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愚公移山,至少存在8大疑惑

2019-12-16     说历史的女人

对于愚公移山这个故事,至少存在8大疑惑。

第一个疑惑是:愚公为什么不在身强力壮的年轻时候移山,偏偏在行将就木的九十岁带领全家人移山?

第二个疑惑是:愚公为什么在九十岁之前不搬出大山,却在临死之前移山?

第三个疑惑是:为什么儿孙们没有一个反对,而只有老伴提出疑虑?

第四个疑惑是:为什么邻居那个“遗男”“跳往助之”,表现得比谁都积极?

第五个疑惑是:为什么智叟奉劝愚公的理由如此弱智?

第六个疑惑是:愚公祸害子子孙孙的理由为何如此理直气壮。

第七个疑惑是:操蛇之神告状为什么没有成功?

第八个疑惑是:天帝为什么反过来帮助愚公破坏大山?这大山的归属权属谁?

华夏属农耕文明,土地固定家,家固定家族,血缘是家和家族的纽带。而华夏文化最基本的细胞——家,需要孝来维持。于是,在家敬祖,在国崇圣,圣祖文化几千年不断代。

家长是华夏种群最基本的绝对力量,家长就是一个家的皇帝。因此,愚公年轻时候不会移山,他知道一个人移不了,他也知道他在家里说了不算。

终于到了九十岁,他可以在家说了算,于是,移山方案正式提出。几乎无人反对。你别说皇常用权力害国,在华夏每个家,首先是家长用权力祸害子孙。权力从家开始,权利从家掐死。一生做了家庭成员,你就别谈权利。

第一个疑惑解决。

愚公在活蹦乱跳的年轻时代,没想搬出大山,是因为农耕文化讲究“安土重迁”。“安土重迁”意思是:只想安,不想迁。环境再恶劣,只要是祖先的地方,你别指望他搬。他宁肯干移山的蠢事,绝不肯走出大山。安居乐业,自给自足,不一定是褒义词。

第二个疑惑解决。

只要是九十岁的家长——愚公提出一个方案,哪怕再不可行,子孙必须执行。你提出异议,他会以家的名义,收拾你,最高至处死。家的暴力因合“情”而最显温柔。

家是你的港湾,好像不是我的。

只有愚公的老伴“献疑”,注意是:献。她这样曰:“以君之力,曾不能损魁父之丘,如太行、王屋何?且焉置土石?”发现否,她其实不是反对,而是用疑问的方式替夫君砸实这个方案。第一句“如大行、王屋何”,是把子孙不敢提的疑问,提出来,让夫君消除子孙的疑问。第二句“且焉置土石”,是把自己的疑问提出来,让夫君解决。这叫夫唱妇随。

她骨子里一点都不反对,她是用“阴”谋帮夫君把计划压给子孙。

她要是反对,她会在愚公回答说让子子孙孙一直挖下去之后,提出这样一个问题:咱挖得断绝孙咋办。

只消一句干死愚公。

这样的乌托邦血腥工程,最容易的结局是:断子绝孙。

愚公移山,愚婆送饭;嫁愚随愚,愚不及。

第三个疑惑解决。

邻居那个“遗男”“跳而助之”,这个娃娃为什么最高兴?因为他是娃娃。娃娃叫儿童,一些民族至今是儿化民族。比如,开天的盘古、逐日的夸父都死了,补天的女娲、填海的精卫快累死了,他们还从他们身上能看出“战天斗地”的精神。他们从不想战天斗地是自我碰死,却在兴高彩到地欣赏这种血腥精神。

什么叫儿童,不管干了干不了,尽想神想的事,尽想干神干的事。美其名曰:童话。

第四个疑惑解决。

河曲智叟笑而止之曰:“甚矣,汝之不惠。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这个智叟明显是个二瓜子,用愚公的“残年”反对愚公,这是从反面角度让愚公推出自己实施方案的理由。

愚公用牺牲后代的理由驳斥他,他竟无话可说。他完全可以用一句话灭了愚公:你在断子绝孙!

华夏的最高智者是道家,美其名曰继承道家思想的作者——列子,意没有安排道家出场。假冒伪劣。

其实,道家再出场,也拉不回儒家走向乌托邦。

​第五个疑惑解决。

且看愚公移山方案的依据:“汝心之固,固不可彻,曾不若孀妻弱子。虽我之死,有子存焉;子又生孙,孙又生子;子又有子,子又有孙;子子孙孙无穷匮也,而山不加增,何苦而不平?”

这么血腥的理由,为何提得如此响亮?好像至今回荡华夏大地之上。那就是因为愚公是家长!

家长是合情的“凶手”。

第六个疑惑解决。

愚公动了“操蛇之神”的巢穴,它去天帝哪里告状,天帝却被愚公感动,帮愚公移了二山。天理何在?

且问,山是谁的?是你愚公的吗?

显然不是。

愚公竟敢占山为王?为何?

因为没有法律。

错,天帝应该握有公正而至高的律法。

愚公已经严重侵犯了子孙、尤其是操蛇之神的人权,天帝却偏向侵权者,为何?

因为天帝不是说话算教的帝,而是被愚公、愚君绑架的天。

操蛇之神必须败诉。

第七个疑惑解决。

前面说天帝反过来帮助愚公,是因为被一种文化绑架,什么意思?

周公让之前说话的帝退隐,而后“薄帝厚天”,这一切是因为帝权力太大,那天呢?其权利小多了,其实已被儒家文化绑架。

愚公敢移山,已经欺天了。因为王屋、太行二山是造化的安排,拥有权应该归造化。

可是造化是谁?

不知道。

这就是一笔糊涂帐。

犹太人说,一切都是帝造的。所以,犹太只有传达帝令的先知。

华夏没有造物主。所以,满历史的愚公。

归属权不明确,愚公就敢占山为王,就敢侵权,就敢欺天。欺:一为欺负,二为欺骗。

所有疑惑解决。

为什么列子能编这个一个愚智故事祸害至今?

《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列子在此文开始探讨无边无沿的天地。天地到底远到哪里,此文的答案是:不知道。

不知“道”啊。

犹太人找到了,那就是:帝。

拥有天地观的列子,怎么能找到宇宙的源头。

愚,在所难免。

(文/堡子)

参考资料:《列子·汤问》

文章来源: https://twgreatdaily.com/zh-hans/FZ85EG8BMH2_cNUgav6d.html