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条只配豆腐脑?你若真这么想,这么多年的油条可就白吃了

2019-10-22   萌煮家常菜

虽然高油、高脂、高热量的传闻一直围绕着油条,可是不能否认,这带着油脂焦香口感酥脆的小家伙,就是餐桌上的迷人精。你家乡的油条都是怎么吃的?关于油条豆腐脑这种吃法,我听的实在是太多了!可是当你见过了这些,你才发现油条的官宣绝对不止这一碗豆腐脑,油条简直就是百搭之王,今天就带大家看看这江湖中关于油条的各种传说。




带着脂香的油条,到了杭州立刻衍生出一股古早味道。一碗白粥,一碟酱油,几根油条,妥帖的味道唤醒了每一个杭州人的清晨。鲜香的酱油令酥脆的油条多了一丝劲道,牙齿穿透过表层金黄的外皮,感受到酱油鲜香与面粉清新的双重结合,混合着油脂的味道,令人唇齿生津。



除此之外,杭州民间小吃葱包烩还颇具历史典故。据说是南宋时期,杭州百姓因秦桧陷害岳飞,故发明了这道小吃,用以泄愤,从而流传至今。做葱包烩一定要选择刚出锅的油条,这样才够酥脆有嚼劲,薄薄的面饼包裹着油条和爽口的葱花,放到烧热的铁锅上压平,出锅后再刷上一层香滑的面酱,将来自油条和面饼中的油脂香和清爽的葱香味串联在了一起,而这份独特的味道,也成为了杭州人民心中无法取代专属气息。




到了四川,油条早已不局限于在主食界晃悠,摇身一变成了火锅里的经典配菜。油条里层布满了蓬松的气孔,在红油锅底的洗礼下,起伏翻滚。它比所有食材都抢先一步领略到了锅底的精华,饱浸汤汁的油条变得膨胀饱满,被食客送入口中,锅底里的香辣味道率先占领味蕾高地,随之而来的是油条自带的面粉气息。油条本身已经是饱浸油脂,没想到在锅底的粉饰下,竟然衍生出另外一种让人着迷的醇厚滋味。




到了广州,油条能够令一切寡淡之物重达高光时刻,比如说艇仔粥。用鱼骨鸡骨熬汤底,再加入稻米熬制成醇香丝滑的粥底。粥底煮熟之时,将其倒入生鱼片、海蜇丝、叉烧片等配料中,高温粥底能够迅速将食材烫熟,并且粘稠的米糊可以锁住食材本身的鲜香。可是光有这些食材的鲜香还略有些寡淡,最后再加入一把油条丝,令寡淡的粥底瞬间充满了香味。在高温作用之下,油条尽力奉献出自身的油脂,缓解了海鲜粥底的腥味之余,还令米粥增加了一丝盈润口感,可谓是点睛之笔。




看过了这些关于油条的吃法,曾经只钟爱豆腐脑油条的我,瞬间觉得眼界大开。以前的油条都白吃了,今后要把这些种吃法都吃个遍,此生才能算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