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城苏州网讯(记者 熊曙光)在姑苏区新天地家园北社区,89岁的老党员王泉元颇有些“深藏功与名”的味道。在他的家里,我们看到了一枚沉甸甸的奖章,这是公安部授予的保卫干部荣誉章,作为他曾经战斗过的证明,见证了无数个岁月的守护。
(王泉元)
王泉元一生,做了四十多年的保卫工作。
50年代初,他进入了吴县公安局,成为了一名警察。最初他被分配在治安股工作,半夜里有事马上要出去,风雨无阻。那时的条件很艰苦,王泉元带着背包做保卫工作,里面有被子、床单、干粮以及生活用品,走到哪里哪里就是家。
关于最初的公安岁月,王泉元回忆,他被派到阳澄湖地区,抓土匪保治安,碰到过无数危险。至于什么样的危险,王泉元摇摇头,他的保密意识依旧很强。
1992年,王泉元从苏州市建设局内保工作岗位上退休。时隔近三十年,王泉元老人仍旧是记忆犹新,当时市公安局派了专人到建设局来,为我颁发了公安部授予的“保卫干部荣誉章”,这是对自己保卫工作的认可与肯定,是自己一生的完美总结。
据介绍,这是当年公安部为表彰长期在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从事公安保卫工作做出贡献,授予1992年4月30日以前从事公安保卫工作满三十年的公安保卫干部,全市范围内获得奖章的人数并不多。
现在单位的保卫只要靠技术,有监控探头、自动报警装置,且与110联网,技术发达多了。“而在过去,技术没有什么花头,只能靠人防,”王泉元回忆,当自己值班时,就会打起十二分的精神,重点盯防财务室、仓库等重点部门。
据了解,当时建设局有包括房产公司、市政公司、建筑公司等在内的十大公司,分散在市区各个地方。由于工地多,距离远,任务重,王泉元的工作非常繁重,他平时抓好安全生产,节假日安排好值班,尽一切力量减少伤亡事故,保障单位的安全。
多年来,他练就了一双火眼金睛。单位来来往往的人他记得清清楚楚,一旦进了陌生人也能第一时间认出,如果是鬼鬼祟祟、东张西望的人,会立刻上前盘查,及时化解可能的风险。
(王泉元与老伴翻看过去的荣誉证书)
“单位就我一个本地人,每逢节假日同事回家团聚,只有我值班,年年如此。”王泉元笑着说,自己也能理解,外地同事平时与家人聚少离多,好不容易到了节假日,肯定要照顾他们的。
虽然是本地人,其实王泉元与家人也是聚少离多。他自己在吴县工作,妻子在常熟,边上班边带娃。分居十几年,王泉元每次要去看家人,都要从平门坐轮船到常熟,再辗转许久到梅李的朱泾小学。
(王泉元平对老伴十分体贴)
如今,王泉元与妻子早已退休在家安享晚年。从见证新中国诞生到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从青梅竹马到耄耋老人,他们饱经沧桑,经历了新中国70年巨变。“无论是现在的安保技术还是交通条件,比过去提高了不知道多少倍,”王泉元说,不变的是对国家的忠诚、对工作的热情以及对家庭的亲情,坚信我们的日子一定会越来越甜蜜、幸福!
(责编:熊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