5年前的一天,他从鹰潭下班,一路上,对于家乡的那片光秃秃的荒山,他看在眼里,疼在心里。他想用自己多年积蓄投资在这片荒山上,看看能否变荒山为金山,还能带动周边老百姓致富呢。他一时想不出来到底该种什么好。于是他便到浙江、广东一带去考察,发现茶油受人们青睐。他苦苦寻思的答案终于出现了,决定回家在荒山上种油茶 。

回来后,他找到上官村委会干部商议,把自己的想法和盘托出。村书记和主任听完后,双手支持,并以每年4万的承包费,把250亩荒山放心地让官小斌承包了下来。为了带动更多的人致富,他成立合作社。起先有些村民不同意,觉得种油茶没啥前景,担心浪费时间和精力。在官小斌的苦口婆心的劝说下,终于说服了几个胆大的人加入。

皇天不负有心人。五年过去了,那250亩的荒山,在官小斌所雇佣的人的精心管理下,漫山遍野的油茶郁郁葱葱,长势喜人。去年开始创收十多万元,让入股的村民喜上眉梢。让聘请的村民更受益匪浅,收入大增。

官小斌不但有一双敏锐的慧眼,善于发现身边潜藏的财富,还有一颗乐于助人的心。2015年,官小斌发现下官分场区域内手机信号不好,存在一大片盲区,给群众通讯带来极大的不便。他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通过积极奔走,联系各方,自己捐资10多万,为下官分场建设了一个集移动、电信、联通于一体的信号塔,解决了群众通讯不便的难题,获得了群众的广泛好评。

在国家大力施行乡村振兴的今天,官小斌一直以来热衷于家乡的建设,为家乡的发展出谋划策,在需要捐款的时候,总是慷慨解囊,鼎力相助,是当地人学习的好榜样。

来源:幸福余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